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网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

张文亮

月刊

1000-3673

pst@epri.sgcc.com.cn

010-82812532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电网技术/Journal Power System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电网技术》创刊于1957年,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主办,编辑部挂靠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自然科学学术技术期刊,每月5日出版。《电网技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电力、电工和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及科研成果,重点报道中国电力和能源建设及发展规划、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国家和电力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重大电力建设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大区联网和全国电网互联及其运行技术、电力市场建设及运行等。《电网技术》的报道范围几乎囊括了电力系统除发电厂中热工部分和土木工程以外的所有专业。此外,《电网技术》还适时增设热点专栏,如专家论坛、特约专稿、特高压输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电网技术》发行的对象主要是电力、电工、铁道、煤炭、石化等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电网技术》是中文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EI收录核心期刊,1996年开始被国家教委列为发表学位论文(包括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的有效刊物。收录《电网技术》的国内外检索系统包括: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混合型MMC的柔性直流电网故障穿越协同控制策略

    李国庆王晓雪江守其辛业春...
    4817-4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柔性直流电网是实现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汇集、输送和并网的有效手段.针对传统直流故障穿越(faultride-through,FRT)方案会引起全网功率传输中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直流FRT协调控制策略,其可快速阻断故障电流并维持非故障线路换流站不退出运行.在分析故障电流组成及关键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故障线路MMC(fault line MMC,FLMMC),提出了自适应于故障线电流变化的负压控制策略,该策略可以提升电流衰减速度,保证故障可靠隔离.针对非故障线路MMC(non-fault line MMC,NFLMMC),考虑到FLMMC的过电流、过电压风险,提出了 NFLMMC主动限流(active current-limiting control,ACLC)协同控制方法,设计了限流性能可自适应于直流母线电压变化的参数选取原则,在抑制故障电流的同时兼顾直流电网的快速恢复.最后,基于RTLAB实时数字仿真平台搭建了四端柔性直流电网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协同控制策略能够快速阻断直流故障电流,缩短直流电网功率恢复时间,提高系统安全稳定性.

    直流电网混合型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直流故障负压控制主动限流控制

    风电外送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提升策略

    严干贵岳霖张皓程郭富...
    4826-4832,中插2-中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电外送电力系统功率输出特性由风电变流器及其控制系统主导,大扰动下易导致系统运行状态越限脱网失稳,风电外送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面临困境.基于风电变流器运行控制原理,分析了风电外送系统输出功率、并网点电压跌落深度及直流侧电容电压交互耦合机理,提出故障期间由不平衡功率产生的冲击能量表征方法,提出基于超级电容器抑制直流电容电压越限的风电外送系统暂态稳定性提升策略,并给出了超级电容器容量配置方法;基于仿真算例系统,量化分析了以直流电容电压为状态量的风电外送系统暂态特性,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风电外送系统暂态稳定提升策略的有效性.

    并网变流器暂态稳定性超级电容不平衡功率直流电压

    低温寒潮天气下的风电短期功率预测技术研究

    卢雪平董存王铮蒋建东...
    4833-4843,中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风电等新能源占比的不断提升,电力系统的气候依赖性日趋凸显.低温寒潮天气易导致大规模风电机组非计划停运,而现有风电功率预测方法难以预测,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极端场景划分的低温寒潮天气风电功率短期组合预测方法.根据低温寒潮影响风电停运的机理不同,划分了低温停机、大风切机和覆冰减载3种场景,优选各场景关键气象参量并采用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进行修正,分别建立了低温停机预估模型、大风切机预测模型和覆冰场景减载预测模型,通过与基于正常天气样本建立的常态化功率预测模型组合,最终实现低温寒潮天气风电出力的准确预测.将低温寒潮天气下3种场景预测结果与常态化功率预测进行对比,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低温寒潮天气场景预测小样本扩充状态预测组合预测

    功角稳定支路暂态输电能力与扩展等面积准则方法之关联评析与互补应用

    郑超孙华东
    4844-48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扰动冲击下,机群与网络受扰响应中均含有可表征功角稳定性的信息.该文首先针对两机系统,揭示了功角摇摆过程中不同空间位置的网络节点电压相位具有"分群归属"的差异特性,关键支路两端节点电压相位差与机群功角差则具有变化一致性;针对基于网络响应的支路暂态输电能力(branch transient transmission capability,BTTC)方法和基于机组响应的扩展等面积准则(extended equal area criterion,EEAC)方法,系统梳理了两种功角稳定降维评估方法的关联差异,以及两种方法在划分同调机群、确定临界指数上的技术互补性.面向跨大区单支路互联电网和局部多支路外送电网,仿真验证了 BTTC方法可为EEAC方法快速划分同调机群,EEAC方法则可为BTTC方法提供不稳定平衡点进而确定临界稳定指数.

    功角稳定支路暂态输电能力扩展等面积准则同调机群临界稳定指数

    基于能量耗散的电压源型双馈风电机组轴系扭振阻尼特性分析

    孙正龙李明达郝舒宇姜超...
    4855-4864,中插5-中插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压源型双馈风电机组具有建立和支撑电压的能力从而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采用电压源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s,DFIG)响应电网动态会更易引起轴系扭振问题,甚至恶化扭振阻尼.因此从能量耗散的角度分析了轴系扭振的阻尼特性,并提出了轴系扭振阻尼的量化表征方法.首先,基于轴系的二质量块传动模型构建了轴系的暂态能量函数;在此基础上,提取出轴系的势能和耗散能量,表征轴系振荡过程中能量的积累和耗散效应,并探究了能量耗散与特征值实部之间的联系;分析了不同的虚拟同步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控制参数对轴系扭振阻尼特性的影响;并定义了能量耗散因子用以量化表征轴系扭振的阻尼.最后对提出的结论与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

    电压源型双馈风电机组扭振能量耗散阻尼虚拟同步机

    海上风电柔性低频输电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

    黄阳陶永政孔志达宁联辉...
    4865-4875,中插9-中插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上风电正朝着中远海距离、大容量集群的应用场景发展,研究安全、可靠且经济的海上风电输电技术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海上无功补偿度和系统频率对输送能力的影响,得到了系统输送能力解析表达式;其次,构建了考虑频率、无功补偿度等因素对其设备成本影响的高压交流(high 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HVAC)、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和柔性低频(low frequency alternating current,LFAC)输电系统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以系统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函数,基于深远海风电送出场景的边界条件,求解得出全容量下系统最优频率、最优无功补偿度分布;最后,基于3种输电方式的最优系统成本,得到了深远海风电采用不同方案送出的全容量技术经济区间.结果表明,输送容量在300~2100MW内,HVAC方案的经济距离上界约为60~80km,LFAC方案的上界约为150~210km,验证了柔性低频输电技术在中远距离、大规模海上风电场景中的技术经济优势.

    柔性低频输电补偿度输送能力技术经济区间

    考虑信息隐私的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实用频率响应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

    姜涛常文文刘先超李国庆...
    4876-4885,中插11-中插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中风电机组数量多、模型阶数高、求解复杂,且风电机组存在结构参数隐私问题,导致系统频率响应建模受限.为此,提出一种考虑信息隐私的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实用频率响应模型及其参数辨识方法.首先,推导出含综合惯性控制的双馈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频率-有功传递函数,构建DFIG的频率响应模型;进而,对含多个风电场群的电力系统,基于容量加权平均法将系统聚合等值为两机模型,确定风电并网系统近似实用频率响应模型的阶数;进一步,针对DFIG结构参数信息不完备问题,构建计及噪声影响的输出误差四阶模型拟合系统频率响应模型,并借助辅助模型最小二乘迭代算法辨识频率响应模型参数;最后,通过含风电场的5节点测试系统和某省西部220kV实际电力系统仿真验证了所提实用四阶SFR模型及参数辨识方法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风电场系统频率响应模型输出误差模型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

    基于直流侧电压等效补偿的光伏并网系统间谐波电流抑制策略

    葛津铭尹贻波李赫王振浩...
    4886-4895,中插14-中插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光伏发电单元并联接入电网的背景下,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引起的直流侧电压振荡导致低频间谐波电流问题日益严重,极大影响了电能质量.对此,介绍了多个光伏发电单元并联入网的常见形式,建立了含2个光伏单元并联接入电网的模型;然后,利用扰动式MPPT振荡特性建立了间谐波电流模型,分析了扰动步长对光伏并网系统间谐波特性的影响,并定义了间谐波含有率;接着,提出了一种基于直流侧电压等效补偿的光伏并网系统间谐波电流抑制方法,该方法使得多个并联光伏发电单元直流电压振荡相互抵消,兼具MPPT动态性能和抑制效果.最后,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在降低光伏并网间谐波电流幅值、提高电能质量方面的有效性.

    光伏发电单元并联最大功率点跟踪直流侧电压振荡间谐波

    基于改进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新型电力系统源-网暂态交互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吕佳欣于继来
    4896-4907,中插16-中插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电力电子化、物理与数字融合和宏-微观电网复杂耦合的特征使得电网暂态在理论分析、仿真处理、控制算法等方面发生不同程度变化.该文以暂态态势为切入点,聚焦源-网协调的交互特性,提出新型电力系统源-网交互模型智能构建方法.首先以构建框架为媒介系统性阐释建模的核心思想与技术规划,分别从暂态交互响应、暂态等效模型的处理及适应性研究来说明智能建模方法的核心.其次,提出建立表底层映射融合分析法以进行样本获取,并根据建模需求及样本规模选取合适的智能算法.最后,以含风电场站的WSCC 9节点系统为例,构建暂态模型.经过图像及评估指标的对照,模型效果理想且具备适应性,验证了所提思想的合理性及选用算法的有效性.

    新型电力系统简化模型新能源场站暂态稳定深度学习

    考虑灵活性供需平衡的新型电力系统长短期储能联合规划

    刘丽军黄伟东陈泽楷蒋怡晴...
    4908-4917,中插18-中插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短期储能技术将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消纳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与此同时,灵活性也将成为系统运行特性的核心和关键.因此,提出了一种考虑灵活性供需平衡的长短期储能联合规划方法.首先,针对不同时间尺度储能技术的特点,统筹短时功率和长期能量的双重调节,考虑灵活性供需平衡并结合价格型需求响应机制,建立了以系统年化综合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的长短期储能联合规划模型.其次,为简化问题规模,利用深度卷积嵌入聚类算法在各月份提取典型场景重新刻画全年时序,并通过风光储容量规划和灵活性校验2个阶段的迭代优化求解模型.最后,以中国东部某地区为算例,验证了所提规划方法在兼顾未来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经济性和运行灵活性方面的有效性.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长短期储能联合灵活性深度嵌入聚类风光储容量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