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王亨君

双月刊

1000-2383

xbb@cug.edu.cn,cjournal@cug.edu.cn

027-67885075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地球科学/Journal Editorial Committee of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以反映我国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础地质、应用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及地学工程技术科研成果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国内外地学学术交流,繁荣我国地质教育、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的研究者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琼东南盆地超深水浅部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

    黄时卓李芳宋鹏胡斌...
    313-3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浅部气赋存于浅部成岩强度低的未固结岩石内,其岩石物理特征、地震反射特征都区别于深层已成岩岩石.为建立浅部气藏地球物理识别技术,笔者利用浅层测井数据分析该盆地浅层岩性、流体性质对岩石速度、密度、纵横波速度比的影响,明确浅部气层敏感弹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颗粒接触岩石物理模型进行浅层岩石物理建模,获得了浅部气层和水层的纵波速度、AVO特征随孔隙度变化模板.在此基础上,利用地震正演手段查明了浅部气层地震反射特征,明确了浅部气层识别标志,并从地震反射结构特征、反演弹性参数特征、AVO特征入手实现了浅部气层的识别.首次将Direct Hydrocarbon Identifier by Induced Polarization(DHIP)勘探技术应用于浅部气藏饱和度预测,实现了研究区浅部气藏饱和度定性预测.该套浅部气藏评价技术是目前琼东南盆地浅层勘探的首次应用,对该盆地后续浅部气藏勘探具有建设性意义.

    琼东南超深水浅层DHIP岩石物理建模地震反射特征含气饱和度预测

    地面-钻孔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

    王鹏
    324-3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煤矿巷道掘进前方隐蔽含水体的长距离 、高精度超前探测,提出一种在地面供电 、井下长距离超前钻孔中接收的地面-钻孔直流电法.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孔旁异常体视电阻率曲线表现正负交替异常特征;(2)地面供电点和异常体的距离与异常响应幅值负相关,异常体规模与异常宽度正相关;(3)依据视电阻率曲线可解释异常中心位置、相对测线方位和异常体宽度,提出了快速解释方法;(4)地面现场模拟试验验证了理论响应结果和解释方法的正确性.地面-钻孔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能有效探测到钻孔旁侧的电性异常体,可以实现"一孔多用",能够为长距离超前精细探查提供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手段.

    地面-钻孔装置直流电法超前探测隐蔽含水体快速解释视电阻率地球物理

    基于树木年代学的迫龙沟泥石流灾害历史重建

    吕立群王兆印孟哲
    335-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迫龙沟是帕隆藏布下游右岸一级支流,1983、1984、1985和2015年爆发过4次泥石流,重复堵江并形成长约1 km的堰塞湖.个别主沟泥石流事件和沟道内部滑坡、支沟泥石流没有冲出沟口,无文献记录,但是造成沟道中上游河床演变和树木扰动.基于树木年代学,通过分析树木年轮损伤组织、生长抑制和释放动态,重建了迫龙沟40年来的主沟泥石流和沟道内部滑坡、支沟泥石流灾害历史;从树木生长扰动强度等方面探讨了泥石流的流动范围;并通过Wit指数进一步分析了没有历史记录的主沟泥石流、沟道内部滑坡、支沟泥石流发生时间和流动范围.树木年代学所反映的泥石流爆发时间的准确性与泥石流规模有关,泥石流规模太大会导致受扰动树木的灾害历史记忆消灭,不利于大规模灾害发生之前的泥石流事件的定年.沟道内的众多支沟泥石流和主沟内的滑坡会对主沟泥石流事件的定年产生干扰,但是与主沟泥石流同一时间发生的支沟泥石流和主沟滑坡事件会增大Wit指数,利于主沟泥石流灾害事件的定年.

    泥石流树木年代学损伤组织生长抑制灾害重建工程地质

    证据理论融合多视角遥感信息的地热异常探测

    郝明高彦彦王青何鹏...
    347-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传统遥感地热探测方法存在虚假异常多、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证据理论融合多视角遥感信息的地热异常探测方法.基于遥感数据反演的温度信息,分别从全局、局部分块和高程分区等多视角提取温度异常.采用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方法融合上述热异常证据,实现多视角温度异常探测.最后,根据断裂构造建立缓冲区,通过分析缓冲区内及附近的热异常圈定地热范围.以山东省青岛市为例,基于Landsat-8卫星影像利用提出方法探测地热,72.7%的温度异常分布在断裂构造的1 km缓冲区内;圈定的11处地热异常,其中3处为青岛市已全部探明的地热田或地热井,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与传统遥感地热异常探测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通过融合全局、局部和高程信息,消除了大量虚假异常,提高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

    地热异常局部分块高程分区断裂构造D-S证据理论融合测绘学

    火星峡谷网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史语桐杨勇赵健楠黄俊...
    359-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泛分布于火星表面的谷网地貌作为火星地质环境演变的记录者,对认识火星地质历史时期的环境变化、了解火星古气候与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国火星探测计划的开展,详细了解火星谷网的研究进展尤为重要.对火星谷网地貌的探测历史、形貌分类、时空分布、成因假说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火星谷网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争议,并认为未来可着重在谷网侵蚀沉积物的识别分析、谷网对古气候重建所提供的地质学证据与理论模型预测结果的协调、以及火星与地球谷网的类比等方面开展研究.

    火星峡谷网水源古气候流水活动行星地质

    含水层非均质性与污染修复

    袁松虎张鹏康学远施小清...
    375-378页

    《地球科学》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