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学杂志
动物学杂志

宋延龄

双月刊

0250-3263

journal@ioz.ac.cn

010-64807162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动物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7年创刊,是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几十年来,她以多视角的独特性和多方位的适应性,及时报道了动物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新成果,得到上至专家学者、下至平头百姓的热情关注。多年来,《动物学杂志》依托国家级科研单位,与遍及全国、奋战在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形成了由科学家、大专院校教师、博士、硕士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基层科研人员组成的强大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在动物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珍稀濒危动物、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和快讯、科技动态、综述与进展等。读者对象为动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教学、技术、管理人员及广大业余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鄱阳湖围垦区藕塘生境小天鹅与白鹤的种间关系

    丁慧芳陈青王亚芳朱仔伟...
    16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鄱阳湖是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和白鹤(Leucogeranus leucogeranus)极为重要的越冬地,它们均主要以沉水植物苦草(Vallisneria spp.)冬芽为食,且通过觅食空间生态位分化减少种间竞争.近年来,鄱阳湖苦草冬芽锐减导致大量小天鹅和白鹤由自然生境转移到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的藕塘觅食.大量小天鹅和白鹤集中在小片藕塘觅食可能导致种间竞争强度增加.因此,本研究以五星白鹤保护小区藕塘为研究地点,于2021年11月10日至25日,采用瞬时扫描法和焦点动物法调查了藕塘与白鹤混群和不与白鹤混群时小天鹅的日间行为、单次取食时间和每分钟摄食成功频次,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小天鹅日间行为主要以觅食(45.59%)、运动(17.05%)和休息(15.92%)为主.小天鹅和白鹤混群时的觅食行为比例和单次觅食时间显著高于不混群时,表明小天鹅主要通过增加觅食时间以应对种间竞争的负面影响,满足能量需求.小天鹅混群时的每分钟摄食成功频次显著高于不混群时,这可能是由于小天鹅通过摆动脚蹼或者扁平喙啄食的方式较难取食到大块莲藕,而白鹤到达藕田后,通过长喙啄碎藕块后便于小天鹅取食,进而提高了小天鹅的摄食成功率.本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被退化引起的小天鹅和白鹤的食性改变和觅食空间变化导致了物种之间竞争强度增加,在藕塘觅食的小天鹅通过增加觅食时间的方式应对种间竞争.本研究有助于评估沉水植被退化对小天鹅等珍稀濒危鸟类的潜在影响,为鸟类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南昌五星白鹤保护小区人工生境觅食时间行为节律种间竞争

    不同用足偏侧性大山雀的巢址选择对道路和建筑物分布的响应

    王心蕊努尔索力坦·恰汗陈宛珠余高阳...
    172-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行为偏侧化现象广泛存在于不同的动物类群.行为偏侧性不同的动物个体响应特定刺激的行为表现存在差异,可能会影响其适合度.探究行为偏侧化与适合度相关行为之间的联系,有助于理解行为偏侧化对物种适应自然环境能力的影响.然而,目前对不同行为偏侧性的动物个体在野外自然条件下响应特定刺激(如风险刺激)是否存在行为差异仍然知之甚少.2022年,本研究在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附近选取样地悬挂人工巢箱400个,并对利用巢箱繁殖的大山雀(Parus minor)进行了用足偏侧性测试.通过对比77只不同用足偏侧性的大山雀(雄性45只,雌性32只)巢址与人类干扰源(道路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分析了左偏侧性和右偏侧性大山雀在人为干扰环境中的巢址选择差异.结果表明,雄性大山雀的巢址与最近道路以及最近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左偏侧性和右偏侧性个体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对于雌性大山雀,繁殖起始时间越晚,左偏侧性个体和右偏侧个体所利用的巢址均离最近道路更远,但仅左偏侧性个体的巢址到最近建筑物的距离更远,而右偏侧性个体的巢址到最近建筑物的距离不变.上述结果说明,行为偏侧性差异可能会影响个体在野外环境中对人类活动干扰的响应.由于国内外在相关领域开展研究较少,本研究建议在野生动物中开展更多工作,以深入探究行为偏侧化与动物适应变化环境的相关行为之间的联系.

    行为偏侧化道路建筑物巢址选择大山雀

    新疆塔城发现红胸黑雁

    常佃学蔡新斌徐峰苟军...
    180,216页

    广东常见森林鸟类的繁殖习性记述

    李旺明邹发生
    18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6和2017年,在广东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广东同乐大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用行为观察法和微型摄像机记录了淡眉雀鹛(Alcippe hueti)、红嘴相思鸟(Leiothrix lutea)、栗颈凤鹛(Staphida torqueola)和褐顶雀鹛(Schoeniparus brunneus)等12种鸟类的繁殖习性.描述了它们的巢特征、卵重、卵大小、窝卵数及育雏等繁殖参数.研究发现:1)与历史数据相比,经过近30年的时间,在广东鼎湖山的淡眉雀鹛筑巢高度增加;2)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红嘴相思鸟的筑巢高度也增加;3)发现乌鹃(Surniculus lugubris)和棕腹鹰鹃(Hierococcyx nisicolor)将淡眉雀鹛巢中的淡眉雀鹛雏鸟移出巢外;4)发现淡眉雀鹛亲鸟将其巢中的鸟卵和雏鸟移出巢外.

    繁殖生态12种森林鸟类广东

    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勺鸡集群模式和时空活动规律

    周一凡马宝莹莫麒颖杜海红...
    190-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基于红外相机技术在天津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野生勺鸡(Pucrasia macrolopha)开展集群模式和时空活动规律研究,研究期间共筛选出野生勺鸡独立有效照片218张,从中辨认出野生勺鸡266只次.研究发现:野生勺鸡呈现7种集群模式,以一雄一雌模式为主(x2=29.722,df=6,P<0.001);野生勺鸡呈昼行性活动,冬季核密度曲线为单峰型,其余3个季节均为双峰型,其活动高峰时间为,春季07:00~09:00时和14:00~16:00时,夏季08:00~10:00时和12:00~14:00时,秋季07:00~09:00时和15:00~17:00时,冬季10:00~12:00时;勺鸡的日活动节律存在性别差异,其活动特点呈明显错峰现象,其中,秋季的日活动强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日活动曲线的重叠面积比⊿=0.665 5,P<0.001);勺鸡在春、夏、秋3个季节的活动均偏向集中在10~20 ℃温度区段和600~799 m海拔区段,而冬季的活动偏向集中在-9~0 ℃温度区段和800~999 m海拔区段,不同温度区段的活动强度(Friedman:x2=0.231,df=3,P>0.05)和不同海拔区段的活动强度(Friedman:x2=5.615,df=3,P>0.05)均无显著季节差异.本研究为今后野生勺鸡的生态监测和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红外相机技术勺鸡集群模式时空活动模式

    拉布拉多犬的母性行为水平对幼犬胆量的影响

    白静赵雪榕宋梦煜郭怡君...
    199-2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母性行为是动物以维持幼崽的生存及生理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基本行为,母性行为作为重要的早期经历对动物的个体发展有深远影响.动物的行为在时间和环境中具有一致性,多个行为特征的一致性加权被称为气质特征,气质特征的差异是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能否顺利通过培训成为导盲犬的决定性因素.其中,胆量是决定导盲犬培训成功与否的重要气质特征.本研究以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的拉布拉多种犬及幼犬为研究对象,探究母性行为水平对幼犬胆量的影响.本研究通过视频观察记录拉布拉多犬哺乳期前21 d的母性行为变量时长,对在哺乳区内、身体接触、哺乳和舔舐幼犬4项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将7只实验犬分为母性行为高水平与低水平两组.对两组犬生产的共54只幼犬于6~8周龄时进行幼犬胆量行为测试,根据胆量行为测试的评分标准对幼犬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分,统计分析母性行为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其幼犬的胆量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母性行为低水平组的幼犬在胆量测试中面对陌生环境、突然出现的响声刺激、突然打开的雨伞刺激以及陌生人的游戏邀请时均表现出更大的胆量.在被动测试中,母性行为低水平组幼犬的探索潜伏时长显著短于母性行为高水平组幼犬(P<0.05),探索范围显著大于母性行为高水平组幼犬(P<0.05),紧张程度极显著低于母性行为高水平组幼犬(P<0.01);在金属响声测试中,母性行为低水平组幼犬的惊吓反应(P<0.01)和紧张程度(P<0.01)均极显著低于母性行为高水平组幼犬;在雨伞测试中,母性行为低水平组幼犬的紧张程度显著低于母性行为高水平组幼犬(P<0.05);在玩具测试中,母性行为低水平组幼犬的玩耍兴趣显著高于母性行为高水平组幼犬(P<0.05),紧张程度显著低于母性行为高水平组幼犬(P<0.05);在斜坡隧道测试中,母性行为低水平组幼犬的紧张程度显著低于母性行为高水平组幼犬(P<0.05),通过斜坡的用时短于母性行为高水平组幼犬,但经统计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的结论为低母性行为水平带给幼犬强度适当的早期生活压力,使幼犬面对新环境刺激时表现出更好的适应能力和较大的胆量.本研究为工作犬种犬的筛选提出新的建议:母性行为水平低的种犬对幼犬胆量的发展有更好的影响.

    拉布拉多犬母性行为胆量

    滇绒鼠在四川的分类与分布厘定

    王旭明刘明赵送萍刘莹洵...
    210-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9 至 2023 年,在四川省珙县(104°50′05"E,27°54′27"N,海拔 1 331 m)和叙永县(105°32′05"E,28°13′51"N,海拔1 370 m)分别采集到2号和4号绒鼠类成体标本.这些标本个体较小,尾长约为体长的41%,形态鉴定属于滇绒鼠(Eothenomys eleusis).对所采标本的Cyt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从GenBank下载的绒鼠属物种序列构建贝叶斯基因树,结果显示:所采标本与滇绒鼠指名亚种(E.e.eleusis)聚为一个支系(贝叶斯后验概率为1.0),遗传距离为0.8%,与滇绒鼠aurora亚种(E.e.aurora)的遗传距离为2.5%.根据标本形态、头骨特征,结合分子生物学证据,确定所采6号标本为滇绒鼠,是该物种在四川省的首次确认分布记录.标本现存于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动物标本馆(编号分别为 SAF19843、SAF19844、SAF220125、SAF220131、SAF23176 和 SAF23177).

    滇绒鼠绒鼠属分类与分布四川省

    中国大鲵幼体的性别分子鉴定与性腺形态

    龙群妹唐志哲唐家兴张海成...
    217-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雌雄幼体的性腺发育特征,确定适合的性别分子鉴定方法,对15尾5月龄和17尾17月龄养殖个体进行形态测量、解剖观察、性腺组织切片及PCR扩增雌性特异DNA片段.结果发现,引物adf225和adf340的扩增效果好,判定5月龄个体8雌7雄;17月龄个体8雌9雄,与依据性腺形态结构区分的结果一致.体视显微镜下5月龄幼体中肾腹侧有两条半透明细条状的原始生殖嵴;组织切片显示生殖细胞形态分化不明显.17月龄卵巢波浪状弯曲,有颗粒感,精巢呈光滑的白条状,形态分化明显;组织切片显示,卵巢分化出体积较大的卵母细胞,同时保留原始卵泡,精巢分化出生精小叶和精原细胞、支持细胞.外形测量显示,5月龄与17月龄性二型不明显,不能根据外形判断性别.本研究确定了大鲵幼体性别分子鉴定的最佳引物,可用于养殖过程中雌雄选配,以节约资源.

    中国大鲵幼体性腺分子鉴定解剖学实验

    浙江安徽交界处(淳安-黄山)张树蛙属物种归属问题初探

    洪飞虞磊韩杰方杰...
    225-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安徽树蛙(Zhangixalus zhoukaiyae)与丽水树蛙(Z.lishuiensis)自发表以来一直存在分类争议.为进一步探讨这两个物种的分类问题,本研究在浙江省和安徽省交界处(浙江淳安-安徽黄山)开展了长期的野外监测,采集到张树蛙属标本5号,并将该5号标本与安徽树蛙及丽水树蛙模式产地标本进行形态学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上述5号标本形态差异小,与安徽树蛙及丽水树蛙模式标本进行比较后,未发现显著形态学差异.基于16S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样本与安徽树蛙和丽水树蛙模式标本序列聚成一单系支;本研究样本与安徽树蛙模式标本遗传距离1.3%,与丽水树蛙模式标本遗传距离0.8%.基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厘清了丽水树蛙和安徽树蛙的分类争议,丽水树蛙可能是安徽树蛙的同物异名,它们应为不同的地理种群,彼此之间尚未达到种间差异水平.

    浙江省安徽省安徽树蛙丽水树蛙

    海南脆蛇蜥的分类地位研究

    李茂金王英永王力军汪继超...
    23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南脆蛇晰(Dopasia hainanensis Yang,1983)为杨戎生根据1号来自海南吊罗山的标本命名,其形态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少有人研究.2018年至2019年间,作者获赠2号来自海南脆蛇蜥模式产地的标本和1号来自脆蛇蜥(D.harti)模式产地的组织样.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线粒体Cytb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两地样本Cyt b基因序列的遗传距离很近(仅有4.96%),且形态差异不明显,难以找到典型鉴别特征.本文研究成果支持海南脆蛇蜥和台湾脆蛇蜥(Ophisaurus formosensis)为脆蛇蜥的同物异名,同时认为越南的"海南脆蛇蜥"可能为一未描述的新种或新亚种.鉴于脆蛇蜥种下遗传差异较大,其种下关系亟待进一步研究.

    蛇蜥科脆蛇蜥海南脆蛇蜥同物异名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