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雕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雕塑
雕塑

范伟民

双月刊

1007-2144

diaosu@vip.163.com

010-67749920 87779476 87706338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盛世龙源区国粹苑D座

雕塑/Journal Sculp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研究和讨论雕塑及公共艺术理论,介绍国内外雕塑作品的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学术性刊物,于学术性、艺术性、前瞻性、新闻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的探索

    闵一鸣
    42-45页

    由实到空,由境入灵——读闵一鸣作品有感

    范海民
    46-49页

    从中国"大写意"到西方"抽象表现主义"

    王茜
    50-53页

    中国"福"文化在李朝工艺美术中的认同与构建

    曾文军
    5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与李朝的联系在东亚文化史上属于较为密切的时期,不管是官方贵族的上层往来,新阶层的诗歌酬唱、礼尚往来,还是下层民间物资流通、地缘商贸都比较频繁.其中,"福"文化在李朝的传播和衍生极具特点,最终发展成为两国共同认可的文化系统.这些"福"文化信息通过具体的商品贩卖、书信沟通以及产品上所承载的"福"图样、"福"符号、"福"文字等得以在两国交流的多元关系与连续的历史时空中发展演化,非常具体地在李朝工艺美术中清晰呈现,体现出中国"福"文化在域外极强的传播和再生能力.

    "福"文化李氏朝鲜工艺美术

    "遣兴陶情"论陶瓷在服饰配饰上的应用研究

    林晓华
    56-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饰配件在整个服装造型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寻求设计和工艺不断创新的今天,将传统工艺和元素融入到现代的设计当中,既能很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又为现代设计寻找到新的出路.陶瓷特有的质感和造型手法为服饰配饰的设计开创别具一格的视觉美感,本文研究将陶瓷技艺这种传统的工艺技术应用到服饰配件的设计中.

    大漆技艺陶瓷技艺服饰配件

    榜罗镇红色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王莹蒋金芳
    58-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榜罗镇是红军长征途中的重要落脚点,是著名的榜罗镇会议所在地.本文从红色文化的视角出发,以文创产品设计为突破口,结合区域红色文化特色要素,提出了榜罗镇主题红色文化文创产品设计的转换方法和在地性设计路径,力求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传承榜罗镇红色文化.

    榜罗镇红色文化文创产品设计传承与创新

    香薰产品的雕塑造型:美学与功能之间的平衡

    洪碧云
    60-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薰产品通过释放香气,为人们提供舒适和愉悦的环境.然而,只有具有吸引力和引人注目的外观,这种产品才能够完美地融合到室内装饰中.雕塑造型作为一种设计元素,不仅能够提供美学价值,还能够增强产品的功能性.本论文旨在探讨香薰产品的雕塑造型,研究其与美学和功能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设计原则和建议.

    香熏产品雕塑造型评价构造法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问题与途径

    李学斌丁文超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当下的一个潮流,各地乡镇涌现的艺术节、艺术项目并不新奇.自从20世纪初我国在现代化转型中乡村建设就成为一个复杂的难题,而到现在公共艺术的介入是否能成为突破传统乡建模式的破局者?选择何种模式的艺术乡建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中国与世界各地艺术乡建的模式,通过公共艺术在地性来强化本体需求,以及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探讨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之路.

    乡村建设公共艺术主体性

    空间生产视角新类型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微更新策略

    田洁吴幼容
    6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发展向"存量治理"转型,城市空间设计过程中自上而下的权利和资本的快速重复生产行为导致了城市空间的冷漠和消极,在这一逻辑情境下,新型公共艺术作为载体介入到城市微更新对于解决目前的城市问题和空间价值重构是机遇也是挑战.本文探讨了新型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微更新之间的关系,通过进行当代的在地化转译、实现全新的社会对话、行动与互动、多元共治与空间自治的策略思考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空间生产新类型公共艺术城市微更新策略

    大型城市雕塑与现代结构技术的协同创新

    张晓瑞蔺宝钢
    66-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雕塑发展的新思考:造型语言的多元化、体量尺度的大型化、结构体系的复杂化等,导致不少优秀作品因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存在一定问题.所以结合新结构技术,不但可以使城市雕塑丰富的形式语言得以更好的展示,还会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法.进而为城市雕塑的艺术发展之路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

    大型城市雕塑结构技术艺术与技术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