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王亨君

双月刊

1000-2383

xbb@cug.edu.cn,cjournal@cug.edu.cn

027-67885075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地球科学/Journal Editorial Committee of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以反映我国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础地质、应用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及地学工程技术科研成果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国内外地学学术交流,繁荣我国地质教育、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的研究者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桂东北鹰扬关地区罗家山辉长岩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秦亚杨珺茹冯佐海朱家明...
    803-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桂东北鹰扬关地区新发现的罗家山辉长岩开展年代学、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研究,可进一步约束区域构造背景.罗家山辉长岩的主要矿物为单斜辉石(Cpx)和斜长石(Pl).单斜辉石具有高铁铝、低钙钠钛的特征,其成分为 Wo27~31En36~47Fs21~32,属于普通辉石;斜长石具有高硅铝钠、低钙钾的特点,其成分为 An0~3Ab96~100Or0~2,属于钠长石.根据单斜辉石的化学成分判定罗家山辉长岩的母岩浆属于 Si不饱和的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单斜辉石温压估算结果表明,罗家山辉长岩的形成温度介于 1 282~1 292℃,平均值 1 287℃;形成压力介于 1.53~2.37 GPa,平均值 2.02 GPa;对应深度介于 50.49~78.21 km,平均值 66.80 km.LA-ICP-MS锆石 U-Pb年龄表明罗家山辉长岩形成于(768.9±6.8)Ma.单斜辉石的化学成分特征表明罗家山辉长岩属于典型的板内拉斑玄武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断罗家山辉长岩起源于地幔物质上涌、岩石圈减薄的伸展裂谷构造背景.

    温压估算单斜辉石板内裂谷罗家山辉长岩桂东北鹰扬关地区岩石学矿物学

    西藏南木林盆地林子宗群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黄永高韩飞康志强冯佐海...
    82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更好地约束林子宗群火山岩的年龄格架、岩石成因及其演化历史,对拉萨地块中南部南木林盆地的林子宗群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南木林盆地林子宗群火山旋回时限依次为 62.8~57.0 Ma、52.0~50.2 Ma、49.7 Ma.随着时间的演化,早期典中组以爆发相为主,年波组以喷发‒沉积相为主,到晚期帕那组以喷溢相为主,且呈现出从中酸性向酸性演化,由钙碱性系列向高钾钙碱性系列再到钾玄岩系列逐渐过渡的趋势.其中,典中组英安质岩石为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显示典型的弧火山岩特征;年波组和帕那组流纹质岩石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且有钾玄岩出现,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除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外,还具有显著的 Ba、Sr、P负异常,显示碰撞‒碰撞后火山岩的特点.上述特征暗示典中组英安质岩石可能是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过程中岛弧区幔源岩浆底侵诱发上覆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年波组和帕那组流纹质岩石则是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初期阶段英安质岩石进一步分离结晶的产物.林子宗群火山岩是记录这种体制转换的重要载体.

    林子宗群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南木林拉萨地块岩石学

    西藏松多地区蛇纹岩成因及其对松多古特提斯洋俯冲的约束

    王斌解超明董永胜段梦龙...
    837-849页
    查看更多>>摘要:蛇纹岩中的锆石不仅可以提供年代学信息,还可以约束蛇纹岩的成因和区域构造演化过程.本文以唐加‒松多古特提斯缝合带中的龙崖松多蛇纹岩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全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龙崖松多蛇纹岩具较高的MgO和TFeO含量、高Mg#值以及较低的Al2O3和TiO2含量.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较为宽缓的"U"型.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富集U、Ta,亏损Th、Nb、Zr和Hf.龙崖松多蛇纹岩锆石U-Pb定年结果为(230.3±2.3)Ma,εHf(t)值在+13.4到+16.0之间.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龙崖松多蛇纹岩的原岩为地幔楔内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后的残留体.龙崖松多蛇纹岩受到松多古特提斯洋板片俯冲产生的超临界流体的交代形成了交代锆石,可能还受到富水流体的交代,导致流体活动性元素的富集.结合前人研究,本文认为松多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可能尚处于北向俯冲阶段.

    青藏高原松多古特提斯洋蛇纹岩交代锆石岩石学地球化学

    拉萨地块钾质?超钾质火山岩或为高分异岩石:来自铷、铯富集的证据

    车东郑绵平赵元艺张照志...
    850-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地区拉萨地块、羌塘地块、松潘甘孜‒可可西里地块中,广泛发育后碰撞以来的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在上述众多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研究数据中,拉萨地块的Rb、Cs等稀碱元素的超常富集程度远高于其他两地块,为了将此现象量化表述,并且尝试对富集原因进行探究.本文通过实测和已公开发表的数据,运用箱线图等统计方法,以及系统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分析手段,量化了三大地块稀碱元素富集程度,对富集成因有了初步认识.结果表明拉萨地块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存在较高程度的岩浆分异是导致Rb、Cs等稀碱元素超常富集的主要原因,超常富集区主要分布于火山岩年龄范围为25~13 Ma之间的拉萨地块中西部.并且类比高分异花岗岩的研究成果划分了拉萨地块钾质‒超钾质火山岩较高程度分异的Zr/Hf和Nb/Ta判别范围.

    拉萨地块钾质‒超钾质火山岩稀碱元素富集高分异西藏矿物学地球化学

    《地球科学》2024年4月第49卷第4期要目预告

    867页

    辽北清原夏家堡中侏罗世侵入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段东郑常青梁琛岳宋志伟...
    86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北清原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是研究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典型地区之一.研究区中生代岩浆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对认识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对清原夏家堡地区辉长苏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辉长苏长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163.8±2.4)Ma),石英闪长岩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169.9±2.2)Ma),花岗闪长岩形成于中侏罗世中期(169.9~167.3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辉长苏长岩和石英闪长岩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具有低硅、富铝、高镁及较高的Mg#,弱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s),Eu呈微弱的正异常或无异常;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的硅、铝和全碱含量,具有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Sr/Yb值较高,Eu具弱的负异常,富集LREEs和LILEs(Rb、K、Ba等),亏损HFSEs(Nb、Ta等).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长苏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原始岩浆应起源于受俯冲板片析出流体所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花岗闪长岩是俯冲背景下受流体交代的下地壳基性火成岩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史和区域岩浆活动时空分布规律,认为辽北清原夏家堡地区中侏罗世侵入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

    古太平洋Ⅰ型花岗岩岩石成因中侏罗世中基性侵入岩岩石学地球化学

    四川会理芭蕉箐地区钠长岩地球化学、年代学特征及其意义

    刘亚杰徐争启宋昊李涛...
    893-9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会理芭蕉箐地区位于康滇地轴中南段,是我国少有的元古宙产铀地区,其构造条件复杂,研究程度低,钠长岩作为本区重要的含铀岩石,对其更是鲜有报道,严重限制了进一步的铀矿勘查.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芭蕉箐地区1841铀矿化点的野外地质调查、钠长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及锆石U-Pb年代学测试分析,发现研究区钠长岩分为岩浆钠长岩与交代钠长岩,样品富集Th、U、Zr、REE等元素,相对贫Ba、K、Sr、Rb等元素,测年结果显示两类钠长岩主要峰值年龄为~2.3 Ga与~1.8 Ga.钠长岩岩石来源主要为下地壳变质泥岩部分熔融且有幔源物质加入,形成于陆内拉张构造环境.其原岩的形成与 2.4~2.3 Ga期间发生在扬子地台西南缘的碰撞事件有关,并在 1.8 Ga左右经历岩浆作用形成钠长岩,同时铀元素在此处大量富集.其年代学数据记录的两次岩浆活动,是Columbia超大陆聚合在扬子地块西南缘的响应.

    扬子陆块西南缘Columbia超大陆钠长岩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岩石学

    华北板块北缘东段柳河盆地早白垩世鹰嘴砬子组碎屑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梁云怡许中杰周洋程日辉...
    907-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华北板块北缘在晚中生代受到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作用的影响,发育强烈的构造变形及大规模的岩浆活动.研究区柳河盆地地处华北板块北缘,对其开展研究能够为约束华北板块北缘晚中生代构造演化阶段提供沉积方面的证据.依据对盆地早白垩世鹰嘴砬子组样品碎屑组分、岩性序列、沉积相演化特征的研究,结合碎屑锆石 U-Pb 年代学判断,盆地样品矿物组成具有石英含量较低,岩屑和长石含量较高的特点,显示沉积物物源主要来自岩浆弧物源区.两组碎屑锆石 U-Pb 年龄组成相似,以晚中生代为主,古元古代为辅.L1-B178 样品(岩心)碎屑锆石存在约 127 Ma的主峰和约 2 553 Ma的次峰;P303-B3 样品(剖面)存在约 126 Ma的主峰和约 2 545 Ma的次峰,中生代沉积物物源可能来自盆地东北侧丰富的岩浆岩.早白垩世鹰嘴砬子组最年轻碎屑锆石颗粒的 U-Pb年龄限定岩层的最大沉积年龄为(125±4)Ma,介于早白垩世巴雷姆阶与阿普特阶,与层内流纹岩样品(124.3±0.7)Ma的锆石加权平均年龄吻合.通过对柳河盆地样品矿物组成特点、沉积相演化和碎屑锆石 U-Pb年代学特征综合判断,盆地在(125±4)Ma已接收到古太平板块俯冲作用带来的物源.

    柳河盆地早白垩世鹰嘴砬子组锆石U-Pb定年物源地质年代学岩石学

    云母和电气石矿物化学特征对西昆仑大红柳滩地区伟晶岩型锂矿化的指示

    夏永旗庹明洁李诺祁冬梅...
    92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红柳滩二云母花岗岩被认为是白龙山等伟晶岩型锂矿的成矿母岩.为约束大红柳滩地区花岗岩‒伟晶岩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本文选取大红柳滩岩体二云母花岗岩及不同矿化程度伟晶岩中的贯穿性矿物——云母和电气石,开展了背散射结构观察(BSE)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EPMA).二云母花岗岩(Ms1)和白云母‒微斜长石伟晶岩(Ms2)中云母结构均一、化学成分变化小;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Ms3)中云母类型多样,除白云母外,还发育富锂多硅白云母、铁锂云母、锂云母,后者常交代白云母.Ms3 中Li、F含量突增,其中Li2O最高可达 4.68%、F可达 6.47%.二云母花岗岩(Tur1)和白云母‒微斜长石伟晶岩(Tur2)中电气石为碱性黑电气石,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中(Tur3)发育碱性锂电气石.相较于黑电气石,锂电气石具有富SiO2、Al2O3、Li2O,贫TiO2、MgO、CaO的特征.云母和电气石的成分和结构特征揭示,二云母花岗岩与白云母‒微斜长石伟晶岩形成于岩浆阶段,未发生锂矿化.白云母‒钠长石‒锂辉石伟晶岩形成于岩浆‒热液过渡期,锂元素发生了显著富集,发育锂辉石、富锂多硅白云母、铁锂云母、锂云母、锂电气石等.据此提出,岩浆‒热液转换期对于锂成矿具有重要意义.在伟晶岩型锂矿床中,锂电气石与锂云母的存在表明伟晶岩具有极高的岩浆演化程度.

    稀有金属伟晶岩云母电气石岩浆‒热液演化矿物组成特征矿物学岩石学

    海州湾弱透水层孔隙水的化学特征与盐分演变

    李静朱佳俊梁杏刘彦...
    939-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查明海岸带弱透水层孔隙水的盐分来源与演变机制,在连云港海州湾钻探采集了 4个钻孔的粘性土柱,采用压榨法采集孔隙水,测定了孔隙水化学‒同位素组分,建立了二维剖面孔隙水全新世以来的溶质运移数值模型.由陆向海孔隙水的总溶解固体由 0.9增加到 41.4 g/L,垂向上浅层高、深层低.孔隙水Cl/Br比为 170~533(均值 267),87Sr/86Sr比值为 0.709 3~0.711 6,Cl‒与δ18O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孔隙咸水为海相成因,同时还受到硅酸盐矿物风化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全新世弱透水层孔隙水为 10~5 ka BP海侵时期的古海水,向下入渗造成更新世孔隙水咸化.4 ka BP海退后,孔隙水接受淡水补给,但古海水并未被完全驱替.近海岸处孔隙水受持续蒸发影响而形成盐水.数值模拟表明海侵‒海退事件是控制弱透水层孔隙水盐分演变的主要因素,海侵时海水以"指状"模式向下入侵,造成了咸淡水的不均匀分布.

    弱透水层孔隙水盐分演化运移连云港水化学环境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