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党史博采(理论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党史博采(理论版)
党史博采(理论版)

月刊

1006-8031

dsbcb@163.com

0311-87661786

050071

河北省石家庄市水源街148号

党史博采(理论版)/Journal DANGSHI BOCAI(LILUN BAN)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在传承原有的“以史鉴今,资政有人”的办刊宗旨上,突出党史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专业性、实践性和学术性;立足培养党史理论学术新人,努力营造学术氛围;精心打造党史理论研究品牌杂志,鼓励学术创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李大钊在北京海淀地区的革命足迹

    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李大钊与海淀"课题组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大钊在其38年的短暂人生中,有10年是在北京度过的,对海淀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李大钊在海淀地区留下了多处革命活动印记;第二,李大钊教育、培养了一批海淀地区进步青年;第三,李大钊领导、指导海淀地区建立起党的组织.李大钊在北京海淀地区的建党实践充分体现了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建党精神,也是他对北京地区、北方地区,乃至全国革命运动产生的各种直接、间接影响的缩影.

    海淀地区革命足迹马克思主义党组织

    论胡乔木对中国编辑出版工作的历史贡献

    孔庚
    9-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乔木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同时也是中国编辑出版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胡乔木对中国编辑出版工作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界定编辑出版工作的性质和地位;明确编辑出版工作的主要任务;提出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原则.这些成就和贡献在今天仍具有现实启发意义.

    编辑出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文化战线为人民服务

    从毛泽东八次来安源思考安源十年革命运动的重要意义

    邵蔚旸李倩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1921年到1930年,毛泽东八次来到安源开展革命工作,不仅造就了安源成为中国工人革命运动摇篮的美誉,更是在安源的革命实践运动中逐步探索出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走向,为当时中国共产党如何开展革命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安源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毛泽东与直罗镇战役的胜利

    苑书耸
    15-1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国民党以东北军五个师的兵力,企图乘红军立足未稳,围攻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于洛河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中央红军和陕北红军组成的红一方面军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部署和直接指挥下,在直罗镇设伏,一举歼灭进犯陕甘苏区的东北军第109师及第111师的一个团,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的第三次"围剿",也为中共中央落脚陕北奠定了坚实基础.

    葫芦河直罗镇中央红军陕甘苏区

    1942年张闻天开展农村调查研究的原因及意义

    任田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1942年张闻天带领的"延安农村工作调查团"对神府县直属乡八个自然村以及晋西北十四个自然村进行调查研究,这个调查研究对党在今后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对以后革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并体现了其应有的时代价值.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使党的政策的制定充分反映民意具有重要意义.收集到的调查资料,为以后的调查研究留下丰富的史料价值.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分析缘由目的及实践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调查研究教条主义缘由中国共产党

    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宪法总纲的修改和完善看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王明有
    21-2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先后制定了四部宪法,并对1982年通过的宪法进行了包括总纲部分在内的五次修正.比如明确了党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地位,将依法治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写入了宪法.回顾中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正,可以清晰地了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宪法总纲修改进程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

    在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中牢记"国之大者"

    马鸣飞李丽丽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20年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国之大者",可见他对"国之大者"的关心程度,可见"国之大者"对党的重要程度.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的党的领导干部要胸怀"国之大者",学习理解"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可得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牢记"国之大者"根本所在;坚持人民至上是牢记"国之大者"核心立场;坚持独立自主是牢记"国之大者"的重要原则.

    "国之大者"历史经验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核心立场

    试析长征初期战略转移的争论——侧重于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孙建猛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征初期,中央红军在落实战略转移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错误,一是战略转移的准备工作严重损害了党内民主,二是战略转移的路线选择违背了革命的客观形势,三是战略转移的战术选择出现了严重错误.正是这三点错误,致使党中央在长征初期围绕战略转移展开了大范围的争论,而毛泽东则凭借着正确的立场获得了中央政治局的广泛支持,在遵义会议上初步确立了党内的领导地位.

    长征初期战略转移争论领导地位

    浅析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实践及影响

    石碧兰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香山.中共中央在香山期间,指挥了举世闻名的渡江战役,同各界人士共同筹备新政协、筹建新中国.文艺界人士作为中国共产党邀请协商建国的重要文化、政治力量,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为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分析香山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实践,对于全面理解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思想以及新中国文艺发展方向有重要意义.

    香山时期统一战线文代会文联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张园园王春丽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一系列的群众路线思想,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克敌制胜的法宝.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思想,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现实作用政治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