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雕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雕塑
雕塑

范伟民

双月刊

1007-2144

diaosu@vip.163.com

010-67749920 87779476 87706338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盛世龙源区国粹苑D座

雕塑/Journal Sculp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研究和讨论雕塑及公共艺术理论,介绍国内外雕塑作品的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学术性刊物,于学术性、艺术性、前瞻性、新闻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秘密的声音

    亓百婷
    50-55页

    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纪念雕塑群史话

    尹小杰
    56-58页

    互动性、参与性:公共雕塑的一种延伸性

    邵约瑟
    59-61页

    20世纪天津红色题材城雕的回眸与思考

    陈书怿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雕塑是记录一座城市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城市的历史记忆和革命精神.本文以天津红色题材城市雕塑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与追溯二十世纪天津红色城雕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品的艺术语言和创作特征,探讨红色城雕发展的特点与壁垒,为地域性创作提供研究基础和理论参考.

    城市雕塑红色题材创作实践红色记忆

    羊皮筏子在兰州公共环境景观中的应用与发展

    陈永馨舒涛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羊皮筏子是中国西北地区黄河上游一带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水上交通工具,承载着华夏文明古老的智慧技艺与文化.羊皮筏子传承至今,在兰州城市公共环境景观中受到公共性不足、景观性欠缺和没有随时代的发展而提升设计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发展后劲不足.羊皮筏子需要依托兰州城市公共环境景观的设计模式进行活态转化,以提升其公共性、审美性和设计性,让大众能常看到、触到、听到并能体验到,形成关于羊皮筏子的文化记忆,使其成为兰州城市公共环境地域性景观代名词之一.

    羊皮筏子城市公共环境景观设计生活景观

    儿童心理行为特征下的探险主题景观设计——以西安儿童公园为例

    杨明贾宏兰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综合体和商业中心迅速扩张.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的儿童公园以及儿童活动场地相对应受到限制,儿童活动场地的单一化与成人化已经不能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本文的研究目的是能使儿童公园充分发挥释放儿童探索心理的作用,以西安儿童公园为研究场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检索法和案例分析法对西安儿童公园进行分析和总结,着重从儿童的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行为需求设计出满足探险性、安全性以及趣味性等特征的儿童活动场地,目的是致力于打造一个能满足儿童探险心理的星际探险主题儿童公园.

    儿童公园探险心理主题性景观规划设计

    主体间性视域下艺术乡建路径研究——以嵊州刘文西故居艺术馆设计为例

    汪利陈垂松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乡村振兴为目的,基于主体间性视域,探索艺术乡建中各主体能动性的路径,强化乡村文化内循环并建立城乡互哺机制,进而带动乡村文化振兴与经济发展.从刘文西艺术馆项目参与性艺术实践出发,系统性整合提炼其设计手法与艺术乡建路径,结合现状调研并反思佐证.主体间性视域下艺术乡建设计手法可总结为,延续空间环境肌理使村民形成艺术认同,重塑文化信仰使村民在文脉延续中发挥主体作用,以及营造场所精神使村民在公共空间中重拾文化自信.主体间性视域下的艺术乡建确立村民主体重要性,借助于提升其文化自觉与设计参与助力乡村产业构建,从而扶正乡建目的,营建文化内循环以拓宽振兴路径,实现乡村创生可持续性.

    体间性艺术乡建刘文西艺术馆乡村振兴

    早期雕刻性陶文的诗性研究

    刘栋程越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古代陶文的梳理,发现文字的造字本身从功能到文学诗性的演变特征,透露出文字背后隐藏的文学潜质和审美内涵,显现了伴随着文字本身的成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民族审美意识.首先从文字的草创开始思考,然后对字形以及书写刻划规则进行分析,再后对象形文字与绘画之间的关系得出诗性的文化来源.整个分析过程分两步,研究了文字美学的诗性历程.文字首先是以雕刻于陶器表面的记录形式出现的,但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带有装饰性的文化符号内涵,逐渐具有了相对独立的艺术和社会意义,通观历史出现在陶瓷上的雕刻文字,从功能到装饰,从实用到审美,并最终形成了具有民族审美特质的诗性文化语言类型.

    诗性陶文巫术心理学符号美学

    霍去病墓石刻"野猪"主题再探讨

    陈玉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石刻群中有一尊为"野猪"的雕塑,经笔者考察分析,该雕塑的主题应为"熊",而非"野猪".本文通过运用图像学、考古学和文献学方法,并结合汉武帝的黄帝崇拜及其尚武精神的分析,将雕塑主题释为"熊"更符合汉代的历史情境和武帝的信仰观念.

    野猪汉武帝尚武

    浅析恩施土家族的竹编工艺

    李振超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工艺的没落在当今社会环境下似乎不可避免,但是不能简单描述为落后被淘汰.在多元化发展的现代社会,传统工艺只是进入一个更广大的时空,因时而变才合时宜.本文以湖北恩施土家族的竹编工艺为例,简述其工艺和困境,思考其出路.

    恩施土家族竹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