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费电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

侯丽萍

半月刊

1674-7712

xiaofeidianzi@163.com

010-52420279 68253737

100036

北京海淀区翠微中里15号楼二层240室

消费电子/Journal China This Week in Consumer Electronics
查看更多>>  《消费电子》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一本集高端人物访谈、热点事件报道、产品评比测试、导购等的大型消费电子资讯半月刊。上半刊立足最新消费电子产品评测推荐,放眼全球消费电子前沿动态,全面指导理性健康的消费电子产品购买,下半月刊注重消费电子理论研究,是国内最具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消费电子资讯大型综合半月刊。   杂志脱胎于2003年创刊的《电器评介》,现正式更名为《消费电子》,目前已成为家电领域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广泛性和针对性的知名媒体。是消费电子爱好者交流、学习及收藏的首选;更是政府和企业高层了解消费电子行业动态和普通消费者购买消费电子产品的首选参考刊物。编辑内容我们的编辑方针  及时准确、客观详实地传递消费电子技术和产品信息,促进消费电子市场的繁荣,为国内外厂商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服务,帮助消费者提高对产品的认知水平,正确引导合理消费。每期杂志均以大量篇幅发布“消费电子评测室”对各类电器产品的横向对比评测报告,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依据。客观、独立、公正、公开地评价、推荐优秀的电器产品,是我们的工作准则。同时关注行业热点事件和人物,为读者奉上行业最热门人物的专访报道。  现已建立国内权威性的消费电子主观评介测试实验室,逐步形成了具有品牌标志的消费电子产品认证标志奖项,众多消费电子生产厂商都以获得这些奖项为荣。  为了更好的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新增的“潮人玩转消费电子”和“商品集装箱”栏目进一步提升了杂志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我们的主要读者描述:  读者对象主要是消费电子技术和产品发烧友、需要购买消费电子产品的普通消费者和消费电子行业从业者。目前订阅和购买用户已达到每月16万左右,并且仍旧在不断增长之中。读者对象包括国家公务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IT业者、医疗卫生业者、公司职员、服务业人员、学生和家庭主妇等。读者群的收入处于中高水平,多数读者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并且对周围人群具有较强的购买影响力。这些读者基本覆盖了国内的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占总量的45%以上。读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 发行数据  《消费电子》为大16开全彩印半月刊,在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突破16万册,其发行渠道遍及全国各地邮局、报刊亭、同类企业界、相关展会和销售终端。其中尤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核心城市为主,在重点城市的银行、4S店、宾馆、酒楼及高档写字楼等场所均有本刊的展示,北京及广州等重点城市的主要报摊点均有销售,在工信部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全年二十个大型论坛和高峰会议上均会随会议资料派送,并已进入部分高校阅览室、图书馆和上海爱知书店等。   编辑部联系方式:020-62215592、010-68253737-147  发行部联系方式:010-68253737-146  邮箱:sally@cechoice.com  《消费电子》杂志(学术)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商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大型科技理论期刊。本刊秉承一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办刊宗旨,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超前性,探讨和报道国内外消费市场、信息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在科研、教学、应用方面的学术论文及成果,为国内外同行提供专业的学术交流的平台。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7712 国内统一刊号:CN11-5879/TM 邮发代号:82-224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一、栏目设置:>消费市场 >电子科技 >计算机科学 >技术交流  二、征稿对象:  从事经济管理、信息科学、电子技术相关领域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均可向本刊投稿。  联系方式:  电话:010-52420279  投稿邮箱:xiaofeidianzi@163.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析大数据时代下秘密监控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张寒冰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时代发展背景下,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同时也突显了当前保护公民个人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大数据在短时间内收集、处理的信息,在被运用到政府、市场等社会层面提供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不法分子也往往会对其加以恶意利用,将秘密监控下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泄露等,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信息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秘密监控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完善秘密监控下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

    大数据时代秘密监控个人信息保护

    大规模云计算数据中心能源管理与节能策略研究

    辛明琴范智宇李宝磊郑卿...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日益凸显,给能源资源带来巨大压力,并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本文简要概述了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探讨了影响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的因素和面临的挑战,同时概述了能源管理的重要性和节能策略的分类和原则.其中,重点讨论了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能源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动态电源管理技术的原理和效果评估方法.此外,还探讨了数据中心空调优化、能源监测与管理系统和绿色能源采购等方面的策略和技术.通过有效的能源管理和节能策略,可以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并促进信息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大规模云计算数据中心能源管理节能策略

    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对配电网整体运行的影响探究

    朱颢姜荣贵杨帅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如光伏、风电等的广泛应用,配电网的运行环境和负荷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分布式新能源的广泛接入,除了能够改变配电网的原有结构以及运行方式,-还可以改变配电网运行的特点.本文重点从配电网运行特性、负荷预测、电能质量、继电保护、运行控制等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旨在充分发挥分布式新能源的优势,优化调度策略,加强设备维护和改造,以确保配电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分布式新能源配电网影响

    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在故宫安全技术防范中应用的探讨

    张志方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是在明清皇宫及其收藏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性古代艺术博物馆.当前故宫视频监控系统已经应用成熟,但海量的视频监控资源缺少智能分析手段,不能将庞大的视频资源充分利用,实现精准分析以达到预警效果.利用视频智能分析技术可以对故宫监控场景下的文物、古建、目标人员开展智能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或异常行为,是故宫安全技术防范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

    故宫博物院安全技术防范视频智能分析应用探讨

    云计算技术在石油企业管理中的综合应用研究

    施轶
    7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详细探讨了云计算在石油行业中的应用及其带来的转型影响.文中首先分析了当前石油行业信息化的现状,强调了云计算、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在优化运营和管理方面的重要性.接着探讨了云计算在石油企业的具体应用领域,包括勘探与生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以及财务与风险管理,强调了云技术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增强数据管理能力方面的作用.文章最后通过国内外石油企业的案例研究,展示了云计算技术的成功应用及其带来的效益和改进.

    云计算石油行业数字化转型

    数字取证课程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研究

    秦志红
    8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战化是公安类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实验教学中融入虚拟仿真技术是提高实战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数字取证课程为例,研究从数据收集、制作场景到搭建虚拟仿真实验训练系统的过程,提出数字取证仿真训练系统的基本架构和交互式引导实现技术,并给出具体应用中的实际训练效果,为相关课程中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提供借鉴.

    虚拟仿真技术数字取证实验教学

    基于GJB5000B的软件工程化配置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王军王宏瑞任驰张海燕...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结合软件工程化产品的特点,探索基于GJB5000B模型且适合笔者单位软件产品的配置管理实践方法,设置两级配置管理机构,加强配置管理项的出入库管理、配置审核和变更控制.此方法经本地化运行验证,软件配置管理项状态可控,覆盖符合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实践要求,顺利通过三级认证和年度监督审查.

    GJB5000B配置管理配置审核变更控制

    5G时代的通讯网络维护策略探讨

    张小琴
    88-90页
    查看更多>>摘要:5G网络以其高速度、大容量、低时延的特性,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但同时也对通讯网络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维护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确保5G网络在高速发展中保持稳定、安全、高效地运行,降低运营成本和维护难度,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文章将基于5G时代的中国通讯网络概况及其所面临挑战分析,深入探讨5G时代的通讯网络维护策略,旨在为5G网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5G时代通讯网络维护策略

    电子烟市场监管治理的难题及对策分析

    叶志伟
    9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子烟是科技创新作用于我国传统烟草市场的重要产物,是部分吸烟者的烟草替代品.作为一种新型烟草产品,电子烟与传统烟草产品存在一定差异.无论是使用方法、尼古丁转化方式、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危害程度等均存在明显不同.部分商家为了获取更多经济效益,开始在烟草市场中肆意夸大电子烟产品的戒烟功能,再加上多数电子烟产品中并未标明尼古丁含量,从而加剧了电子烟市场监督管理混乱性.监管治理难题表现为电子烟线上及线下市场监管效果不佳、执法监管部门的监管工作不到位等.

    电子烟市场监管治理难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