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王亨君

双月刊

1000-2383

xbb@cug.edu.cn,cjournal@cug.edu.cn

027-67885075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地球科学/Journal Editorial Committee of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以反映我国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础地质、应用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及地学工程技术科研成果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国内外地学学术交流,繁荣我国地质教育、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的研究者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滇西点苍山新元古代辉长岩的识别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陈丛敏周云冯佐海李政林...
    4434-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滇西点苍山-哀牢山构造带保存有大量前寒武纪岩石学记录,为探究扬子地块西南缘前寒武纪的构造演化历史提供了理想窗口.对点苍山地区出露的辉长岩进行了元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辉长岩的侵入年龄为771~769 Ma,表明点苍山地区发育新元古代基性岩浆活动.点苍山辉长岩的全碱(K2O+Na2O)含量变化介于 4.40%~4.49%,Na2O/K2O值为 2.30~2.34,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较高的Fe2O3t(7.36%~7.50%)、MgO(7.15%~7.30%)和Mg#(69.46~69.52),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样品相对富集轻稀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显示轻微正异常(Eu/Eu*=1.17~1.29),具有较高的锆石εHf(t)值(6.72~10.84).综合有关数据资料表明,辉长岩形成于弧后盆地环境,来源于受俯冲带流体交代地幔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新元古代时期,扬子地块西南缘发育弧-盆体系,这一时期华南大陆的古地理位置处于Rodinia超大陆的边缘.

    锆石U-Pb年龄辉长岩板块俯冲新元古代点苍山岩石学地球化学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T85构造变革界面的厘定及其成因模式探讨

    蒋一鸣吴路路覃军唐贤君...
    4450-4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揭示东海盆地丽水凹陷T85界面上、下裂陷演化的差异,阐明构造变革的成因,研究基于钻井标定的高精度三维地震数据,精细刻画了丽水凹陷的盆地构型、断层活动性和沉降作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丽水凹陷T85界面是一个角度不整合界面,界面之下发育断控的楔形地层构型,而界面之上变为拗陷作用控制的碟形地层构型;断陷期,凹陷沉降作用向西迁移,而进入断拗期,凹陷沉降作用开始逐步向东迁移.结合区域动力学背景,研究建立了T85界面构造变革的成因模型,即构造迁移引起的热沉降模型和下地壳韧性变形的浅层响应模型.这一成果对裂陷盆地裂陷演化和成盆机制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构造变革裂陷演化不整合界面丽水凹陷东海盆地石油地质

    X射线散射在地质多孔介质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王齐鸣胡钦红张存剑李秀宏...
    4465-4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地质领域多以地质多孔材料(如矿物、岩石、土壤等)为研究对象,应用于常规-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传统与关键矿物开采、地热能利用、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放射性核废料储存、氢能储存与利用等方向.然而,随着常规研究手段对多孔介质材料性质研究进入理论及技术上的瓶颈期,以X射线散射为代表的高通量大科学装置逐步崭露头角,开辟了地质多孔介质材料无损,从nm至cm级尺寸结构二维、三维表征的新手段.鉴于X射线散射并未在能源地质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面向能源地质工作者介绍X射线散射的基本原理、在能源地质领域中的应用历程与实例及国内外的同步辐射线站,并对X射线散射在地质多孔介质表征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以推动X射线散射在能源地质领域的研究及广泛应用.

    X射线散射同步辐射光源能源地质地质多孔介质应用与展望

    四川盆地东北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甜点与富集区评价

    白雪峰王民王鑫李军辉...
    4483-4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四川盆地东北部平安1井在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层系试油112.8 m3/d,页岩油勘探获得突破.然而,其他相继部署的多口井日产油量差异较大,勘探开发效果并不理想,制约了页岩油富集区的优选.对此,本文分别基于改进后的Δlg R法和地层游离油量恢复模型获取含油性甜点参数(游离油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到物性甜点参数(孔隙度)、借助Bowers法预测弹性能甜点参数(地层压力系数)、综合随机森林算法预测的脆性指数和数学模型获取的杨氏模量得到可压裂性甜点(可压裂性指数),通过采取一种改进后的层次分析计算方法获取了甜点综合评价指数并将其应用于重点页岩油勘探井,认为PY1井、PA1井的潜在有利层段分布于凉上1的底部、凉上2的底部和凉上3的中部,YQ1井分布于凉上1的中底部、凉上3的底部和顶部.平面优选目标区主要集中在PY1、PA1井的北部和YQ1井附近.

    页岩层系甜点评价页岩油富集区凉高山组川东北地区石油地质

    石炭纪-二叠纪转折期重大地质事件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探讨

    高万里张琴房强赵惊涛...
    4501-4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非常规油气富集与多地质(生物)事件耦合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步证实了黑色页岩层系中非常规油气"甜点区/段"的沉积过程常伴随着多种全球或区域地质(生物)事件,如火山喷发、热液活动、大洋缺氧、气候突变、生物繁盛与灭绝等.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系-二叠系发育多套海陆过渡相页岩层系,是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段之一.通过梳理石炭纪-二叠纪转折期区域(鄂尔多斯盆地)和全球性重大地质、气候和生物事件,讨论其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页岩气富集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石炭纪-二叠纪转折期海平面、古气候以及植被面貌等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有机质生成的水体表层初级生产力以及有机质保存的水体底部氧化还原状态等条件.由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系晋祠段(招贤页岩)和二叠系山 23 亚段中页岩层段的含气量与TOC含量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从有机质富集的角度探讨了古生产力和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对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富集程度的影响,提出植物繁盛能够为有机质大量生成提供物质基础,相对海平面的上升易形成贫氧-缺氧水体环境,有利于有机质沉积富集,从而最终促进了该区页岩气"甜点段"形成.

    有机质富集地质(生物)事件海陆过渡相页岩气冰期-间冰期晚古生代非常规油气沉积学石油地质

    神府南区致密气储层有效性及主控因素

    高玉飞李鑫周姗姗王诗琪...
    4518-4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密气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效储层预测难度大.以神府南区石炭系-二叠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孔渗、压汞、产能分析等方法,开展储层有效性研究和有效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储层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且物性呈现低孔低渗特征;(2)结合产能判定物性下限为7%孔隙度和0.1 mD渗透率,有效储层孔喉主要分布在750~3 900 nm,占比超过50%,对应于溶蚀孔隙,而致密储层孔喉<80 nm,占比超过 80%,对应于黏土晶间孔隙;(3)水下分流河道有效性占比超过70%,是有效储层发育的高能相带;(4)储层孔隙类型为次生成因,占比超过85%,主要为晚成岩阶段有机酸溶蚀长石后形成的溶蚀孔隙.基于上述分析,高能微相和次生溶蚀的耦合作用是有效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

    致密气有效储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神府南区石油地质

    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固井水泥浆技术挑战与展望

    李丽霞梁前勇谢文卫杨胜雄...
    4530-4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固井是天然气水合物及其他深水油气资源安全稳定开发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当前,国内外开发了多种固井水泥浆体系以应对深水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固井面临的低温、低破裂压力、水合物易分解、浅层高压气、水窜流等难题.概述了当前具有代表性的4类水合物地层固井水泥浆技术的研究现状,对比分析了低温早强固井水泥浆体系、低密度早强固井水泥浆体系、低热固井水泥浆体系、防窜固井水泥浆体系的优缺点.进一步探讨了新型固井水泥浆技术如保温隔热水泥浆体系、微生物自修复固井水泥浆体系、抗盐固井水泥浆体系在水合物地层中的适用性及应用前景,旨在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提供关于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固井水泥浆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促进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层固井技术及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

    天然气水合物固井水泥浆低温早强低水化热防窜自修复深水钻探海洋地质学

    川东红星地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沉积相演化与核形石发育条件

    易雨昊朱红涛陆亚秋李凯...
    4546-4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岩或微生物相关沉积的广泛发育是生物大灭绝之后常见的沉积学响应.近期研究认为中二叠世末灭绝事件是地质历史上第六大生物灭绝事件,但目前关于该灭绝后微生物沉积记录研究较为缺乏.本次研究对川东红星地区HY3井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底部的一套核形石灰岩展开了详细调查,并分析了其相关地层的沉积相演化.在HY3井茅口组顶部至长兴组底部,共识别出5个沉积相(组合)和11种沉积微相.纵向上,吴家坪组沉积相演化显示出3个整体水深逐步加大的3级海平面变化旋回,其中核形石仅见于吴家坪期第1沉积旋回海侵阶段的中-后期.根据核心和纹层特征,可将HY3井吴家坪组核形石分为4种类型.随着沉积水深加大,核形石的类型、直径、密度等参数在纵向上呈现出3个差异明显的发育阶段,这些参数变化均指示合适的水动力条件是核形石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此外,这些核形石的发育可能还受到生物灭绝和陆源输入的影响.核形石发育层位对应于中二叠世末生物灭绝的灾后期,后生生物多样性锐减为以微生物诱导为沉积机制的核形石发育提供了充足的生态空间.在核形石灰岩之上相邻层位、水深条件相当的地层中,可能由于更靠近煤层,陆源输入增强,导致核形石不再发育.

    晚二叠世吴家坪组沉积微相核形石生物灭绝海平面变化沉积学页岩气地球生物学

    基于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理念的秦岭北麓峪道类型化架构思考

    徐盼盼申艳军彭建兵钱会...
    4564-4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峪道是集自然资源、人文历史、休闲游憩于一体的艺术瑰宝,承载了秦岭北麓的生态之基、经济之柱、社会之需等多重功能.峪道的个性特征剖析不全面、服务功能定位不清晰,严重影响了峪道的科学化管理,制约了秦岭北麓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阐明峪道定义与内涵的基础上,阐释了峪道类型化研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助力人类宜居环境建设、推动区域战略实施的三大意义,梳理了峪道分类研究进展;聚焦峪道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服务功能,构建了基于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理念的层次结构模型,设计了峪道主体功能的评估程序,厘定了峪道的主体服务功能;结合上位规划,搭建了一个类型合理、分工有序、特色鲜明的峪道分类体系,确定了"保护区类型-主体服务功能-管理措施"的峪道命名形式,助力秦岭北麓峪道的多元化管理及其自然资源和文化内涵的深度发掘,为峪道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借鉴与参考.

    峪道秦岭生态-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类型化管理工程地质

    雄安新区热储物性非均质条件下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黄国疏胡祥云刘亮刘双...
    4576-4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识别地热属性特征、准确评估地热资源潜力是实现地热能精细区划及规模化效益化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以我国华北平原典型的中低温地热系统-河北雄安新区为研究对象,获取雾迷山组热储物性特征,预测三维温度场展布,改进资源量评价算法,评估各热属性及地层参数在非均质条件下的地热资源潜力.全区5 000 m以浅雾迷山组热储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为3.219 5×105 万 t;采灌均衡法计算地热流体可开采资源量为436.64×106 m3/a、地热流体可开采热量折合标准煤508.217 4万t/a,分别为开采系数法评估结果的48.7倍和50.3倍.地热资源丰、单位面积地热流体资源量均为容城最大;非均质条件下各资源量指标为均质条件下的2.29~2.95倍.

    地热资源评价非均质条件地温场预测地热属性识别雄安新区地球物理环境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