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费电子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费电子
消费电子

侯丽萍

半月刊

1674-7712

xiaofeidianzi@163.com

010-52420279 68253737

100036

北京海淀区翠微中里15号楼二层240室

消费电子/Journal China This Week in Consumer Electronics
查看更多>>  《消费电子》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一本集高端人物访谈、热点事件报道、产品评比测试、导购等的大型消费电子资讯半月刊。上半刊立足最新消费电子产品评测推荐,放眼全球消费电子前沿动态,全面指导理性健康的消费电子产品购买,下半月刊注重消费电子理论研究,是国内最具权威性和实用性的消费电子资讯大型综合半月刊。   杂志脱胎于2003年创刊的《电器评介》,现正式更名为《消费电子》,目前已成为家电领域最具权威性、专业性、实用性、广泛性和针对性的知名媒体。是消费电子爱好者交流、学习及收藏的首选;更是政府和企业高层了解消费电子行业动态和普通消费者购买消费电子产品的首选参考刊物。编辑内容我们的编辑方针  及时准确、客观详实地传递消费电子技术和产品信息,促进消费电子市场的繁荣,为国内外厂商提供全方位高水准的服务,帮助消费者提高对产品的认知水平,正确引导合理消费。每期杂志均以大量篇幅发布“消费电子评测室”对各类电器产品的横向对比评测报告,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提供依据。客观、独立、公正、公开地评价、推荐优秀的电器产品,是我们的工作准则。同时关注行业热点事件和人物,为读者奉上行业最热门人物的专访报道。  现已建立国内权威性的消费电子主观评介测试实验室,逐步形成了具有品牌标志的消费电子产品认证标志奖项,众多消费电子生产厂商都以获得这些奖项为荣。  为了更好的贴近消费者的需求,新增的“潮人玩转消费电子”和“商品集装箱”栏目进一步提升了杂志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我们的主要读者描述:  读者对象主要是消费电子技术和产品发烧友、需要购买消费电子产品的普通消费者和消费电子行业从业者。目前订阅和购买用户已达到每月16万左右,并且仍旧在不断增长之中。读者对象包括国家公务员、企业高层管理人员、IT业者、医疗卫生业者、公司职员、服务业人员、学生和家庭主妇等。读者群的收入处于中高水平,多数读者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并且对周围人群具有较强的购买影响力。这些读者基本覆盖了国内的所有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其中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占总量的45%以上。读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50岁之间。 发行数据  《消费电子》为大16开全彩印半月刊,在全国公开发行,发行量突破16万册,其发行渠道遍及全国各地邮局、报刊亭、同类企业界、相关展会和销售终端。其中尤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核心城市为主,在重点城市的银行、4S店、宾馆、酒楼及高档写字楼等场所均有本刊的展示,北京及广州等重点城市的主要报摊点均有销售,在工信部中国电子商会主办的全年二十个大型论坛和高峰会议上均会随会议资料派送,并已进入部分高校阅览室、图书馆和上海爱知书店等。   编辑部联系方式:020-62215592、010-68253737-147  发行部联系方式:010-68253737-146  邮箱:sally@cechoice.com  《消费电子》杂志(学术)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电子商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大型科技理论期刊。本刊秉承一贯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办刊宗旨,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超前性,探讨和报道国内外消费市场、信息产业、电子信息行业在科研、教学、应用方面的学术论文及成果,为国内外同行提供专业的学术交流的平台。  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4-7712 国内统一刊号:CN11-5879/TM 邮发代号:82-224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一、栏目设置:>消费市场 >电子科技 >计算机科学 >技术交流  二、征稿对象:  从事经济管理、信息科学、电子技术相关领域学习或工作的人员均可向本刊投稿。  联系方式:  电话:010-52420279  投稿邮箱:xiaofeidianzi@163.co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物联网的220kV变电站通信设备运行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劳家骏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电力系统快速发展,220kV变电站作为电力输送的关键节点,其通信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整个电网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变电站运维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电网对于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需求.因此,开发和应用先进的变电站通信设备运行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对于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管理、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预防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系统架构层面对物联网技术在 220kV变电站通信设备运行监测与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设计进行研究,然后分别从设备选型与部署、数据采集与传输、故障诊断算法与实现三个关键技术环节进行了分析,随后对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进行了阐述,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展望了该系统在智能电网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和潜在价值.

    变电站通信设备运行监测故障判断物联网故障算法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研究

    赵庆瑾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布式电源的发展扩大了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资源的规模,同时其出力随机性和需求侧资源不确定性等因素给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针对虚拟电厂的实时优化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 ic policy gradient,DDPG)算法的虚拟电厂优化调度方法.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调控虚拟电厂内部资源出力以适应市场电价的变化,实现自身收益的增长.

    虚拟电厂经济调度深度强化学习

    超高清液晶电视色彩显示技术的特点及应用探讨

    秦钢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让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生产领域延伸至人民日常生活,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推动下,人们日常生活方式,娱乐、购物与出行等,都呈现明显变化.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网络与电子设备,在获得更大便利的同时,也因此出现诸多安全性问题.因此,本文详细分析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一些重要应用场景,阐明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并介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安全防护技术,供读者参考.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安全性问题

    矿山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赵圣奎侯向泽王波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矿山行业正面临着数字化和自动化的转型压力.传统的电气控制系统存在效率低下、错误率高和安全隐患多等问题,这限制了矿业的发展.将智能化技术应用于矿山电气自动化控制,旨在提高矿山作业的效率、减少人为错误、降低安全风险,并提升整体运营的经济性.引入智能化技术后,矿山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显著优化.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具体体现在破碎机效能从 65%提高到 80%,且每减少一小时非计划停车可节省约5 万元成本.

    矿山电气自动化智能化技术

    智能中医:人工智能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江巍程哲艺刘帆
    78-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传统中医治疗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广阔.文章首先分析了传统中医诊断与治疗的局限性,进而探讨人工智能在中医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形式,展现AI技术在传统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旨在促进中医药的全球推广应用,提高中医诊疗水平.

    智能中医人工智能中医诊断中医治疗

    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现代水厂的应用分析

    曹逸吴帆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其他传统能源相比,光伏行业具有绿色、环保等特点,符合时代可持续发展需要,因此我国对光伏发电行业给予更多关注,也在不断地增加对光伏发电的资金投入.本文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在现代水厂的应用优势,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某市水厂的项目设计,并对其效益进行分析后发现此模式可提高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因此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有助于实现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分布式光伏发电水厂

    计算机应用技术促进医院电子病历建设的思考

    郭俊妲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背景下,电子病历已成为医院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国内多数医院的电子病历管理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它直接关系到病历的价值和作用.为适应人民群众不断增加的医疗服务需要,建立医院电子病历是推进医院信息化和智慧化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医院电子病历建设的影响,提出医院电子病历建设面临的挑战,针对存在问题给出应对策略,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计算机技术医院电子病历

    数字化技术在配电电缆工程施工管理中应用探讨

    林兼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对配电电缆工程施工管理中数字化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包括信息化施工管理系统、智能监控设备、虚拟现实技术等,这些应用对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安全监控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对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配电电缆工程施工管理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资源配置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林洋芃
    9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 年文旅部印发的《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 年)》要求"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培育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新场景".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可实现文旅资源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为游客深度介入和互动体验提供旅游新场景、消费新场景.本文在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与文旅产业融合价值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粤港澳大湾区文旅产业路径,以期为大湾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人工智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