首页期刊导航|东南学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东南学术
东南学术

双月刊

1008-1569

dnxsh1@126.com(政法社教);dnxsh2@126.com(文史哲);dnxsh3@126.com(经济与管理)

0591-83739507

350001

福州市柳河路18号

东南学术/Journal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追求庄重、严谨的办刊风格,认真、扎实的创新精神,敏锐、深刻的探索意识,鲜明、正确的学术立场;立足福建,面向全国,勇于探索改革开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反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在保持学术品位的同时具有现实敏锐性,以实现学术文化与社会实践的双重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质生产力驱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谢宝剑李庆雯
    107-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特征.新质生产力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驱动了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推动了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构,深度参与了全球海洋治理.海洋经济在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关键产业链环节控制力较弱、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不足、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较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程度有待提高、海洋数字信息共享不足、海洋数据采集和数据治理能力较低等.为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加快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需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坚持自主创新发展;聚焦产业建设,推动海洋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数字海洋高水平建设.

    新质生产力海洋经济海洋强国数字海洋

    "海洋中国"的人类学议题

    王利兵
    119-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海洋自觉意识的显现和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正处在逐渐超越"乡土中国",走向"海洋中国"的新发展阶段.面对这一重大社会转型,人类学作为一门以比较性视角和整体性视角见长的学科,理应积极参与海洋中国的研究,履行人类学的公共责任与社会价值.从莫斯的"总体性"概念出发,海洋可以被看作一个"总体性社会事实",围绕价值、知识、平等、政治和治理等五个议题对其展开人类学分析,其中任一人类学议题都是自然与文化交织和转化的结果.通过人类学的视角,由海洋串起的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以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复杂关联也将更加清晰.发现和认识这些文化性与关联性,对于构建人类-海洋命运共同体和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中国总体性社会事实人类学议题海洋治理

    媒介-身体:在新媒体语境中重新理解身体

    陈春凤
    129-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意识哲学的深远影响下,媒介发展在总体上以"截除"肉身为代价.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可见的媒介系统和不可触的交互界面构成了人们所面临的媒介现实,媒介虽然容纳身体的参与但并不接受肉身的进入.在身体与媒介的断裂和矛盾关系之间,麦克卢汉坚持媒介与身体、技术与人的结对,以"媒介是人的延伸"命题开启了媒介与身体的对话.而在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创新发展下,新媒体理论与艺术实践不断表明,不可见的媒介系统涉及身体感知的干预,不可触的屏幕可以调动视觉之外的身体感知.这些讨论与实践展现了一个连接的、开放的、有生命力的身体,构成了一次重新理解身体的过程.在新媒体语境中重新理解身体也意味着对媒介的重新理解,基于身体视角考察媒介尤其是自动化、智能化的媒介装置,关注身体感知与新媒介表征之间存在的错位和契机,以及背后的技术系统与其他因素.梳理、整合新媒体语境中对身体与媒介的再理解,构成了"媒介-身体"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

    媒介身体延伸信息新媒体艺术

    身份位阶的僭越:数字阅读的审美政治图景

    易诗淇
    138-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屏万卷"的数字阅读开启了人机交互的"屏民时代",具有"滑屏仪式"的阅读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异质空间场域,重新架构了时间和空间的类型,在数字镜像内消解了现实世界中的身份和阶级区隔,构建了平等自由的阅读共同体.数字阅读在审美体制下预设读者的智性平等,被"解放"的观众获得了分享感性经验的权利.由读者审美悬置建构的沉浸感,挣脱断开诸如身份位阶与感性能力等各式固定的连接,主体在享受阅读表征的纯粹乐趣中自由地与他者进行可感性分享.读者间的互动交流机制衍生出新型的阅读生态圈——歧感共同体,其既弥补了"无分之分"的身份缺失,也绘制出读者多面立体的身份认同,进而勾勒出多维度的全新审美政治图景.

    数字阅读身份位阶审美政治歧感共同体朗西埃

    数字政府公共价值创造的理论分析与实践逻辑

    吴进进林向劼金红
    149-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政府旨在运用数字技术重塑政府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提供符合公众价值期望的公共管理与服务.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的典型案例蕴含了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过程的公共价值生成机制:数据共享、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合作生产能力对服务价值创造产生了关键作用;合法性与支持、数据共享则有助于专业价值创造;数据共享推动的部门间合作生产是效率价值创造的重要动力;数据共享、政府与市民的合作生产则对参与价值创造发挥了显著影响.我国地方数字政府公共价值创造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明确公共价值导向进行数字政府战略管理,加强对数字化项目的各方面支持,强化合法性基础.同时,地方政府应围绕数据共享和系统联通达成协同治理架构,提高效率、优化服务;重视企业与公众参与,强化数字化建设中的多元主体合作生产.

    数字政府公共价值创造智慧城市

    政策试验的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路径

    邹昀瑾郭彬陈功
    16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试验是推动新时代治理创新和公共政策优化的重要举措.以时间银行为代表的政策试验可以缓解基层社区治理中结构性传导阻滞和自治能力弱等问题.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作为时间银行政策试验的过程范式,是当前建设基层治理共同体、完善网格化管理和信息化支撑的一种探索.合作生产促进了政策试验中政府与公民等多元主体的有效协作,而技术赋能为合作生产提供了创新工具,使得服务再生产过程更加高效、透明和包容.当前在政策试验中合作生产与技术赋能主要有引领型、互动型、协调型三种实践路径,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未来实践应重视技术在促进多元主体协作、提高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潜力.

    政策试验合作生产技术赋能时间银行治理创新

    政策补丁何以推进政策创新?

    赵远跃
    17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策补丁是完善政策内容、细化政策措施和提升政策适应性的重要策略,也是推进政策创新的有效机制.通过对中国垃圾分类政策的变迁历程进行分析可发现,政策补丁有着独特的行动网络、情景策略和作用价值.首先,决策者、政策专家、地方官员和利益相关者形成了政策补丁的行动网络,不同行动者有着不同的政策诉求;其次,不同的政策情景催生出差异化的补丁策略,包括"经验提炼—树立典型""迭代学习—政策调适"和"注意力转移—政策再建构";最后,政策补丁具有稳进效应、累积效应、扩展效应、桥接效应和革新效应,这构成其推进政策创新的内在动力.

    政策补丁政策过程政策创新垃圾分类政策

    嵌入式治理中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冲突及其调适——基于T县的质性研究

    左宏愿王岐东
    18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驻村第一书记是在村民自治制度的基础上党通过干部下嵌强化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制度,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基于对T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多位相关主体的深度访谈,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识别驻村第一书记的主要角色发现,其在嵌入式治理实践中可能面临角色冲突,对此其采取了积极的调适策略.由于在嵌入式治理实践中的独特职位和工作属性,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冲突反映了他们面对的现实困境,应从组织层面、个体层面和管理层面对其进行调适,以期更好地发挥嵌入式治理的效能.

    嵌入式治理驻村第一书记角色冲突基层治理

    朱子思想中道德与刑罚的关系

    赵金刚
    195-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朱子认为,刑政并不必然与理学的最高原理冲突,相反,刑政的作用实则是为了保证天理的实现.如果不对应当处罚之人加以适当的刑罚,就是对守法者的伤害.朱子反对一味地主张"轻刑",主张根据实情给出合理的处罚,认为对恶人的重罚并不违反天理.在德礼与刑政的关系上,朱子强调德礼为本、刑政为末,突出德礼的优先性,这种解释与汉唐经学的"胜劣"模式形成了不同.朱子不将作为价值原理的德礼与刑政对立,而是提出"德礼刑政都是天理之节文"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在儒学的框架内安顿了刑政、刑罚问题.

    朱子德礼刑政象刑轻刑天理

    元初朱子学与朱陆合流思想窥探——对胡炳文"明德本心"说的分析

    何玮
    205-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元初新安理学家胡炳文的《四书通》以维护朱学正统为己任,被肯定"有功朱子,莫若云峰".朱子在"明德合是心,合是性"的问题上呈现出了以心性兼言之的判断倾向,但因此问题无一明确定论,从而引发了后世讨论.胡炳文提出了"明德即是吾之本心"的观点,以"本心"一词涵括朱子对于"明德"的解释,以"心外无理,理外无事,即事以穷理"讨论"明明德"工夫,彰显了元代前期朱陆思想合流的色彩.从中具体呈现出元初朱子学是如何面对并且回应来自象山心学的冲击,同时体现了朱子学在元代初期的流变特色.

    胡炳文朱子明德本心朱陆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