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庆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庆社会科学
大庆社会科学

宋洪德

双月刊

1002-2341

DQSHKX@163.com

0459-4600175

163002

黑龙江省大庆市政府楼4403室

大庆社会科学/Journal Daqing Social SciencesCHSSCD
查看更多>>《大庆社会科学》是由大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大庆石油管理局政工研究会、大庆市金融学会协办的惟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科类综合性理论期刊,系黑龙江省社科类二级期刊。《大庆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全面贯彻落实“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立足大庆,面向全国,为各级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大庆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阵地,是普及社科知识的园地,以应用理论研究为重点,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主攻方向,面向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宣传理论部门、管理和调研部门、大中专院校,注重开展理论探讨,侧重应用研究,传播学术信息,弘扬先进文化,为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服务,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用习近平关于"六个必须坚持"的世界观方法论提振龙江振兴精神

    巩茹敏夏海亮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9月,在哈尔滨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提振东北振兴精神.这一命题的提出,彰显了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内在关联.提振东北振兴精神,自然涵盖提振龙江振兴精神.提振龙江振兴精神彰显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马克思主义人民史观、胸怀天下的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学说的价值取向,契合了必须坚持自信自立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守正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风格,折射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的马克思主义矛盾观、系统观念的马克思主义联系观的思维方法.

    龙江振兴世界观方法论"六个必须坚持"

    习近平文化思想文化价值意蕴刍议

    李爽邢瑜辉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丰富发展,它以原创性理论贡献标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的新高度,凸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维度.以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世界文化的三个层次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化价值进行研究与阐释,分析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一个开放性思想体系对文化走向的重大意义所在.

    习近平文化思想传统文化文化建设世界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关于党内激励思想研究

    王广峰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党内激励思想内容丰富:强化培育引导,坚定信念,思想上激励;注重典型示范,表彰先进,行动上激励;完善考核制度,不唯GDP,评价上激励;建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组织上激励;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原则,探索建立容错机制,导向上激励.这一系列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一步建立干部忠诚敢闯、奋发担当的正向激励机制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党内激励思想建立激励机制

    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重要论述的三维分析

    李君龙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论述,从理论源头来看,滥觞于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思想;从历史据依来看,发轫于中国共产党探索国家治理的历史进程中;从现实基础来看,肇始于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要领会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相辅相成的内涵要素,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道路,明晰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合力的治理主体结构,贯彻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集中部署.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更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国家治理现代化生成逻辑核心要义价值意蕴

    "大庆版本":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初步探索——纪念毛泽东主席发出"工业学大庆"号召60周年

    肖铜马英林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学大庆"是一场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探索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群众运动,同时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和积极探索.这场伟大的群众运动,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智慧",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优势",什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模式",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上、在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谱系的传承史上都具有坐标地位和开篇意义,堪称"大庆版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参考书".

    "工业学大庆"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铁人精神的当代价值

    张兵徐晓宇丁燃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阈下表现为铁人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资源,而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资源在于铁人精神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本功能.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能够成为优质育人资源需要具备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人自我完善和使人成为"好公民"的基本功能.从这四个基本功能出发阐述铁人精神作为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当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铁人精神当代价值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

    张润泽李万鹰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精神风貌,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导向,更是完善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大庆石油会战中应运而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劳动教育的价值指引,劳动教育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实践路径.新时代,可以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文化资源融入到劳动教育中,形成劳动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拓展劳动教育场景,增强劳动教育感悟力,持续推进劳动教育稳步发展.

    劳动教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契合融入

    感性哲学范畴的逻辑演变研究

    李家丽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感性作为哲学发展史上基础性的范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感性范畴在费尔巴哈哲学中从认识论领域转向了本体论领域,感性本体论成为费尔巴哈批判神学和理性的支点.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思想的基础上,用批判的方法将感性从直观的抽象确定为实践的活动.从此,感性被纳入实践论中讨论.在实践哲学中,感性指的是现实的个人的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新时代中国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的提升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感性能力,探究感性范畴的实践转向,有利于启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实践路径.

    感性范畴马克思费尔巴哈实践

    休谟与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比较分析——基于《人性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吴琳周银知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哲学的奥秘在于人.活跃于18世纪的休谟在《人性论》中围绕人的知性、情感和道德,建立起关于人性科学的一般原则.他根据经验观察的方法,论述情感自然主义,遵循怀疑主义的实践,呈现出丰富的人学思想.百年之后,19世纪的马克思从现实的生活出发,遵循辩证思维,阐释"现实的人",强调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将人性放置在社会、实践、世界和历史的维度上,实现了对人性丰富的、具体的、动态的考察,实现了对休谟人性原则的现实超越.二位哲学家在人性思想的发展逻辑上形成了递进式的解构.

    马克思休谟人性情感自然主义现实的人

    唯物史观的地平——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宗教批判

    王思远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将宗教与国家、法律、道德等概念初步指认为生产的特殊方式并受其规律制约,这已经接近唯物史观中关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定义.马克思提出,劳动实践是人的类本质并集中批判了黑格尔唯心辩证法以及旧哲学的观点,进而得出宗教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复归.马克思在《手稿》中将私有财产等经济因素引入宗教批判思想之中,这一过程与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同构性.

    马克思宗教批判市民社会异化劳动唯物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