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球物理学进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球物理学进展
地球物理学进展

刘光鼎

双月刊

1004-2903

prog@mail.igcas.ac.cn;geophys@163.com

010-82998113,010-62369620

100029

北京市9825信箱(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办公楼113号)

地球物理学进展/Journal Progress in Geophys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物理学及相关领域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报道国内外地球物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探讨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战略,评价地球物理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刊登有创新性或意义重大的研究论文、专论、综述、快报和其他文章。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版之地球物理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本刊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等指标均居同类期刊前列。本刊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是迅速、准确反映我国地球物理学科整体发展水平的代表性刊物之一。面向从事地球物理、高空及大气科学等研究领域及油气勘探、固体矿产资源探查、环保、工程、国防等部门的广大读者和大专院校师生,是从事地球物理和相邻学科研究的案头必备刊物之一。投稿可进入本刊 登记注册后按指定路径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动大陆边缘典型地区流体运移体系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研究

    傅钰童思友贾雪倩陈江欣...
    1228-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然气水合物在主动大陆边缘普遍发育,其形成分布与流体运移体系密切相关,对深水油气勘探、海底灾害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主动大陆边缘典型地区(马克兰增生楔、郁陵盆地和卡斯卡迪亚增生楔),系统总结各地区流体运移体系特点,旨在探讨流体运移体系对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同为主动大陆边缘,受制于局部构造环境和沉积条件的影响,不同地区流体运移体系发育模式、水合物成藏类型具有较大差异.马克兰增生楔流体运移体系以泥底辟、断层为主导,形成了"泥底辟型"、"阶梯式增生楔型"水合物藏;郁陵盆地流体运移体系以气烟囱为主导,形成了"扩散型"水合物藏;卡斯卡迪亚增生楔流体运移体系以泥底辟、气烟囱及断裂组合为主导,形成了"渗漏型"水合物藏.尽管前人对主动大陆边缘典型海域的天然气水合物进行了大量的地球物理调查,归纳了多种水合物成藏类型,但由于技术手段限制,缺乏不同运移体系下对流体通量的定量研究及不同运移体系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因此建议将地球物理、地质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相结合,进行多尺度、多参数的综合研究.

    主动大陆边缘流体运移体系天然气水合物

    低频伴影特征频率确定方法及其在南海深水区的应用

    贺东宣李勇牛聪叶云飞...
    1241-1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地震波通过油气藏时,低频伴影是在油气储层的下方产生的低频的强反射能量团,低频伴影已作为一个油气标志广泛用于油气储层的预测.其中的特征频率是低频伴影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前人大多采用频率扫描的方法,人工比对找出低频伴影最明显的单频剖面.在频率的选择上依赖研究人员人工确定,存在准确率较低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根据多层快慢纵波转换模型,从双相介质中快慢纵波反射透射系数的渐近形式出发,推导了多层快慢纵波转换模型低频伴影特征频率公式,研究表明,影响特征频率的关键因数有气层渗透率、气层厚度和介质的模量等.该方法通过实际资料计算了低频伴影特征频率,并用广义S变换验证了实际地震资料中特征频率对应的低频伴影剖面,结果表明了低频伴影特征频率计算的正确性.

    储层预测低频伴影特征频率双相介质渐近方程

    基于扩频编码信号的高频电磁测深实验研究

    贾晨星程辉傅崧原廖秀英...
    1251-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市场缺少浅层电磁探测仪器,本文基于扩频编码原理自行设计了高频电磁勘探系统,并进行了浅层地质体探测实验.首先论述了将逆重复m序列扩频产生的编码信号作为场源的优势,基于该编码方案设计了硬件系统;最后在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进行了野外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发射装置发射的编码信号频率高、频点密、频带宽;接收装置获取的信号稳定、可靠;发-收数据互相关后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可高效获得丰富的浅层地质体信息;对野外实验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得到的二维地电断面结果与已知地质资料相吻合,表明该系统可以应用在浅层地表勘探中,具有观测速度快、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扩频编码高频电磁勘探浅层地质体野外实验

    拖曳式瞬变电磁法在防空洞精细探测中的应用研究

    刘蔚徐正玉杨超吴牧阳...
    1260-1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防空洞等人防工程通常分布于城区之中,受场地,道路及周边电磁环境干扰等影响,常规地球物理方法施工困难.瞬变电磁法具有施工方便,效率高的特点,在城市地下空间探测中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将拖曳式瞬变电磁法应用到地下防空洞精细探测中,从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分析.首先,建立三维防空洞异常体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方法模拟瞬变电磁场三分量传播规律,分析了单异常体和多异常体响应特征规律;其次,在数据处理方法上,采用萤火虫非线性优化算法进行反演计算.建立理论层状模型和二维理论模型进行反演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萤火虫优化算法能较好的反映出层状和防空洞模型分布情况.最后,将拖曳式瞬变电磁法应用于郑州市地下防空洞调查中.将反演成像结果与已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反映出防空洞分布情况,异常分辨能力强.研究工作为地下人防工程及病害体精细探测提供高效精准的方法与技术.

    拖曳式瞬变电磁法理论模拟防空洞萤火虫算法精细探测-

    地表水体下隧道涌突水过程的自然电位响应模拟研究——以珠海石景山隧道为例

    黄民尧凌成鹏邓富祥李桦柳...
    1275-12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涌突水是复杂地质区域隧道开挖过程中遭遇的主要地质灾害之一.当隧道穿越地表水体之下并沟通断裂破碎带时,隧道掌子面处极易发生涌突水灾害,造成施工人员伤亡,并延缓施工进度.本文基于自然电位法基础理论,以珠海市石景山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型模拟隧道涌突水过程,讨论了不同工况隧道纵横断面处自然电位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沿地下水径流方向,自然电位响应逐渐增强,在掌子面处达到极大值105.3 mV.自然电位响应与地下水流速、涌水量呈线性关系.隧道纵横断面自然电位响应与水头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表明自然电位响应规律可以有效指示隧道施工引起的地下水流场变化,进而作为隧道涌突水灾害预警的有效信息.

    隧道涌突水自然电位响应地下水流场地表水体

    基于双通道雷达的跨孔电阻率CT方法与应用

    蒋辉赵晓鹏赵永贵
    1285-1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阻率是岩石重要的物性参数.它是判断地层岩性、矿物组成、含水状态及地质构造背景的重要依据.为精确地获得孔间地质剖面内岩石电阻率的分布,开发了雷达电阻率CT方法.采用双通道跨孔雷达,同时记录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通过两个信号的时差准确地测量电磁波在岩土中传播的时间,使用两个信号的幅值比,确定电磁波传播中幅值的衰减.利用电磁波的走时反演电磁波速的分布.在波速CT的基础上,构建由单元速度组成的脱耦矩阵,用以将衰减方程中的电阻率变量线性化.最后,基于Radon的由投影重建图像的原理,求解以电阻率为变量的衰减方程,获得电阻率CT图像.这种方法获得的电阻率分布,比直流电阻率CT方法的结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可靠性,而且避免了在孔内布设电极的困难.应用实例中通过对CT图像中的高阻与高波速异常的分析,成功地在花岗岩体中识别出了石英脉和云母富集带.雷达电阻率CT是一种新的物探方法,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金属矿产勘查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双通道雷达跨孔雷达雷达电阻率CT波速CT衰减CT

    《地球物理学进展》稿约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