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网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

张文亮

月刊

1000-3673

pst@epri.sgcc.com.cn

010-82812532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电网技术/Journal Power System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电网技术》创刊于1957年,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主办,编辑部挂靠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自然科学学术技术期刊,每月5日出版。《电网技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电力、电工和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及科研成果,重点报道中国电力和能源建设及发展规划、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国家和电力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重大电力建设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大区联网和全国电网互联及其运行技术、电力市场建设及运行等。《电网技术》的报道范围几乎囊括了电力系统除发电厂中热工部分和土木工程以外的所有专业。此外,《电网技术》还适时增设热点专栏,如专家论坛、特约专稿、特高压输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电网技术》发行的对象主要是电力、电工、铁道、煤炭、石化等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电网技术》是中文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EI收录核心期刊,1996年开始被国家教委列为发表学位论文(包括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的有效刊物。收录《电网技术》的国内外检索系统包括: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李明节刘宇舒治淮周泽昕...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变电站二次系统担负着对电网及其设备的保护、控制、测量、监视任务,实现运行、告警、监视等数据和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上送,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总结了我国变电站二次系统几个主要发展阶段的技术特征和近年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建设经验,分析了二次系统现阶段存在的不足.通过剖析推动二次系统技术进步的因素,对二次系统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从整体架构、监控水平、业务可靠性、安全防护能力等方面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在整体架构方面,重点阐述了全站在数据高效可靠采集、设备功能优化整合、通信网络部署实施、变电站系统配置描述文件(substation configuration description,SCD)应用水平提升等优化方案;在提升监控能力方面,从满足设备监控和方便运维的角度,阐明了监控系统的通用平台和开放应用功能相结合的架构,以及提升远方集中监控能力和监控运维能力的支撑手段;在提升业务运行可靠性方面,提出了提升保护系统全环节可靠性、提升宽频测量能力、提升预警能力和高并发数据处理能力等措施;在加强安全防护方面,在已经建立的变电站边界防护体系基础上,提出加强设备内生安全的方案,在保障变电站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多种新型传感信息的无线安全接入.国家电网公司将对上述技术方案开展应用实践,并在建设应用中不断总结提升.

    变电站二次系统保护监控安全防护

    电网碳排放因子研究方向与应用需求的演变进程

    刘广一王继业汤亚宸王栋...
    1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网碳排放因子是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减缓气候变化和实现碳中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针对电网碳排放因子核算的研究已经向着更为准确、区域更为细化、且更具有时效性的方向发展.该文总结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关于电网碳排放因子的需求演变以及国内外企业常用的标准和选择方法,介绍了欧美政府现阶段采取的电网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及需求演变,探讨了关于电网碳排放因子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针对美国和欧洲地区,分别介绍了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等知名研究机构的典型科研进展.此外,还探讨了欧美公司在电网碳排放因子计算方法及应用场景方面的创新,包括宾夕法尼亚-新泽西-马里兰电力市场公司(Pennsylvania-New Jersey-Maryland Interconnection,PJM)、新英格兰独立系统运营商(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New England,ISO-NE)、WattTime等公司已经推出的电网碳排放相关应用与产品.最后,该文指出了我国开展分时分区电网碳排放因子研究与应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为我国电网碳排放因子的进一步研究和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范围二温室气体电网碳排放因子属地碳强度市场碳强度边际碳强度

    考虑绿电交易的用户间接碳排放核算方法

    王婧婷王宇扬周明武昭原...
    29-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各地积极组织开展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鼓励用户与新能源发电商直接签订绿电双边交易,主动承担碳减排经济责任.因此,准确核算用户电力消费的间接碳排放是低碳电力系统运行管理的一个关键问题.鉴于目前按照区域平均碳排放因子核算用户间接碳排放的不合理性及难以量化用户绿电双边交易对间接碳排放的作用,该文从用户角度建立碳排放流溯源方法,进而提出考虑绿电双边交易的用户间接碳排放核算方法.首先基于电路理论的潮流追踪方法,并考虑火电实时碳排放强度,建立用户侧电力消费与发电侧电力碳排放的网络映射关系;然后针对金融性绿电双边交易通过建立绿电交易等效网络,实现在用户间接碳排放核算中准确量化绿电交易的碳抵扣效应.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公平性.

    碳溯源间接碳排放绿色电力交易低碳电力

    基于碳流追溯的多微电网系统电碳耦合交易方法

    严金炜谭露刘念刘靓颖...
    39-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碳市场及分布式发电交易市场的逐渐放开,经济激励式交易市场机制成为促进微电网碳减排的有效方法.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碳流追溯的多微电网系统电碳耦合交易机制,首先建立了微电网各设备元件碳排放模型及多微电网的碳流追溯模型,考虑到储能设备充放电行为引起的单位电能涉及碳排放量波动对碳流追溯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储能"附碳密度"参数,并推导出了考虑储能设备充放电特性时的碳流指标计算矩阵.对于微电网内用户,提出基于碳流追溯结果的动态碳排放因子驱动的用户低碳需求响应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配网运营商参与协调的多微电网系统电碳耦合交易机制,实现电碳耦合交易背景下多微电网系统的优化调度,激励各微电网主体主动参与电碳耦合交易.算例结果表明电碳耦合交易便于微电网灵活运行,改善经济效益,在运行中再结合碳排放流则可显著改善多微网系统的环境效益,使用户积极参与低碳需求响应,促进多微网系统有效碳减排.

    多微电网系统电碳耦合交易主从博弈碳排放流

    考虑电力间接碳排放不确定性的电-冷-热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方法

    周特薛云飞季节韩杨...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政策外力驱动下,传统电力系统的低碳化转型至关重要.该文重点研究碳-源-荷多重不确定因素对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运行的影响,提出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分析综合能源系统并网点的电力间接碳排放强度的不确定性,并使用多面体不确定集对其进行建模;其次,对综合能源系统所聚合的设备建立数学模型,并引入碳排放交易机制,分析设备运行成本与碳排放成本;然后,采用列和约束生成(column-and-constraint generation,C&CG)算法将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分解为主问题与子问题循环求解,利用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与big-M法对子问题中存在的双层结构与非线性项进行化简与线性化处理;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所建模型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并剖析所提综合能源系统鲁棒优化方法的低碳经济性与抵御不确定因素波动的能力.

    电力间接碳排放综合能源系统两阶段鲁棒优化列和约束生成算法KKT条件

    计及改进阶梯型碳交易和热电联产机组灵活输出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低碳调度

    周伟孙永辉谢东亮殷晨旭...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进一步降低园区综合能源系统(park-leve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PIES)碳排放量,优化热电联产(combined heat and power,CHP)机组出力的灵活性,提出一种考虑改进阶梯型碳交易和CHP热电灵活输出的PIES低碳经济调度策略.首先,将遗传算法与模糊控制相结合,设计一种遗传模糊碳交易参数优化器,从而对现有阶梯型碳交易机制进行改进,实现该机制参数的自适应变化;其次,在传统CHP中加入卡琳娜(Kalina)循环与电锅炉(electric boiler,EB),构造CHP热电灵活输出模型,以同时满足电、热负荷的不同需求;然后,提出一种柔性指标——电、热输出占比率,进而计算出电、热输出占比率区间,以衡量CHP运行灵活性;最后,将改进阶梯型碳交易机制和CHP热电灵活输出模型协同优化,以系统运行成本和碳交易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构建PIES低碳经济优化模型.算例分析表明,所提策略可有效降低经济成本和碳排放量,同时还可扩展CHP灵活输出调节范围,能够为PIES低碳经济调度提供参考.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遗传模糊碳交易参数优化器热电联产机组灵活输出电、热输出占比率低碳经济调度

    考虑碳交易机制的含风电电力系统日前优化调度

    吴含欣董树锋张祥龙南斌...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研究碳交易机制对新能源的电力系统优化运行的影响至关重要.为此,该文在传统经济调度的基础上,将碳交易模型引入到含风电电力系统调度中,以碳交易成本与发电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在EasySolve计算平台进行计算求解.对于碳交易成本,分别采用基准碳价和阶梯碳价模型;对于风电成本,采用风电电量发电成本,考虑到风电的不确定性加入了风电出力偏差成本.之后代入改进的IEEE 39节点系统进行验证,证明了模型的合理性,同时满足经济性和低碳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碳价变化对优化调度的影响,得出了选取合理的碳价可以在有效减少碳排放量的同时控制成本的结论.此外,研究了阶梯碳价奖惩系数选取对优化调度的影响,得出增大阶梯碳价的奖惩系数可以进一步收敛合理碳价的范围的结论.

    碳排放碳交易机制阶梯碳价优化调度风电

    考虑碳交易的电力现货市场出清多阶段优化模型研究

    董福贵郗来昊孟子航
    7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力现货市场和碳市场的逐步完善,如何更好地实现电力现货市场和碳市场深度耦合,推进电碳市场向竞争市场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重点.该文提出了一个考虑碳交易的电力现货市场出清多阶段优化模型,并对该模型下的电力现货市场均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模型的第一阶段,建立了市场机组碳配额分配模型;在第二阶段引入阶梯碳交易机制,结合各机组的碳配额,建立考虑电能量成本最小和阶梯碳交易成本最小的电力现货市场出清模型;在第三阶段,结合前两个阶段确定的各机组碳配额和中标信息,建立以电能量成本最小为目标的电价追踪模型和机组碳成本计算模型.最后将该文模型在改进的PJM5节点系统(Pennsylvania-New Jersey-Maryland 5-bus power grid)上实现,并从出清结果和市场均衡结果两个方面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模型能够实现市场出清经济目标与低碳目标之间的平衡,能够在不增加电碳耦合总成本的基础上实现最大的碳减排量,同时通过增强发电机组参与市场竞争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用户侧用电成本.

    电力现货市场碳交易市场电碳耦合市场出清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基于可行域投影的多区域电力市场交易模型与算法研究

    宋懿洋赵德洁王剑晓张天策...
    9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跨省输电规模日益扩大,跨省跨区间输电通道数目逐渐增加且耦合紧密,传统可用输电容量(available transmission capacity,ATC),无法反映省内安全约束对跨区输电功率范围的影响和区域联络线之间的耦合关系.基于可行域投影理论,提出了省间多通道联络线可传输功率安全域的概念,以及考虑省级发电情况、负荷特性和网络约束条件的省间多通道联络线安全域刻画方法,实现了对多联络线、大规模省间电力系统模型可行域的高效、精细刻画.提出了基于安全域的省间市场优化出清模式,既可满足省间市场出清目标需求,又可兼顾省内约束,并且实现了跨区域无迭代的高效协同运行.基于IEEE 39与IEEE 118节点的互联系统模拟了跨区电力交易,算例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式的有效性.

    安全域跨区电网可用传输容量多区域市场

    考虑绿证交易机制与碳捕集电厂深度调峰补偿的多主体联合调峰优化调度

    杨冬锋刘厚伟孙勇李宝聚...
    100-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大规模风电不断并网引起的系统调峰负担增加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绿证交易机制与碳捕集电厂深度调峰补偿的碳-储-荷联合调峰双层优化方法.首先,分析了碳捕集电厂参与深度调峰成本损失,提出了深调服务补偿模型.其次,分析了绿证交易机制对碳-储-荷联合调峰的积极作用;上层以电价引导型需求响应、改善净负荷曲线平滑性程度最优为目标,旨在降低负荷峰谷差,提高风电消纳空间,缓解深度调峰机组压力;下层基于上层优化后的调峰容量,考虑绿证交易机制与碳捕集电厂深调补偿收益的碳-储联合深度调峰综合成本最优为目标,旨在发掘绿证交易机制与调峰辅助服务对深度调峰作用,发挥碳-储联合深度调峰的能力,优化系统经济性、风电消纳量、碳排放量.最后,在改进的IEEE 30节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深度调峰碳捕集电厂储能电站需求响应绿色证书交易机制双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