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雕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雕塑
雕塑

范伟民

双月刊

1007-2144

diaosu@vip.163.com

010-67749920 87779476 87706338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西店盛世龙源区国粹苑D座

雕塑/Journal Sculpture
查看更多>>本刊是研究和讨论雕塑及公共艺术理论,介绍国内外雕塑作品的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学术性刊物,于学术性、艺术性、前瞻性、新闻性于一体,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在叙事公园设计中的应用探析——以兰州寓言故事园为例

    杨明贾宏兰
    6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已经成为近几年各领域热门的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更需要智能化的公园来满足自己的精神和物质需求.因此,将人工智能应用在叙事公园设计中存在深远意义.本研究的对象为叙事性公园的使用者,以文献资料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经过分析得出人们更需要智能化用户体验的结论.应当将参与性、个性化、技术性的设计原则与理念运用于叙事性公园的设计中.通过对兰州寓言故事园的区位和现状进行分析,将人工智能技术运用于道路设计、植物设计、智能照明设计中,致力于打造一个传统寓言故事与人工智能创新相结合的叙事性公园.

    人工智能叙事性公园智能景观传统与创新

    场所精神视角下的西影公共艺术介入研究

    田笑轩
    7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我国城市化建设需要从高速度建设走向高品质建设,但旧城中留下的产业遗迹随着功能需求转变需要更新,使其满足新的城市化需要.因此,以工业遗存为背景的公共空间再造更注重人文关怀,论文主要通过理论和实践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深入探讨怎样利用公共艺术介入场地的方法营造工业遗存空间的场所精神,并总结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构建中怎样平衡精英审美和大众审美,以及怎样更合理地把一个区域的众多标签加以融合,以便提出可以参考的公共艺术作品融入城市公共空间的实施方案.

    场所精神公共艺术人文关怀西影商圈

    古罗马彩绘雕塑色彩和颜料研究

    刘真虎
    7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色彩和颜料是古罗马彩绘雕塑的核心元素,对于理解古罗马雕塑艺术的发展、技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古罗马彩绘雕塑色彩和颜料的深入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文章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综合分析和考古发现的探讨,发现古罗马艺术家在色彩运用方面具备独特的技巧和创作意图,并且他们善于运用混合颜料和调节浓度的方法,创造出丰富的色调和层次感.古罗马彩绘雕塑色彩和颜料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古罗马艺术的窗口,揭示了古代艺术家在色彩表现和颜料技术方面的精湛造诣.

    古罗马彩绘雕塑色彩颜料

    后疫情时代的德化瓷塑工艺与形象研究

    卢永木
    74-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德化白瓷瓷塑发展举步维艰,一些德化瓷作坊不得不收缩制作规模和产量.同时后疫情时代的德化白瓷也积极吸收疫情期间的生产求生存的制作和运营经验,总结教训和分析出路,积极拥抱现代数字平台和现代市场文化,综合现代科技探索、历史形象发掘、新民间文化等多项综合因素的同时,不得不重新审视德化白瓷自身工艺的传承与拓展、德化白瓷瓷塑形象的回归与判断,来面对后疫情时代陶瓷经济复苏与瓷塑文化产业的创伤和恢复.

    后疫情时代德化白瓷瓷塑工艺形象

    漆雕塑发展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郑志强
    76-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漆雕塑"是近年来雕塑领域逐渐兴起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融漆艺与雕塑于一体,拓展了雕塑艺术的边界,丰富了雕塑的表现形式.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及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馆藏作品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梳理了漆雕塑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最后对漆雕塑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可行方向.

    漆雕塑漆艺夹纻胎

    传统工艺美术在雕塑设计中的结合应用

    叶雷
    7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在雕塑设计中合理结合应用传统工艺美术,文章围绕传统工艺美术中的精巧有趣、深刻的象征寓意以及和谐统一等思想内涵,探讨传统工艺美术的特征,最后针对雕塑材料设计、元素设计和工艺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传统工艺美术在雕塑设计中的结合应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雕塑设计和传统工艺美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工艺美术雕塑设计结合应用

    洞观与超越——亨利·摩尔雕塑艺术的当代价值

    张进
    80-8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纷呈.毋庸讳言的是20世纪的主流艺术越来越远离人性.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对环境、对人性、对原始生命力的艺术呈现,在形式意味、时空场域、个性情感、自由表达诸多方面实现对往昔的超越,他的艺术精神和价值,对我们今天的创作仍然具有启迪作用.

    亨利·摩尔物性空间性生命力

    新文科背景下古滇青铜器雕塑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张仲夏
    8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中指出"要在新时代条件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为新文科背景下雕塑专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辩证统一、古为今用再次指明了方向.新中国成立后,大批雕塑家对中国雕塑的民族化问题进行大量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丰硕成果,以新文科的视域重新研究袁晓岑对古滇青铜器"传移模写"的艺术实践,对新文科背景下以古鉴今,在传承中发展雕塑艺术,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的,具有重要作用.

    新文科建设古滇青铜器雕塑传移模写传承与创新

    浅析商业展示空间中装饰雕塑的视觉作用

    张黄宇宋子樱
    84-8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不同体量的装饰性雕塑成为了众多商场、展厅吸引消费者驻足的方式,但由于商业空间的特殊性和时效性等现实条件,导致许多雕塑作品陈列与空间设计无法同步进行,二者相互剥离,存在摆放位置不合理,雕塑形态或颜色与空间不协调、无法吸引观众等问题,难以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本研究将基于展示设计原理、商业空间设计方法等理论,结合案例分析,对装饰雕塑在商业空间中的视觉作用进行归纳与总结,为商业空间中雕塑的介入提供理论指导.

    装饰雕塑商业空间展陈设计

    能量的形状——论艺术创作中能量波动的社会学隐喻

    赵俊皓
    8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每个人身上都有自身的能量场,这种能量场是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包括了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能量信息.它以一种无形的、可以扩散和传播的方式贯穿整个身体,影响着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这种人类身体能量的理论来源,东西方都有相关文化传承及研究理论.在自然界中,能量波动现象和水纹波动现象在波动性原理、波峰与波谷、互相干涉与叠加、传播与衰减等方面存在一致性.本文通过对个体能量场与外界能量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艺术表现上的价值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将能量场与艺术创作相结合,通过组合碎片模块所产生的个体相互干涉和互动效应,扩展到你和我之间、你们和我们之间,以及他和她们之间人际关系的研究及探索.

    能量场波动传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