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

王亨君

双月刊

1000-2383

xbb@cug.edu.cn,cjournal@cug.edu.cn

027-67885075

430074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地球科学/Journal Editorial Committee of 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教育部主管、中国地质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地球科学学术理论刊物,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以反映我国地球科学领域最新的高水平的基础地质、应用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及地学工程技术科研成果为主要任务,以促进国内外地学学术交流,繁荣我国地质教育、地质科技与地质找矿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目的。读者对象为从事地质教育和科研工作的研究者以及大学生和研究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洋地震勘探技术发展方向

    谢玉洪叶云飞黄小刚孙文博...
    2301-23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近海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中浅层构造型油气藏占比大幅减少,深水、中深层、超浅层、潜山、岩性和复杂构造领域已成为油气增储上产新的增长极,对地震勘探技术提出新的挑战.为破解这些复杂领域的地质难题,基于变观测系统的小面元、高覆盖、超长偏移距、宽/多方位节点等地震采集方式不断涌现,作业方式变得越发复杂,在提升复杂地质条件下地震资料品质的同时,也带来了采集成本的大幅攀升.践行价值勘探开发理念,通过海洋地震勘探技术创新降低采集成本,引领油气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介绍了主要几种国内外海洋经济高效地震采集技术,重点分析了海洋地震勘探技术发展现状、应用成效及前景.在改善海洋地震资料品质、提高采集作业效率的同时,降低采集成本,发展经济技术一体化海洋地震勘探技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价值勘探开发.

    价值勘探开发混叠源单船多源压缩感知高效勘探地震勘探

    桂北中奥陶统升坪组黑色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

    余烨蔡灵慧王莉吴海东...
    2315-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讨桂北中奥陶统升坪组黑色页岩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利用有机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广西北部全州县文桥镇溪水源剖面中奥陶统升坪组黑色页岩的古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热水沉积作用、碎屑注入及水体局限程度等古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升坪组下段以富泥硅质页岩为主,TOC含量为1.45%~3.04%;上段以硅质页岩为主,TOC含量为0.63%~2.69%.升坪组下段有机质来源为I型干酪根,上段有机质来源除了I型干酪根外,可能还有Ⅱ型干酪根的参与.升坪组沉积时期总体为贫氧-厌氧的深水陆棚-盆地相环境.下段富泥硅质页岩中有机质富集为"生产力"和"保存条件"的双控模式;上段硅质页岩中有机质富集为"保存条件"模式.

    黑色页岩沉积环境有机质富集升坪组桂北地区石油地质

    湘西前陆坳陷区五峰-龙马溪组黑色岩系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以TD2井为例

    蔡全升胡明毅杨智邱小松...
    2330-2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地层剥蚀和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对中扬子东南缘前陆坳陷区五峰-龙马溪组黑色岩系关注较少,该区黑色岩系沉积特征与有机质富集规律尚不清楚.利用近年来新获取的常德TD2井岩心资料,基于岩石学、沉积学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对湘西前陆坳陷区五峰-龙马溪组黑色岩系的发育特征、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机制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湘西前陆坳陷区TD2井五峰-龙马溪组黑色岩系厚度较大,TOC>2%的富有机质页岩厚约21 m,岩性以硅质页岩与碳质页岩为主,基于岩性差异自下而上可划分为四个沉积单元,富有机质页岩主要集中凯迪阶至鲁丹阶下部,而鲁丹阶上部-埃隆阶下部黑色岩系TOC含量普遍偏低且呈间断发育.综合研究认为,前陆坳陷区五峰-龙马溪组黑色岩系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海平面以及陆源碎屑供给等因素的综合控制.凯迪晚期-鲁丹早期,受区域构造挤压和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湘西地区经历了显著的构造沉降及相对海平面上升等事件,极大地促进了坳陷区强还原条件的形成以及古生产力的提高,使得该时期研究区黑色岩系中的有机质大量富集.然而,随着鲁丹晚期区域构造挤压活动的加剧,研究区由构造沉降向构造隆升转变,持续的构造抬升与风化作用增强,导致了研究区陆源碎屑供给大量增加和相对海平面不断下降,并最终使得研究区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发育在埃隆早期被终结.值得注意的是,埃隆早期的全球冰川型海平面上升在研究区也有响应,促进了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二次发育.据此,提出了湘西前陆坳陷区奥陶-志留纪之交富有机质页岩的发育模式,以期为该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及奥陶-志留纪之交重大地质事件沉积响应研究提供参考.

    前陆坳陷五峰-龙马溪组黑色岩系,沉积特征有机质富集湘西地区石油地质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深层陆相页岩储层天然裂缝及其有效性

    刘国平金之钧曾联波何文军...
    2346-2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陆相页岩最大埋深超过5000 m,油气资源丰富,其中广泛发育的天然裂缝对烃类聚集和储层勘探开发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岩心、成像测井、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建立了基于地质成因和裂缝产状的深层陆相页岩天然裂缝分类方案,阐明了不同类型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和有效性,并讨论了深层陆相页岩天然裂缝的非均质性及其对储层的贡献.深层陆相页岩天然裂缝依据地质成因分为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异常高压相关裂缝.按照裂缝产状构造裂缝细分为穿层和顺层剪切裂缝、及层内张裂缝,成岩裂缝划分为层理缝、缝合线和收缩裂缝.构造裂缝规模相对较大,组系特征明显,主要以高角度和近直立为主.成岩裂缝主要为近水平发育,缝面弯曲、易分叉.层内张裂缝、层理缝和缝合线是深层陆相页岩储层的优势裂缝类型.天然裂缝可被方解石和含有机质的细粒混合物等矿物不同程度充填,其中构造裂缝和层理缝的充填程度较低,缝合线更易被充填.微观构造裂缝的开度较小,而成岩裂缝的开度通常较大.推测认为构造裂缝主要为储层中流体渗流提供了有效通道,层理缝发育程度更高,不仅是储层流体的渗流通道,也是其有效储集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成果对于完善深层陆相页岩天然裂缝分类方案及深入认识这类储层天然裂缝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天然裂缝裂缝类型裂缝有效性深层陆相页岩玛湖凹陷风城组石油地质

    《地球科学》2024年8月 第49卷 第8期 要目预告

    2358页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气候和古环境对有机质富集的约束:来自古新统泥岩的元素地球化学证据

    雷闯叶加仁殷世艳吴景富...
    2359-23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晰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古新统月桂峰组、灵峰组、明月峰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基于24个泥岩样品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古气候和古环境变化过程及其对有机质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水凹陷古新统沉积物相对贫碎屑组分、富自生组分,且主量和微量元素变化未受到成岩蚀变的影响.根据特征元素参数的垂向变化趋势,认为丽水凹陷古新世月桂峰组→灵峰组→明月峰组沉积时期,古气候经历了温湿→干旱→温湿、水体古盐度经历了半咸水→咸水→淡水、水体古深度经历了较深水→较浅水→浅水、水体还原程度经历了弱还原-还原→氧化→弱氧化-氧化的变化过程.古气候和古环境协同变化控制着沉积物有机质生产和保存/降解,是月桂峰组、灵峰组、明月峰组泥岩有机质富集程度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月桂峰组泥岩形成于温湿气候下的半深湖-深湖环境,水体生产力高,大量藻类和高等植物有机质在分层的贫氧水体介质中得以保存,导致有机质丰度较高.灵峰组泥岩形成于干旱气候下的滨浅海环境,水体生产力低,高盐度且富氧水体介质不利于藻类生存与保存,导致有机质丰度较低.明月峰组煤系泥岩形成于温湿气候下的海陆过渡环境,地表植被发育,地势平坦适宜大量高等植物有机质堆积,形成煤岩与泥岩互层分布.丽水凹陷油气勘探应围绕有机质丰度高且生烃能力强的月桂峰组生烃中心选择有效构造或岩性圈闭进行钻探.

    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古气候古环境有机质富集丽水凹陷石油地质

    珠一坳陷古近纪物源特征及其沉积演化:来自碎屑锆石年龄的指示

    阙晓铭舒誉汪旭东雷永昌...
    2373-2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珠一坳陷古近系裂陷过程中的沉积演化一直缺乏系统认识.采用碎屑锆石U-Pb定年方法,对珠一坳陷4个凹陷内的钻井古近系文昌组和恩平组砂岩开展"源-汇"对比分析,解析其不同演化阶段年代学、物源特征及沉积演化等信息.结果显示珠一坳陷断陷期不仅接受盆内低凸起区、隆起区剥蚀的碎屑物质,还受到盆外北部古水系长距离搬运的陆源碎屑的影响.其中,始新世文昌组沉积物以盆内短程物源为主,年龄谱系除陆丰凹陷还表现出加里东期-燕山期多峰态外,在各凹陷均以燕山期单峰为特征,洼陷沉积区周缘隆起的中生代岩浆岩、中生界沉积岩地层及新生代火山岩构成该时期湖盆的物质来源;恩平组沉积物在恩平北部和惠州西部率先接受华南水系沉积物影响,在恩平组沉积晚期珠一坳陷普遍接受了来自华南隆褶带的物质输入,年龄谱系呈现以燕山-印支-加里东期为主的多峰特征,出现晋宁期、元古代、新太古代的古老年龄,指示珠一坳陷的物源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即由盆内古隆起物源转变为盆内和盆外造山带双重物源,该时期沉积体系以大型浅水三角洲为特征.

    碎屑锆石U-Pb物源转换珠一坳陷古近纪石油地质

    四川盆地下寒武统龙王庙组白云岩分布与控制因素

    杨伟强黎霆兰才俊卢朝进...
    2388-2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白云岩的强抗压溶能力是龙王庙组深层-超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孔隙保存的关键,但现今发现龙王庙组白云岩时空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为了完善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的分布预测,白云岩类型与分布、白云岩化机制与模式成为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运用岩石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地球化学,围绕白云岩发育分布,取得了以下认识.四川盆地龙王庙组发育五类与白云岩化相关的岩石类型.白云岩的时空分布受古地貌和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平面上,白云岩主要分布在川中古隆起和川北中部;垂向上,白云岩分布受三级和四级海平面升降控制,三级层序中上部的四级层序白云岩化程度高;白云岩化流体为海水或一定蒸发程度的海水,并建立了三种准同生白云岩化模式.

    四川盆地龙王庙组白云岩分布白云岩化模式控制因素石油地质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

    张泽杨宪彰郝芳田金强...
    2407-2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确轮古地区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过程.通过对轮古地区的岩心样品岩石学观察、流体包裹体系统分析测试和原油荧光测定,结合均一温度-埋藏史投影法,并模拟烃源岩生烃史,恢复油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轮古地区奥陶系发育三期油包裹体,分别发黄褐色、黄绿色和蓝色荧光,伴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分别是70~100℃、80~110℃、100~120℃.全区三期油包裹体对应3个充注期,分别是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和喜山期.轮古西部地区的原油的主充注期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轮古中部地区的原油的主充注期为海西晚期,轮古东部地区的原油的主充注期为喜山期.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深层油气藏流体包裹体主成藏期石油地质

    准噶尔盆地阜康凹陷三工河组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压力恢复

    张洪瑞刘华韩载华李君...
    2420-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气成藏时间与地层压力恢复对于油气成藏过程分析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包裹体观测技术以及盐度-均一温度法和PVTx模拟法,恢复了阜康凹陷三工河组油气成藏时间与储层压力.研究表明,研究区侏罗系自4500 m开始发育超压,三工河组超压明显.三工河组发育两期烃类包裹体:第一期发育在石英颗粒内部,多呈黄色、黄绿色荧光,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区间为85~95℃,对应早白垩世中期成藏;第二期沿切穿石英次生加大或整个石英颗粒的愈合缝发育,多呈蓝白色荧光,气液两相明显增多,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主区间为105~115℃,对应新近纪至今成藏.油气运聚成藏时,三工河组发育超压,第一期压力系数介于1.39~1.44,第二期高达2.11,呈现"增压-泄压-强增压"演化模式.强超压代表了油气运移动力较强,是侏罗系致密储层成藏的关键因素.

    准噶尔盆地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古压力恢复压力演化成藏动力石油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