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学杂志
动物学杂志

宋延龄

双月刊

0250-3263

journal@ioz.ac.cn

010-64807162

100101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

动物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7年创刊,是中国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办的综合性的学术刊物,亦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几十年来,她以多视角的独特性和多方位的适应性,及时报道了动物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新动向、新成果,得到上至专家学者、下至平头百姓的热情关注。多年来,《动物学杂志》依托国家级科研单位,与遍及全国、奋战在科研一线的专家学者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形成了由科学家、大专院校教师、博士、硕士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基层科研人员组成的强大稳定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在动物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珍稀濒危动物、技术与方法、研究简报和快讯、科技动态、综述与进展等。读者对象为动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教学、技术、管理人员及广大业余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非损伤取样法的林麝微卫星遗传多样性分析

    王喆闫利平鲁冠杰高云云...
    408-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了保护野生林麝种群、满足中医药等行业对天然麝香的需求,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工饲养林麝.维持高的遗传多样性是实现饲养林麝种群可持续增长并放归野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筛选可用于粪便DNA扩增的林麝四碱基微卫星位点,并评估陕西凤县2个饲养林麝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搜集文献,共获得25个林麝四碱基微卫星位点,其中19个可从粪便DNA中稳定扩增,且基因分型峰型较好,能用于后续分析,与前人研究相比增加了 13个粪便DNA微卫星位点.利用19个微卫星位点,对陕西凤县富民和海兴2个饲养林麝种群共计95只林麝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7个位点多态信息含量超过0.5,为高多态性位点,10个位点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本研究中的95只林麝共存在99个等位基因,有效等位基因总数为43.880 5,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930 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428 3,表明陕西饲养林麝种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49 4,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467 5,观测杂合度低于期望杂合度,种群存在近交的趋势.富民麝场饲养林麝遗传多样性高于海兴麝场,2个种群的遗传分化较小,有较大的基因流,所有林麝个体共来源于4个基因簇,富民麝场的林麝主要来自于1和2基因簇,海兴麝场的林麝主要来自于3和4基因簇.

    林麝非损伤取样法粪便DNA微卫星遗传多样性

    浙江庆元发现半叶趾虎属蜥蜴

    朱滨清高朔郭伟波吴延庆...
    418-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11月在浙江省庆元县贤良镇采集到10只半叶趾虎属(Hemiphyllodactyylus)蜥蜴,经形态比对和分子系统分析鉴定为香港半叶趾虎(H.hongkongensis),为浙江省爬行动物分布新记录种.标本体型较小,头体长大于尾长,颏鳞5或6枚,背鳞13~15行,腹鳞9或10行,第H-V指、趾扩展部攀瓣式分别为3(4)-4-4-4、3(4)-4(5)-4(5)-4(5),雄性具连续的肛前孔和股孔24或25个.浙江庆元的标本在形态特征上与香港半叶趾虎地模标本基本一致.基于线粒体ND2基因进行贝叶斯系统发育分析,浙江庆元的标本与香港半叶趾虎地模标本的序列聚成单系支,支持率达0.99,并且两者间的未校正遗传距离仅为1.6%~1.7%,确定浙江庆元的标本为香港半叶趾虎.这是半叶趾虎属在浙江省的首次记录,说明该属物种可能有更大的分布范围.

    半叶趾虎属浙江省庆元县新记录属

    河北滦河口连续二年发现松江鲈

    何萍田晨王德旺徐杰...
    429-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是一种降海洄游的浅海繁殖肉食性鱼类,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在我国,松江鲈的历史分布区主要在黄海、渤海、东海沿岸及通海河流,但近年文献观点认为松江鲈已在渤海区域消失.2022年7月、2023年7月和10月分别在河北滦河口记录到1尾、19尾和1尾松江鲈.通过对标本进行线粒体细胞色素6(Cytb)基因测序,与NCBI数据库已有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物种为松江鲈.本文梳理了我国沿海松江鲈的历史和现状分布记录以及增殖放流情况.根据河北省渤海海区松江鲈以及滦河口鱼类的文献记录,松江鲈历史分布区主要在北戴河和秦皇岛海域,滦河口仅有1次早期文字记录和1次2010年的调查记录.尚未发现渤海沿岸有松江鲈增殖放流活动的报导.此次在滦河口连续两年调查到松江鲈,说明在该水域存在繁殖性洄游群体.滦河口存在松江鲈,可能与洄游通道畅通、入海断面水质多年维持地表水水质Ⅱ类且近海水质清洁(海水水质一类或二类)以及捕捞压力较轻有关.建议进一步跟踪监测滦河口松江鲈的洄游范围、繁殖地和种群动态并严格实施保护.

    松江鲈滦河口洄游鱼类线粒体色素6基因测序

    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暗褐彩蝠

    石红艳傅晓雪谢慧娴王涛...
    438-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8月,本项目组在四川千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集到1只彩蝠属(Kerivoula)雄性成体蝙蝠,其前臂长29.95 mm,全身被覆密而柔软的暗褐色长毛,耳廓圆,呈漏斗状.采用Pettersson D1000X超声波探测仪录制该蝙蝠的声波,并通过BatSound3.3软件分析声波特征.其回声定位声波为调频型(FM),飞行时声脉冲频率从(231.4±8.5)kHz下调至(88.8±1.9)kHz,主频率集中在(118.7±2.3)kHz.同时基于COI、Cytb和Rag2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综合外形特征、形态测量数据、声波特征及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将此蝙蝠鉴定为暗褐彩蝠(K.furva).此发现证实了四川省内有暗褐彩蝠这一稀有物种的分布.

    翼手目(蝙蝠)暗褐彩蝠四川新记录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无人机遥感影像水鸟自动识别

    林海高大中张童崔国发...
    450-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鸟监测是了解水鸟种群和分布动态、开展水鸟和湿地保护的基础,但该活动耗时耗力.近年来,随着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发展,使用小型无人机获得高分辨率的水鸟遥感影像已经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卷积神经网络提供了一种快速识别无人机遥感图像中的鸟类的方法.我们尝试结合两种技术,使用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与YOLOv3识别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人机遥感影像中的大型水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模型检测拍摄到的鸭属鸟类,包括绿翅鸭(Anas crecca)和罗纹鸭(A.falcata)的结果平均精度达到0.93,精度达到90.83%,召回率达到93%;检测小天鹅(Cygnus columbianus)的结果平均精度达到0.91,精度达到84.38%,召回率达到84.00%.结果表明,将无人机遥感技术与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可以快速统计水鸟数量,在种群监测工作中具有应用潜力.

    水鸟无人机种群监测卷积神经网络

    晚清及民国时期白鲟的研究

    王子煜
    460-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回顾了晚清及民国时期白鲟(Psephurus gladius)的研究史,同时也简单回顾了我国早期的鱼类学史.晚清及民国时期我国的鱼类学研究经历了由西方到中方的转变,白鲟的研究也经历了同样的历程.在晚清及民国时期,白鲟还是长江中一种常见鱼类,因其独特的外观和巨大的体形而闻名于西方.由于晚清时期我国的鱼类学研究尚未起步,最早由西方学者开展了对白鲟的形态学、分类学及解剖学方面的研究.同时,一批来华的西方人在其著作和游记中记述了他们所见的白鲟,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宝贵的文献资料.民国时期我国建立了自己的生物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和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启了对本国鱼类的研究,其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提升国家地位上亦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最早对白鲟的研究也始于这两个机构.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二者迁至重庆北碚进行大后方的鱼类学调查研究,其中也有一些关于白鲟的报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鱼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白鲟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晚清及民国白鲟鱼类学史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国立中央研究院

    江苏南通通州湾是中华凤头燕鸥繁殖后期的迁徙停歇地

    信誉张再峰陈功章麟...
    479页

    湖北神农架发现红交嘴雀

    喻杰王耀喻珺頔周友兵...
    4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