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网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网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
电网技术

国家电网公司

张文亮

月刊

1000-3673

pst@epri.sgcc.com.cn

010-82812532

100192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电网技术/Journal Power System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电网技术》创刊于1957年,由国家电网公司主管、主办,编辑部挂靠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为自然科学学术技术期刊,每月5日出版。《电网技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电力、电工和能源等方面的技术发展情况及科研成果,重点报道中国电力和能源建设及发展规划、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国家和电力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及重大电力建设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大区联网和全国电网互联及其运行技术、电力市场建设及运行等。《电网技术》的报道范围几乎囊括了电力系统除发电厂中热工部分和土木工程以外的所有专业。此外,《电网技术》还适时增设热点专栏,如专家论坛、特约专稿、特高压输电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等。《电网技术》发行的对象主要是电力、电工、铁道、煤炭、石化等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电网技术》是中文核心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EI收录核心期刊,1996年开始被国家教委列为发表学位论文(包括博士论文、硕士论文)的有效刊物。收录《电网技术》的国内外检索系统包括: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引文分析数据库(CSTPC)、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数据库、英国《科学文摘》(SA)、俄罗斯《文摘杂志》(AJ)。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小脑模型模糊滑模控制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控制策略研究

    聂永辉曲铭锐周恒宇张瑞东...
    789-798,中插68-中插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现代电力系统互联规模不断增大,柔性控制系统加入和长距离输电使得电网阻尼不断减小,运行方式的多变性不断改变系统潮流分布,极易引发低频振荡现象.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小脑模型关节误差修正的模糊滑模附加阻尼控制策略.首先在模糊滑模控制(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FSMC)的基础上,引入小脑模型关节控制(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CMAC)理论,构建CMAC-FSMC算法,提高滑模趋近阶段模糊逻辑对系统的补偿能力,最大程度提高系统稳定性能;其次通过构造CMAC-FSMC的调整指标与总控制率,减小控制误差,提高控制性能;最后通过线性降阶方法建立被控系统模型并确定区间振荡模态,采用几何测度法选择最佳反馈信号和安装位置,基于所提出的CMAC-FSMC方法进行广域阻尼控制器设计.通过对10机39节点系统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CMAC-FSMC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系统阻尼,显著抑制低频振荡.

    电力系统小脑模型关节控制模糊滑模控制低频振荡

    虚拟电厂两阶段准线型需求响应优化及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决策方法

    成雨阳高红均王仁浚高艺文...
    799-808,中插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末端分散式资源的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是支撑电力系统灵活调节的重要形式,但末端资源通常规模大且单体容量小,迫切需要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等市场主体进行聚合代理,从而间接参与电网公司的调节服务.聚焦于准线型需求响应这一新兴的响应模式,重点研究VPP内部分散式资源的利益-风险互动协调策略,提出面向准线型DR的VPP两阶段优化及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决策方法,构建 VPP 与电网、内部用户互动协调新模式.首先,在准线型激励下 VPP 以整体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考虑柔性负荷响应积极度与新能源准确度因子,进行日前-日内两阶段 DR 优化;其次,在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决策方法下,VPP 与柔性负荷共享准线型激励、与新能源共担不确定性风险,并以改进的Shapley法对内部柔性负荷进行利益分配.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DR,准线型DR给出全时段响应目标,更具有优越性;共享-共担决策吸引柔性负荷参与VPP调节,促使VPP与用户双赢.

    虚拟电厂准线型需求响应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改进Shapley

    居民负荷参与电力系统调控关键技术综述与展望

    祁琪石富岭陈宋宋王隗东...
    809-818,中插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电占比的不断升高和用电需求的持续增长,严重影响了电力系统供需平衡.居民负荷以体量大、响应快速和控制灵活的特点,逐渐成为发挥电力系统灵活调控能力的重要资源之一,是近几年研究关注的热点.文章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从居民负荷的调控机制、可调节特性、调控策略及应用场景4个方面对居民负荷参与电力系统调控的关键技术进行综述,重点比较了用于生成最优调控策略的多种算法以及居民负荷参与调控的多样化场景.最后,针对现阶段实施调控过程中面临的实际挑战,提出了信息-物理-社会系统视角下的居民负荷调控市场机制建设、调节能力精准快速感知,以及弱通信环境下调控策略优化与执行等重点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居民负荷电力系统调控聚合控制可调节特性调控策略

    价格-积分联合激励下考虑消费舒适度的居民需求响应优化策略

    戴逢哲姜飞陈磊吴永飞...
    819-829,中插72-中插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居民家庭生活能耗占比高、碳排放量基数大、用电分散性与随机性明显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掘居民用户的节能降碳潜力,引导其规模有序地参与电力需求响应,提出了价格信号与积分制联合激励下考虑消费舒适度的居民用户需求响应优化策略.首先,分析价格-积分联合激励的运营架构,构建考虑居民用电消费心理学的行为不确定性模型.其次,提出价格-积分联合激励量化模型与积分激励兑换策略,结合家用电器运行特征,构建居民柔性负荷的积分激励数学模型.进而,考虑居民用电量、时间与温度多元舒适度,构建计及消费舒适度与边界效用递减效应的居民用户需求响应多目标优化模型.最后,以我国北方某社区某个居民家庭负荷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在保障居民电力消费舒适度的前提下,降低日电费支出 18.21%,相比于其他两种策略,在负荷电量转移率、居民负荷峰值削减量方面的优势更为显著.

    电力积分联合激励柔性负荷需求响应多目标优化

    风光电源故障暂态解析及实用化短路电流峰值计算

    贾科李英孔嘉靖毕天姝...
    830-838,中插76-中插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风光电源的故障暂态过程及短路电流峰值能为设备选型及保护整定提供重要依据.然而,现有的风光电源暂态短路电流计算模型过于依赖参数,计算模型难以满足工程应用需求.因此,该文首先分别对光伏电源、永磁同步风机及双馈感应风机进行故障暂态解析,继而构建形式简洁实用的短路电流峰值表达式.对于光伏电源及永磁同步风机,在恒功率控制阶段建立了基于故障期间电源出力变化的暂态短路电流计算模型;在限幅控制阶段通过分析阻尼比系数,得到短路电流峰值的实用化表达式.对于双馈感应风机,通过分析其故障后定转子磁链的耦合关系,得到Crowbar电阻投入阶段短路电流的简化条件,进而求解出短路电流峰值表达式.最后通过录波数据与仿真数据验证了理论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风光电源故障暂态解析短路电流计算短路电流峰值

    基于零序信号全波形识别的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选线方法

    袁嘉玮焦在滨
    839-850,中插78-中插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电流微弱,暂态特征复杂,导致现有选线方法正确率偏低,可靠性较差.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零序信号全波形识别的选线方法.首先,介绍了基于故障信号全波形识别的通用方法,指出从波形的角度认识并识别信号,可以充分利用信号的全部故障信息;其次,选取母线电压和所有馈线电流波形作为待识别信号,并根据电流波形分布特征自适应捕捉信号中特征差异最明显的波形进行故障识别,提出了基于故障信号全波形识别的选线方法;然后,利用改进后的全卷积神经网络来识别不同信号波形,并基于Dice系数对识别出的故障信号波形进行可信赖性评价.最后,PSCAD仿真和真型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选线正确率和可靠性.

    波形长度自适应技术可信度评价故障选线语义分割波形识别

    基于差动电流能量比的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纵联保护

    余越王聪博樊沛林周泽昕...
    851-857,中插81-中插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电子装置在新能源电力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电力系统的故障特性,使得传统保护动作性能下降、甚至存在误动和拒动风险,从而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挑战.该文通过分析区内外故障后差流与分布电容电流的异同,明确了线路分布式电容电流与故障后差动电流的能量存在明显差异,然后利用区外故障时差动电流与分布式电容电流能量基本一致,而区内故障时差流能量与分布式电容电流能量差异很大的特点,提出了基于差动电流能量比的纵联保护新判据,仿真结果验证了保护算法的可行性.所提方法可解决新能源接入后差动保护动作性能下降问题,适应不同类型新能源场站,具有较好的耐受过渡电阻能力,与现有基于新能源暂态电流特征的保护相比,在新能源电源弱出力时动作性能更好.

    新能源并网故障分析纵联保护能量比值

    基于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控制策略

    徐裕强解绍锋钟帆王辉...
    858-868,中插83-中插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静止无功发生器的双流制牵引供电系统可用于交直流供电系统并存的供电区段,也能为多制式机车提供出厂试验,减少供电设备,提高效率,并解决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问题.提出双流制供电系统的结构,根据负荷的运行工况分别研究2种运行方式的基本原理,构建负序补偿数学模型并推导静止无功发生器容量的计算式.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研究该方案中静止无功发生器的控制策略.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负荷运行工况下,双流制供电系统既能为交流负荷和直流负荷提供运行功率,也能对公共连接点处的负序进行治理,验证了补偿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静止无功发生器双流制供电系统负序电能质量控制策略

    模块化多电平铁路功率调节器接入的机车混跑车网耦合系统稳定性分析

    刘熠王跃李鹏坤冯伯乐...
    869-878,中插86-中插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铁路功率调节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railway static power conditioner,MMC-RPC)能够有效解决牵引供电系统存在的电能质量问题,但接入 MMC-RPC 对车网耦合系统低频稳定性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此问题,首先考虑频率耦合效应,基于多谐波线性化方法建立了CRH3型、CRH5型机车变流器及MMC-RPC的端口序导纳模型,并实现了不同控制策略、不同变流器负荷序导纳模型在单相静止坐标系的统一.其次,分别研究了MMC-RPC 接入牵引网前后车网耦合系统的低频振荡现象.接着,根据主导相角裕度和灵敏度指标首次定量评估了MMC-RPC 接入机车混跑系统工况下不同控制器参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调参准则以提升系统稳定性.最后基于 Matlab/Simulink 仿真和硬件在环半实物实时仿真验证了对系统稳定性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铁路功率调节器车网耦合系统机车混跑低频振荡小信号稳定性分析

    柔性直流换流站供电无源交流线路电压单环控制策略研究

    郭贤珊李云丰厉璇
    879-888,中插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比例新能源经柔性直流并网送出时无源交流线路空载加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换流站闭环运行控制存在谐振失稳风险.针对该应用场景,提出了一种具备故障限压限流和谐振抑制能力的电压单环控制策略.首先,在考虑换流站链路延时的基础上,采用常规电压单环控制方式,分析了该场景下诱发谐振失稳的关键因素.其次,考虑故障限压限流和谐振抑制需求,提出了电压前馈和电流前馈补偿控制策略,推导了故障电流与电压单环控制器限幅和电流前馈补偿等效直流增益之间的数学关系.再次,以抑制谐振为目标,从不同频率段实现了前馈补偿器参数选择范围的解析计算和优化设计.最后,采用电磁暂态仿真模型验证所给控制策略和参数解析计算与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无源交流线路柔性直流输电电压单环谐振振荡补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