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直接法与替代法评价比格犬饲粮中鸡肉粉的有效能值

    张乔儒孙皓然彭章蓉张海华...
    1231-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比较直接法与替代法测定鸡肉粉在成年雌性比格犬饲粮中的有效能值.选用6只体重为(9.67±0.52)kg的12月龄雌性比格犬,采用5×6的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设置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犬.直接法采用100%鸡肉粉饲粮(100%组);替代法饲喂基础饲粮(0组)和3个试验饲粮,3个试验饲粮分别以15%(15%组)、30%(30%组)、45%(45%组)的鸡肉粉替代基础饲粮.试验分5期进行,每期10 d(预试期3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100%组饲粮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粗脂肪、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替代法各组饲粮(P<0.05).粗纤维表观消化率为100%组>45%组>30%组>15%组>0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30%组与45%组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2)100%组饲粮的消化能、代谢能显著高于替代法各组饲粮(P<0.05);但代谢能与消化能比值显著低于替代法各组饲粮(P<0.05).各组间净能、净能与代谢能比值差异不显著(P>0.05).3)对于原料鸡肉粉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测定以及能值评定,替代法计算所得的30%组与45%组干物质、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以及消化能与净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鸡肉粉代谢能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100%组与45%组净能与代谢能比值分别为86.24%和80.10%,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30%组(P<0.05).4)100%组犬粪便含水量与粪便评分均显著高于替代法组(P<0.05),其中粪便评分为4.63,代表出现腹泻.45%组粪便评分(3.50)显著高于30%组(2.90)(P<0.05),同样对动物健康存在潜在危害.综上所述,在比格犬中使用直接法与替代法测定鸡肉粉的有效能值时,不同方法和不同替代比例显著影响评价结果,本试验条件下,测定犬粮中鸡肉粉的有效能值适宜的替代比例为30%.

    宠物食品比格犬直接法替代法鸡肉粉有效能值

    嗜酸乳杆菌分离成分对中华田园犬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影响

    毛爱鹏孙皓然周宁郭肖兰...
    1241-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嗜酸乳杆菌分离成分对中华田园犬体重、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短链脂肪酸(SCFA)含量的影响.选择24只初始体重为(4.80±0.91)kg的中华田园犬,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在采食基础饲粮后,4组犬分别经口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Ⅰ组,对照组)、嗜酸乳杆菌菌体(Ⅱ组)、嗜酸乳杆菌无细胞上清液(CFS)(Ⅲ组)和嗜酸乳杆菌菌液(Ⅳ组).预试期3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1)各组犬各阶段体重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平均日增重、增重率和总增重最高,但与其他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2)Ⅱ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且其他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Ⅲ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Ⅳ组血清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4)与Ⅰ组相比,Ⅲ组粪便中乙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Ⅲ组和Ⅳ组粪便中丁酸和异戊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提示,嗜酸乳杆菌CFS有助于增强中华田园犬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而嗜酸乳杆菌菌液对机体脂质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嗜酸乳杆菌中华田园犬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短链脂肪酸

    辣蓼黄酮乙酸乙酯部分抑制炎症因子产生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蛋白磷酸化调节猪圆环病毒2型诱导的炎症反应

    陈奇韦玉衡谢小东赵怡...
    1250-1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辣蓼黄酮乙酸乙酯部分(FEA)抵御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细胞)诱导的炎症反应的分子机理.试验共设置7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PCV2感染组、脂多糖阳性对照组、芦丁阳性对照组和FEA药物组(25、50和100 μg/mL),每组4个重复.检测不同浓度FEA作用3D4/2细胞后的细胞活性;接种PCV2后,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及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活性;定量PCR检测COX-2、IL-6、IL-10、原癌基因(c-myc和c-fos)、氨基酸端激酶(c-jun)、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AP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p38 MAPK、ERK1/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25、50和100 μg/mL的FEA对3D4/2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P>0.05).与PCV2感染组相比,25、50和100 μg/mL FEA药物组的IL-6、IL-10和IFN-γ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5和100μg/mL FEA药物组的COX-1和COX-2活性显著降低(P<0.05),25、50和100 μg/mL FEA药物组的IL-6、IL-10、COX-2和c-f os的mRNA相 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 或 P<0.01),25 和 100 μg/mL FEA 药物组的 c-jun、c-myc、MAPK 和 ERK 的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5、50和100μg/mL FEA药物组的p38 MAPK、ERK1/2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由此可见,FEA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并抑制p38 MAPK和ERK1/2蛋白磷酸化而调节PCV2诱导的3D4/2细胞的炎症反应.

    炎症猪圆环病毒2型辣蓼黄酮

    线粒体调控在玉米赤霉烯酮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联合染毒诱导仔猪睾丸支持细胞内质网途径凋亡中的作用

    陈佳雯海思娆马立裘知...
    1261-1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线粒体在玉米赤霉烯酮(ZEA)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联合染毒诱导仔猪睾丸支持细胞(SCs)内质网途径凋亡中的调控作用机制.将对数生长期仔猪SCs分为对照、ZEA+DON、线粒体分裂抑制因子-1(Mdivi-1)和ZEA+DON+Mdivi-1 4个处理,处理24 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存活率,采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超微结构、线粒体及内质网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细胞内质网途径凋亡相关基因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和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α(eIF2α)mRNA相对表达量,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质网途径凋亡相关蛋白PERK、ATP4、CHOP和eIF2α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1)与ZEA+DON处理相比,添加Mdivi-1可极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缓解细胞、线粒体及内质网结构损伤.2)与对照处理相比,Mdivi-1处理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ZEA+DON处理和ZEA+DON+Mdivi-1处理细胞凋亡率极显著提高(P<0.01);但与ZEA+DON处理相比,ZEA+DON+Mdivi-1处理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3)与对照处理相比,ZEA+DON 处理和 ZEA+DON+Mdivi-1 处理 PERK、ATF4、CHOP 及 eIF2α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极显著提高(P<0.01);但与ZEA+DON处理相比,ZEA+DON+Mdivi-1处理PERK、ATF4、CHOP、eIF2α mRNA相对表达量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由此可知,线粒体通过内质网途径在ZEA与DON联合染毒仔猪SCs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干预该过程可为霉菌毒素的生殖毒性危害解除提供新思路.

    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仔猪睾丸支持细胞线粒体内质网途径凋亡

    运输前灌服谷氨酰胺对运输应激雏鸡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汝杰李明晔孙泽威仲庆振...
    1270-12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运输前灌服谷氨酰胺(Gln)对运输应激雏鸡肠黏膜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坏死性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相近且健康的1日龄爱拔益佳(AA)肉鸡300羽,随机分为5个组(A、B、C、D和E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2羽.A、B组运输前灌服1 mL生理盐水,C、D和E组运输前分别灌服1 mL质量分数为0.50、0.75和1.00 g/kg的Gln.灌服均在雏鸡出壳后1 h内完成,灌服结束后A组不做运输应激处理,B、C、D和E组以70 km/h的速度运输应激5 h.结果表明:1)与A组相比,B、C、D和E组空肠线粒体跨膜电位及烟酰胺腺嘌吟二核苷酸(NAD+)、ATP含量显著降低(P<0.05),线粒体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吟二核苷酸(NADH)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和E组空肠线粒体跨膜电位、ATP含量显著增加(P<0.05),线粒体NADH含量显著降低(P<0.05);D和E组线粒体NAD+含量显著增加(P<0.05).2)与A组相比,B、C、D和E组空肠黏膜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IPK3)和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和E组空肠黏膜RIPK1、RIPK3和MLK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5 h的运输应激导致雏鸡空肠线粒体损伤,加快肠黏膜细胞凋亡进程,而运输前灌服Gln可有效缓解由运输应激造成的上述不利影响,且以灌服剂量为0.75 g/kg时效果较好.

    运输应激谷氨酰胺线粒体坏死性凋亡

    维生素A对一氧化氮诱导损伤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内乳蛋白合成下降的缓解作用

    李愿闫素梅刘锦涛杨青苗...
    1279-1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添加维生素A对一氧化氮(NO)诱导损伤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内乳蛋白合成下降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DETA/NO)作为氧化应激源,将第3代BMECs随机分为9组,分别为对照组(CON 组)、NO 损伤组(NO 组)和 NO 损伤+不同浓度(0.05、0.10、0.20、0.50、1.00、2.00、4.00 μg/mL)维生素 A 预保护组(NA0.05、NA0.1、NA0.2、NA0.5、VA1、VA2 和 NA4 组),每组4个重复.待细胞生长融合至80%~90%后,使用无血清培养基饥饿培养12 h后,CON组不添加维生素A和DETA/NO继续培养30 h;NO组不添加维生素A培养24 h后,再添加1 000 μmol/L的 DETA/NO 继续培养 6 h;NA0.05、NA0.1、NA0.2、NA0.5、VA1、VA2 和 NA4 组分别添加 0.05、0.10、0.20、0.50、1.00、2.00、4.00 μg/mL 的维生素 A 培养 24 h 后,再添加1 000 μmol/L DETA/NO继续培养6 h.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NO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以及细胞内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S6K1)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含量以及αs1-酪蛋白(CSN1S1)、β-酪蛋白(CSN2)、κ-酪蛋白(CSN3)、mTOR、S6K1、真核起始因子4E(eIF4E)、真核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STAT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诱导型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活性氧(ROS)和NO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NO组相比,NA0.2~NA4组TrxR、CAT、GPx活性与T-AOC显著升高(P<0.05);NA0.2~NA1组CSN1S1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NA1组S6K1活性和GPx1、CSN2和酪氨酸激酶2(JAK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NO和ROS含量显著下降(P<0.05);NA4组mTOR、S6K1、4EBP1和eIF4E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iNOS活性显著下降(P<0.05);NA2、NA4组mTOR含量、TrxR和STAT5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综上可知,NO诱导损伤BMECs后导致其细胞活力、抗氧化能力和乳蛋白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基因表达的下降;维生素A对NO诱导损伤的BMEC内乳蛋白合成下降有缓解作用,其效果以0.20~2.00 μg/mL较好,尤以1.00 μg/mL最好.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维生素A氧化损伤乳蛋白

    茶黄素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促进小鼠乳腺肿瘤细胞凋亡

    田朋谢维娜丁红研单兴根...
    1288-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茶黄素促进小鼠乳腺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采用不同浓度[0(A组)、48(B组)、88(C组)、128 μmol/L(D组)]茶黄素处理小鼠乳腺肿瘤细胞(C-127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活性与坏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半胱氨酸特异性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B淋巴细胞瘤-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的mRNA相对表 达量,Western Blot法 检 测 活 化 后 的Caspase-3(Cleaved-Caspase-3)、PI3K、Akt、Bcl-2 和 Bax 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与 A 组相比,B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C组、D组细胞存活率极显著降低(P<0.01).2)与A组相比,B组、C组、D组细胞凋亡率极显著升高(P<0.01).3)与A组相比,B组Akt的mR-NA 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PI3K、Bcl-2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Caspase-3、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C组和D组PI3K、Bcl-2和Akt的mR-NA 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Caspase-3和Bax的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4)与A组相比,B组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Cleaved-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C组和D组Cleaved-Caspase-3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PI3K、Akt、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5)荧光显微镜和透视电镜观察可见,随着茶黄素浓度的升高,细胞活性逐渐降低,坏死细胞逐渐增多,线粒体变大,线粒体嵴增多;染色质浓缩分布在核膜周围或一侧,呈眼球状;自噬体内吞噬线粒体、内质网和一些细胞内的胞质成分,再与细胞膜融合后,形成凋亡小体.综上所述,茶黄素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促凋亡基因的表达,降低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小鼠乳腺肿瘤细胞凋亡,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并且,随着茶黄素浓度的增大,茶黄素促进小鼠乳腺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增强.

    C-127细胞茶黄素细胞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

    大麻二酚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范港黄鑫张伟伟邵淑丽...
    1298-1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大麻二酚(CBD)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以小鼠乳腺上皮细胞系HC11作为培养细胞.利用MTT法筛选CBD的最佳作用浓度,最终选择2、4、6μmol/L CBD作为后续试验的作用浓度.分别用1 μg/mL LPS单独处理,2、4、6 μmol/L CBD与1 μg/mL LPS共处理HC11细胞,并设不进行药物处理的对照组,处理24 h后分别检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抗氧化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1 μg/mL LPS处理后HC11细胞内活性氧(ROS)大量生成,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LPS组相比,2、4、6 μmol/L CBD预处理后HC11细胞内ROS含量明显下降,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6 μmol/L CBD的效果最为显著.2)与对照组相比,1 μg/mL LPS处理后HC11细胞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极显著降低(P<0.01).与LPS组相比,2 μmol/L CBD预处理显著或极显著提高HC11细胞内SOD活性和T-AOC(P<0.05或P<0.01),而GSH-Px活性则无显著变化(P>0.05);4、6 μmol/L CBD预处理则均能极显著提高HC11细胞内GSH-Px、SOD活性和T-AOC(P<0.01).3)与对照组相比,1 μg/mL LPS处理后HC11细胞内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1(HO-1)和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或P<0.01);加入不同浓度CBD与LPS共处理时,与LPS组相比,Nrf2、HO-1、NQO1和SOD1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4)与对照组相比,1 μg/mL LPS处理后HC11细胞内Nrf2、HO-1、NQO1和SOD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加入不同浓度CBD与LPS共处理时,与LPS组相比,Nrf2、HO-1、NQO1和SOD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或P<0.01).综上所述,在LPS诱导的小鼠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适宜浓度的CBD可以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促进抗氧化酶HO-1、NQO1和SOD1的表达,清除细胞内过多的ROS和MDA,从而对LPS诱导的细胞氧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大麻二酚脂多糖乳腺上皮细胞氧化损伤Nrf2信号通路

    短链菊粉与高脂饲粮对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清葡萄糖含量及盲肠微生物区系关联性的影响

    冯焱蒙爱冯江浩薛智权...
    1308-13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短链菊粉与高脂饲粮对不同基因型小鼠血清葡萄糖含量及盲肠微生物区系关联性的影响.将8周龄40只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与40只雄性瘦素(Leptin)基因敲除小鼠分为8组,每组10只,单笼饲养.1~4组为野生型小鼠的不同处理组:野生型对照组(CT组)、野生型+10%短链菊粉组(CI组)、野生型+高脂组(CH组)、野生型+高脂+10%短链菊粉组(CHI组);5~8组为Leptin基因敲除小鼠的不同处理组:Leptin基因敲除对照组(OT组)、Leptin基因敲除+10%短链菊粉组(OI组)、Leptin基因敲除+高脂组(OH组)、Leptin基因敲除+高脂+10%短链菊粉组(OHI组).试验期为8周,期间监测采食量与体增重.于第8周腹腔注射葡萄糖,注射后15、30、60和120 min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之后脱臼处死,测定体重与体长,取肝脏、生殖腺脂肪称重.取盲肠段及内容物测定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果表明:1)第12天CHI组体重显著低于CI组(P<0.05),第42~54天CH组体重显著低于CI组(P<0.05),Leptin基因敲除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型组体重均显著低于Leptin基因敲除组(P<0.05).野生型组肥胖系数、肝重比基本低于Leptin基因敲除小组,OHI组的肝重比显著高于OI组和OT组(P<0.05).2)30 min时,CH组和CHI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CT组和CI组(P<0.05);60 min时,OH组和OHI组血清葡萄糖含量分别显著高于OT组和OI组(P<0.05).3)盲肠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与肝重比和Lee's指数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未命名梭菌纲_UCG-014 属(norank_f_norank_o_Clostridia_UCG-014)和杜博西拉属(Dubosiella)相对丰度分别与肝重比和Lee's指数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血清葡萄糖含量与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拉克氏梭状芽孢杆菌属(Lachnoclostridium)、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和杜博西拉属相对丰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毛螺菌科_NK4A136群(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未命名梭菌纲_UCG-014属和未命名穆里巴库莱科(norank_f_Muribaculaceae)相对丰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所述,高脂饲粮能够显著提高肠道内菌群代谢通路的强度,且在Leptin基因敲除小鼠中更为明显,短链菊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能量代谢通路的提高,优化菌群结构.

    短链菊粉高脂饲粮Leptin基因敲除血清葡萄糖微生物区系

    榆荚仁黄酮对慢性睡眠剥夺小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李浩雨徐兴军李雪涵张泽鹏...
    1321-1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榆荚仁黄酮对睡眠剥夺小鼠的抗氧化作用.将42只4周龄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6只.使用改良多水平台睡眠剥夺法构建慢性睡眠剥夺模型,造模成功后灌胃28 d.低、中、高浓度榆荚仁黄酮组每天分别灌胃30、60、120 mg/kg的榆荚仁黄酮,空白对照组(不再进行睡眠剥夺)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等量的褪黑素,模型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对照组灌胃等量的0.5%CMC-Na溶液.结果表明:1)低、中、高浓度榆荚仁黄酮组大脑和肝脏中血红素氧合酶-1(HO-1)、还原型辅酶Ⅰ(Ⅱ)醌氧化还原酶1(NQO1)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P<0.05),低、中浓度榆荚仁黄酮组肠道中HO-1、NQO1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P<0.05).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血清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阳性对照组及低、中、高浓度榆荚仁黄酮组大脑、肝脏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QO1和HO-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及中、高浓度榆荚仁黄酮组肠道Nrf2、NQO1和HO-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和CMC-Na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榆荚仁黄酮可提高慢性睡眠剥夺小鼠大脑、肝脏、肠道中HO-1、NQO1活性和Nrf2、HO-1、NQOl mRN A相对表达量,改善慢性睡眠剥夺小鼠氧化应激损伤.

    榆荚仁黄酮睡眠剥夺基因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