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视研究
电视研究

赵化通

月刊

1007-3930

010-68539643 68500653

100859

北京复兴路11号中央电视台

电视研究/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指导和实用性电视理论性刊物。辟有电视与法、新闻广角、电视剧论坛、文艺星空、环球新视野、管理透视、创作手记、收视纵等栏目。读者对象为电视工作者、文化宣传工作者、大专院校新闻和电视专业师生及广大电视爱好者。全国广播电视优秀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奋力推动总台经营工作高质量发展为打造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提供坚实支撑

    慎海雄
    4-6页

    "广电+文旅":媒体转型升级的战略着力点和创新突破点

    吕岩梅房国栋
    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认为,"广电+文旅"作为广电媒体融合和媒体转型升级的新突破口和着力点,正在纵深推进,跨界融合形成多种新型产业模式,并在其上聚集起新质生产力,拉动新消费,促进国内大循环,推动大视听、大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展望前路,实现"广电+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高质量新型产业领域,还要在多方面持续努力.

    "广电+文旅"文旅融合新质生产力媒体转型升级

    "广电+文旅"跨界融合实践探索——以"2024中国文旅大联欢"大型新媒体直播《在中国!这样玩!》为例

    王峰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旅品牌栏目《远方的家》策划的"2024中国文旅大联欢"大型新媒体直播《在中国!这样玩!》为案例,探讨在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用"新闻思维+互联网玩法"精准把握文旅行业及网友的双向需求,构建集体喊话网友的强互动场域.《远方的家》栏目长期深耕文旅内容,带动海内外观众跟随节目开启"远方式旅行",是总台"广电+文旅"跨界融合的成功范例.

    《在中国!这样玩!》《远方的家》广电+文旅跨界融合

    价值共创:"广电+文旅"共筑品效合一的传媒产业新生态

    杨乘虎李佳欣杨艺雯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认为,"广电+文旅"打造了一种综合性、高品位、具备多重效益的产业融合模式,正成为我国传媒产业与文旅产业跨界相融、迭代升级的重要路径.如何充分发挥智慧广电全效能、全覆盖的传播能力与市场价值,如何与文旅产业共同打造兼具创意性、精准化、效能化、IP化的产品和服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广电+文旅"新业态,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多重价值.

    广电+文旅跨界融合价值共创

    城市文旅报道的文化符号整合与地方形象建构——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哈尔滨相关文旅报道为例

    邓秀军赵悦言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方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一个地域的认知体系和印象综合,好的地方形象能够提升地域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发展活力.城市文旅报道是地方形象建构的主要途径,文化符号的整合使用则是文旅报道主要践行策略.本文选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哈尔滨相关文旅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景观符号、社群符号和称谓符号三个维度,在尊重城市地域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以期通过文化符号的整合使用建构地方形象.

    城市文旅报道文化符号地方形象

    拓展时空想象:电视剧携手地方文旅——从《繁花》说开去

    郭镇之张晓敏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电视剧《繁花》成功带动上海文旅的现象入手,分析电视剧创作中文学艺术想象力的重要性.本文认为,电视剧要深入反映生活、时代、社会,将观众的直观感受升华为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思想认同,并在此基础上将这种认同转化为精神享受,扩大想象空间,拓展时空渠道,满足大众对文化旅游的多种心理需求,还要挖掘地方特点与文化特色,推陈出新,积极促进地方文旅的发展.

    《繁花》文化旅游地方特色时空想象

    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广电+文旅"实践探析

    段怀清
    2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电+文旅"的融合发展,不仅是简单的业态叠加,也是一场借助新技术、新业态,对接国家战略布局的革新之举,还是时代的顺应之举、助力之举和双赢之举.本文认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通过"广电+文旅"的创新融合,不仅扩展了电视的时代功能与日常效用,亦丰富并提升了当代文化旅游的方式、空间以及文化价值,成为当下带动、推进并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

    广电+文旅《山水间的家》乡村全面振兴和美乡村

    呈现诗史合一 凸显时代价值——历史文献纪录片《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创新思路解析

    刘茜
    3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播出的历史文献纪录片《毛泽东的诗词人生》,聚焦毛泽东同志另一个为人所熟知的身份——诗人,从毛泽东诗词切入,由诗入史,走进伟人的内心世界,展现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的丰功伟绩,凸显了毛泽东诗词的时代价值.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党史学习时代价值

    让历史文献纪录片更有亲和力——《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创作探索

    潘冰洁孙晓伟
    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新时代,历史文献纪录片不断升级创作理念,拓展形式手段,使自身更富亲和力.本文认为,历史文献纪录片《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在选题上选取观众喜闻乐见的角度,呈现当代价值;在叙事方式上,创新结构,以情动人,丰富叙事层次,增强与观众的情感联结;在表现手法上,选取恰当的方式表现人物,以视听细节营造氛围,提升艺术感染力.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历史文献纪录片叙事方式

    试析《毛泽东的诗词人生》的景观逻辑及意象叙事

    陈立强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诗词早已突破文学的意义,成为历史的象征、时代的符号,精神的标识,激发、增强或重塑人们的集体意识和文化认同.本文认为,历史文献纪录片《毛泽东的诗词人生》分别以写诗、解诗与读诗为叙事框架,呈现出时代景观、艺术景观与仪式景观,铸造了革命意象、诗史意象及视听意象.

    《毛泽东的诗词人生》景观逻辑意象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