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舞台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舞台
大舞台

周大明 赵惠芬

月刊

1003-1200

dawutai888@163.com

0311-66687950

050021

石家庄市兴苑街57号

大舞台/Journal Great Stag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戏剧期刊。以舞台艺术为中心,发表大中小剧本,戏剧理论和戏剧评介文章,反映当代舞台面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焦绿色发展时代主题歌颂奉献无悔人生——话剧《塞罕长歌》观后

    赵惠芬
    4-7页

    时代使命绿色赞歌——评话剧《塞罕长歌》

    杜滇峰
    8-10页

    只研朱墨作春山——话剧《塞罕长歌》观后

    孟彦军
    11-13页

    无私的追梦者——评话剧《桂梅老师》

    张川平
    14-16页

    道路抉择与民心所向的双重演绎——"十三艺节"革命历史题材演剧主题刍议

    张红武陈雪
    17-19页

    十年铁血百战身精忠报国铸英魂——观新编革命现代京剧《杨靖宇》有感

    麻立哲
    20-21页

    旷世蝶恋的高光呈现——杂技剧《化·蝶》观后

    郭晓霞
    22-24页

    悲喜萃聚珠辉玉映——新时期以来的戏曲剧本创作

    张昆昆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期以来全国戏曲剧本创作不再掣肘于政治风向,打破唯"样板戏"独尊的尴尬局面.大批才华卓荦的剧作家纷纷投入饱满的热情,密切关注现实,创作的现代戏、新编历史剧、改编传统戏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剧种舞台上绽放异彩.这些新创戏曲剧本若按演出内容和风格划分体裁,则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在时代潮流、政策指引、编剧倾向、剧种个性、行当特性等诸多因素作用下,全国戏曲剧本的创作体裁呈现出悲喜萃聚,珠辉玉映的创作格局.

    新时期剧作家戏曲创作体裁

    刍议传统戏曲的蜕变与现代戏曲的形成

    陈丽芬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传统戏曲发展到20世纪上半叶,内容与形式已经达到高度契合的完美境界.晚清时期,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政治背景推动下,传统戏曲才不得不面临着现代化的变革.为了顺应文学艺术开启民智的时代需求,中国传统戏曲改革最早在内容上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新内容注入旧形式,必然会胀破旧形式,形成戏曲内容与形式的脱离.晚清戏曲改良、梁启超的传奇创作与梅兰芳的"时装新戏"表演,都没有解决新内容与旧形式不可调和的矛盾.田汉的《白蛇传》成功探索出了戏曲现代化进程中戏曲新意识生成新形式之路,形成了现代戏曲新内容与新形式新的平衡,标志着一种有别于传统戏曲的现代戏曲的真正形成.

    传统戏剧现代戏曲内容与形式

    曲艺表演中的"心里有"

    宋赫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戏剧表演和曲艺表演中,演员的"内心体验"是非常重要的,艺人们将其称为"心里有".戏剧表演之所以要求演员对角色有充分的情绪体验,是为了塑造出内在心理与外部行为高度统一的完整形象;而曲艺表演要求演员对内容进行内心体验的作用则比较多样,曲艺表演分为"说法"和"现身"两部分,在"现身"表演中,"心里有"有助于对作品内容中艺术形象传神的展现,而在"说法"表演中,对叙述对象"心里有"也是描景状物语言组织的关键.此外,从有助于演员建立舞台自信的角度而言,"心里有"也十分必要.

    曲艺表演说法现身内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