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雕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雕塑
雕塑

范伟民

双月刊

1007-2144

diaosu@vip.163.com

010-67749920 87779476 87706338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盛世龙源区国粹苑D座

雕塑/Journal Sculp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研究和讨论雕塑及公共艺术理论,介绍国内外雕塑作品的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学术性刊物,于学术性、艺术性、前瞻性、新闻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西班牙瓦伦西亚法雅雕塑艺术探析

    刘真虎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雅雕塑是西班牙瓦伦西亚市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和地域文化载体,生动地体现了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本文分析了法雅节与法雅雕塑的背景,探讨了法雅雕塑的当前发展状况建造过程和主要材料,并就元宇宙概念的引入与相关创作做出解读与论证,也为数字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意义.

    雕塑非遗数字化元宇宙

    中国"福"文化在李朝工艺美术中的多维图像研究

    徐保亮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福"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涵盖的范围非常之广.尤其是对周边国家新文化的催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其中,李氏朝鲜的"福"文化发展既保持了与中国的相似性表现,又在工艺美术上呈现出多维图像,具有中国"福"文化再生的状貌.这跟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理学德福观、工艺美术品类、工艺美术材料和技艺有关,至于"福"文化的多维图像如何在异域相宜相生,则需要分类研究,找寻其中的深层原因,挖掘其广泛内涵,成为当下工艺美术领域文化外传探究的课题之一.

    "福"文化李氏朝鲜工艺美术多维图像

    从水纹样演变到景观的符号与精神

    薛正李子明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园林纹样是园林性格的体现形式之一,对于当代景观来说,纹样更是实现自我认知的宝贵遗产.本文将以传统纹样中的水纹样为出发点,结合相关历史文化的碰撞融合过程,总结分析纹样的风格意义,并且选取部分常见的水纹样,分析其在园林建筑上的内涵,探讨水纹样的应用价值以及在当今多元文化冲击下继承符号与精神.

    水纹样青海波纹景观符号与精神

    文化创意产业下漳州布袋木偶文创产品设计研究

    张小敏林伟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漳州布袋木偶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却因市场需求小、应用局限、后继无入等问题面临发展瓶颈.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兴起,为文创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本文提出漳州布袋木偶文创产品设计的新方法,尝试从文化创意角度解决漳州布袋木偶在文化传承中遇到的困难,最后通过设计实践进行验证.

    创意产业漳州布袋木偶文创产品

    痕迹感知——论艺术创作中构建超真实

    刘超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痕迹是本体在场的证明,也是本体消失的佐证.对痕迹感知的真实是对本体在场的思考与再创作.海德格尔研究痕迹的指向是探寻痕迹的发生、本体曾经的在场与真实性;佐证痕迹与本体的相互依存关系,从而强调探索痕迹的重要性.雅克·德里达研究痕迹的指向是"痕迹成了起源的起源",追溯痕迹构建"超真实"后的强大"拟真实"力量,从而对本体、痕迹、新本体以及三者关系的质疑.本文将围绕创作的本体、本体遗留的痕迹、痕迹产生的感知,以及真实感知构建新本体拓展的方向等内容进行讨论.

    媒介材料痕迹拟象撒播

    试论具象雕塑张力的形成机制

    李槊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具象雕塑归属于造型艺术,张力是造型艺术中重要的审美属性,本文着重研究了具象雕塑张力的概念,通过对概念的解读来阐述其形成机制,从审美角度分析具象雕塑的张力形成原因,包括形体、空间、情感、材料等因素,并对代表性雕塑作品进行具体分析,论证张力对于雕塑创作的重要意义.

    造型艺术具象雕塑张力形体

    试谈非遗文化视角下惠安石雕的产业化发展

    吴德强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世代相承并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以人为本并强调技艺、经验、精神的活态文化遗产.惠安石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通过雕刻石头创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审美情感的地域文化艺术形式.本文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背景下,旨在探索惠安石雕的产业化发展与推动.

    非遗惠安石雕发展传承

    试论安岳、大足石刻的本土化特征

    牟文虎
    8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佛教石刻源于古印度,自传入中国后开始进行本土化改造.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石刻艺术样式.本文以川渝境内的安岳石刻与大足石刻为例,主要从造像方位、造像背景与造像容貌特点三个方面入手,对两处石刻的本土化特征进行论述.

    本土化特征造像方位造像背景造像容貌

    "抟土为神——史延春彩塑艺术作品展"学术研讨会

    李冰
    90-95页

    作品选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