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低碳地产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低碳地产
低碳地产
低碳地产/Journal Ditan Dicha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

    朱斌张宗军
    257-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能与建筑整体的稳定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设计建筑的结构时应该对建筑结构中的每一个构件详细的分析承载力,结构中重点部位应该加强技术的关注。为了满足建筑设计的规范与标准,设计建筑结构时应该关注结构中的每一个构件。设计人员应该不断的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水平,从而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措施

    试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的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策略

    闫雪
    258-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现浇混凝土以及水热化等裂缝控制上都有了新的施工要求。因此做好现浇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

    建筑结构设计现浇混凝土裂缝控制

    探索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策略

    邓冠球
    259-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的精神和物质文明也不断提高,对建筑设计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既要考虑满足人们对生活设施功能复杂多变的需求;还要考虑社会对建筑适应性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实例分析中对建筑设计的适应性技术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索。

    建筑适应性气候整体需求

    传统居住理念与现代居住模式相结合的探究与思考

    刘逸飞
    260-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人们的居住方式也日益集约,中国人精神世界中所崇尚的传统合院而居的生活体验日渐消失,邻里之间的关系淡漠,居住环境缺少人情味的设计使人们远离自然环境,社区活力渐渐消失。但是人们又渴求与自然亲近,希望在居住环境中找到归属感。如何在现代居住模式下还原中式传统的居住体验是建筑师和规划师们正在探索的问题,本文就传统居住理念对现代居住模式可渗透的方面浅要提出一些看法和观念,希望在现代居住区与传统居住理念融合的探讨中有积极的意义。

    传统居住居住空间中式舒适感归属感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与施工分析

    苗小磊孙莅
    26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建筑物越来越高、越来越密集,但毕竟土地资源有限,如何有效地运用有限空间、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一直是城市发展关注的核心问题,综合管廊应运而生。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起到“心脏”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推进城镇化发展进程。因此文章重点就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与施工进行略述。

    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设计施工分析

    建筑节能设计存在问题的探讨

    陈淼
    262-2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建筑设计中应用节能技术的必要性及现存的问题,探讨了建筑节能措施应用在建筑设计中的有效路径。

    建筑节能设计问题措施

    城市地下管道普查方案设计与实施

    陈磊
    263-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地下管网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通信、广播电视、供水、排水、燃气、电力、工业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城市运行的血脉。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家底不清、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为切实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需要全面开展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工作。

    地下管线普查方案设计实施信息系统

    高层建筑呼吸式幕墙消防设计对策

    曹银
    264-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层建筑呼吸式幕墙是在单层玻璃幕墙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呼吸式幕墙是由内外两层玻璃幕墙构成的,在内外层幕墙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它主要是通过空气对流的原理来减少高层建筑室内的温差。本文从呼吸式幕墙消防要求、呼吸式幕墙在消防设计应达到的安全目标及呼吸式幕墙消防设计的对策加以展开。

    高层建筑呼吸式幕墙消防设计

    城市宜居性短街道与小街区公共空间研究

    黄薇
    265-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街道是城市的中心,也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元素,城市活力的源泉。而如今,城市现代化发展却使得街道失去了它原有的味道。本文从城市宜居性的角度出发,研究街道公共空间和街道与社区的融合,希望能够促成街道“街”的场所功能与“道”交通功能的统一,打造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短街道小街区公共空间

    城市转型视角下的生态新城建设研究--以林甸县四合新市镇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季虹光
    266-266,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我囯城镇化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与自然关系日趋紧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影响。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过程中,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本文以四合新市镇规划设计为例,从三大方面提出生态新城建设指标体系,以期为其它新城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生态新城四合新市镇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