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视研究
电视研究

赵化通

月刊

1007-3930

010-68539643 68500653

100859

北京复兴路11号中央电视台

电视研究/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指导和实用性电视理论性刊物。辟有电视与法、新闻广角、电视剧论坛、文艺星空、环球新视野、管理透视、创作手记、收视纵等栏目。读者对象为电视工作者、文化宣传工作者、大专院校新闻和电视专业师生及广大电视爱好者。全国广播电视优秀学术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美学在历史文化类节目中的影像化转译

    张婉洁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美学来自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和中国气派在审美层面的精髓提炼.本文认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年推出的历史文化类节目从历史表述、美学实践与价值传承三个维度对中华美学展开表达,通过"实"物和"虚"境进行虚实结合的历史讲述,以画面和声音的双重叙事营造天人合一的意境美学,在人伦情感和自强不息的中华价值释放中弘扬美善合一的民族精神.

    历史文化类节目中华美学影像转译

    总台春晚分会场的地方书写及其文化意义

    朱天白迎港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通过在全国各地设立分会场,将地方化的符号表征融入全民参与的媒介仪式.本文考察并分析春晚分会场如何运用独特的文本符号和叙事手法,实现对不同地方文化的具体再现与深度书写,探讨其在个体与城市、地域与国家等多重格局下的文化意义表达.

    总台春晚春晚分会场地方书写城市记忆

    "三农"题材短视频的审美表达

    张智华张明珍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乡村振兴语境下的文化产物,"三农"题材短视频以其独特的美学表现,为大众提供了一种审美上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体验.它以质朴纯真的画面语言再现了中华农耕文明的本真形态,以亲切自然的叙事视角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诗意栖居,以丰沛深厚的文化内涵唤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基于此,本文对其美学呈现、审美嬗变以及审美形态的根源进行系统探讨,揭示其在新时代语境下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三农"短视频审美表达文化内涵艺术特质

    武王墩墓考古融媒体直播的实践与创新

    许颖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武王墩墓考古直播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安徽淮南武王墩墓的发掘工作进行了独家全方位、立体多角度的呈现.本文从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传播话语、技术赋能等角度,诠释了此次融媒体直播报道的实践与创新.

    武王墩墓考古直播创新传播

    《国风超有戏》:以国风之名,展现文化魅力

    董艺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风超有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破题解读、传承创新和跨界传播.本文认为,《国风超有戏》坚守传统根基,深挖传承脉络,打通传播路径,使古典戏曲等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精神内涵.

    《国风超有戏》国风音乐文艺创作

    《国风超有戏》: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综艺实践

    崔伟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国风超有戏》凭借独特的展演形式和高质量的音乐表达,在观众中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国风热潮.本文认为,《国风超有戏》会聚近百位国风音乐人,以戏命题、以戏曲为土壤、以流行为浪潮,共创百余首国风音乐.节目古今融合的创作思路,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前沿科技与舞台艺术的完美融合,为综艺节目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国风超有戏》文化综艺国风音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戏曲与潮流相融唱响时代"新风"——原创戏歌唱演节目《国风超有戏》的创新实践

    赵国瑞周聪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创戏歌唱演节目《国风超有戏》将传统戏曲与多种音乐类型创新融合.本文认为,《国风超有戏》以专业化视角呈现国风戏歌,以多元素碰撞凸显国风文化新形态,以前沿科技赋能国粹传播,推动国风音乐焕发新的生命力.

    传统戏曲国风音乐戏歌唱演《国风超有戏》

    科技文化晚会《航天之夜》的三重解读

    卢俊田源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技文化晚会《航天之夜》立足时代审美,创新性叙述中国的航天故事,打造出兼具艺术性与技术性的文化视听盛宴.本文从虚拟技术、文化审美、共情叙事三个角度,解读《航天之夜》晚会创意与观念的思维之变、文化与审美的时代交融、航天故事的温情讲述.

    《航天之夜》航天精神虚拟技术共情叙事

    《千秋诗颂》:AI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国际传播创新

    李唐波刘涛杨琳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为例进行解读,认为AI技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创新应用,既突破了教育与艺术的界限,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又显著提升了动画内容制作的效率与质量.AI动画以新形式演绎了中华诗词的传统美与现代魅力,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国际舞台,赋能中国故事国际传播路径创新.

    《千秋诗颂》AI动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

    中国首部文生视频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叙事创新

    马姣姣李本乾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AIGC为文化创新表达提供了技术基础与动力.本文以中国首部文生视频AI系列动画片《千秋诗颂》为例,从传承诗词经典,打造沉浸立体的视听体验;塑造虚拟角色,展现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注重情感表达,强化受众与作品情感联结;创新叙事手法,增强艺术效果与故事张力几个方面,探讨了《千秋诗颂》的叙事创新.

    AIG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秋诗颂》叙事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