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共和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为一断陷盆地.早-中更新世以沉降为主,发育了广泛的河湖相沉积;中更新世末期的共和运动使得盆地抬升.盆地内广泛发育的河湖相沉积和风成沉积地层,记录了共和盆地的演化历史.然而,由于沉积地层年代数据相对匮乏,目前针对共和盆地晚更新世风沙活动及环境变化的研究尚未深入.此外,共和盆地由沉降转为抬升并导致黄河下切等地貌演化的关键时限也有待进一步认识.本研究选取共和盆地6个沉积剖面,利用光释光测年以及剖面岩性变化、粒度和元素等古环境代用指标,重建了共和盆地晚更新世风沙活动历史,分析了风沙活动可能的驱动因素.考虑到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湖环境不但为风沙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而且可能埋藏风沙沉积使其得以保存等事实,依据风成砂沉积时代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盆地地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共和盆地风沙活动主要发生在3个时期,分别为203±12ka前后、176.2±21.1~143.3±27.8 ka和108±7~86±5ka.203±12ka前后,自周围山体的流水携带松散碎屑物由边缘向盆地中心充填,在风力作用下盆地边缘部分地点沉积了风成砂;176.2±21.1~143.3±27.8ka时期,盆地仍处于充填阶段,盆地内部应以曲流发育为主的河流泛滥平原、浅湖等交错分布,推测河岸与湖泊周边滩地等地貌部位堆积了典型风沙沉积.由此可见,共和运动(或高原面下切)的时限大体应晚于150 ka;108±7~86±5ka期间,黄河从高原面下切至二塔拉高度(约3000 m a.s.l.),持续至86±5 ka,这一时期大量河湖相物质暴露于地表,为区域风沙沉积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同时形成的层状地貌面也为风沙沉积提供了有利的堆积场所.共和盆地3个时期的风沙活动与盆地水系演化有关,主要受控于风力以及流水作用产生的沙物质供给等的变化,在滨岸或湖泊滩涂等地点堆积风成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