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炭屑作为植物不完全燃烧的产物,记录了母源植物与古火灾的信息.通过分析大九湖泥炭钻孔中炭屑的形貌特征、浓度及长宽比,并与藿类通量、孢粉等生物源古环境指标进行对比,以揭示炭屑指标的古火灾和古环境意义.结果表明:炭屑的母源信息可由其几何形态、表面纹理及气孔结构来进行识别.炭屑的浓度与长宽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反映了古火灾的强度和主要燃烧生物材质的变化.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全新世中期约8.5~4.3 ka B.P.期间,炭屑浓度普遍较高,与气候干旱相联系,古火灾事件与干旱高峰一致;但7.3~7.0 ka B.P.时段内炭屑浓度呈现低值,频繁降水制约了古火灾的发生.全新世晚期约4.3 ka B.P.以来,古气候由干旱转为湿润,炭屑含量波动性下降;但在3.6 ka B.P.和2.5 ka B.P.左右,波动异常明显,表明湿润背景下的干旱事件与火灾频发密切相关.据此,炭屑可作为与高山泥炭地干旱化相联系的古火灾代用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