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饲料中添加磺胺甲恶唑和土霉素对团头鲂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孙盛明陈健翔朱悦洁卢泽宇...
    2316-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添加磺胺甲恶唑(SMZ)和土霉素(OTC)对团头鲂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能力和组织结构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3.20±0.09)g的健康团头鲂幼鱼270尾,随机分成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对照组饲喂不添加抗生素的基础饲料,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20%磺胺甲恶唑(SMZ组)和0.25%土霉素(OTC组).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SMZ组和OTC组团头鲂幼鱼的存活率、脏体比和肝体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率和饲料效率显著降低(P<0.05).2)SMZ组和OTC组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SMZ组和OTC组的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SMZ组和OTC组的肠道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组织切片观察表明,SMZ组和OTC组团头鲂幼鱼肠道组织出现小肠绒毛形状不规则且杯状细胞减少现象,肝脏组织则出现部分细胞胞浆疏松或空泡状现象.综上所述,饲料中添加过量的抗生素会抑制团头鲂幼鱼的生长和抗氧化能力,并不同程度地改变肝脏和肠道组织结构.

    抗生素团头鲂生长抗氧化能力组织结构

    酵母水解物对青鱼幼鱼生长性能、肌肉品质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

    蒋敏敏叶金云邵仙萍林一帆...
    2326-2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酵母水解物(YHY)对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幼鱼生长性能、全鱼及肌肉氨基酸组成以及肝胰脏抗氧化指标和组织形态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0%、1.5%、2.0%和2.5%的YHY,配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YHY0(对照)、YHY0.5、YHY1.0、YHY1.5、YHY2.0和YHY2.5].选择初始体重为(5.53±0.14)g的青鱼幼鱼72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在室内循环水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青鱼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蛋白质效率(PER)上升后逐渐平缓.YHY1.5和YHY2.0组SG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YHY2.5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YHY1.5、YHY2.0和YHY2.5组P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YHY对青鱼幼鱼全鱼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在YHY2.5组达到最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HY添加水平对青鱼幼鱼肌肉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YHY2.0和YHY2.5组肌肉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YHY显著增加了青鱼幼鱼全鱼以及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以及呈味氨基酸含量(P<0.05),同时,显著提高了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酸价(AAS)、化学价(CS)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P<0.05).4)青鱼幼鱼肝胰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YHY添加水平为1.5%时,青鱼幼鱼肝胰脏的T-AOC及T-SOD活性均达到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HY对青鱼幼鱼肝胰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有利于改善肝胰脏细胞空泡化现象.综上所述,基于SGR和PER的数据分析,在饲料中添加1.57%~2.02%的YHY能提高青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同时,YHY能提高青鱼幼鱼全鱼及肌肉的氨基酸含量、肝胰脏抗氧化指标,改善肌肉品质,并且不会对青鱼幼鱼的肝胰脏组织形态产生不良影响.

    酵母水解物青鱼生长性能氨基酸肌肉品质肝胰脏抗氧化酶组织形态

    饲料不同糖水平对梭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体组成的影响

    刘涛王跃斌韩涛徐含颖...
    2342-2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糖水平对梭鱼(Liza haematocheila)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配制6种不同糖水平(0.50%、8.50%、16.50%、24.50%、32.50%和40.50%)的等氮等脂饲料.选取初始体重为(3.44±0.15)g的梭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进行为期56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1)随着饲料糖水平升高,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以及肠脂比(IPF)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P<0.05);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日摄食量(DFI)、饲料系数(FCR)(P<0.05).2)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日氮摄入(DNI)、日能量摄入(DEI)和日脂肪摄入(DLI)(P<0.05);日氮获得(DNG)、日能量获得(DEG)和日脂肪获得(DLG)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出现显著变化(P<0.05),三者的变化趋势相似,都在0.50%~32.50%组呈上升趋势.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氮保留(NR)、脂肪保留(LR)、能量保留(ER)(P<0.05),均在32.50%组有最高值.3)饲料不同糖水平未对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粗脂肪含量在0.50%~32.50%组有上升趋势.4)饲料不同糖水平显著影响肠道脂肪酶(LPS)活性(P<0.05);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肠道淀粉酶(AMS)活性在0.50%~24.50%组显著上升(P<0.05).5)随着饲料糖水平的升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在16.50%~40.50%组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未随饲料糖水平的升高呈显著变化(P>0.05),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在0.50%~32.50%组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在0.50%~24.50%组呈上升趋势(P>0.05).基于WGR和FCR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梭鱼幼鱼饲料的适宜糖水平为35.00%~38.18%.

    梭鱼糖水平生长性能体组成

    宠物级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鳝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曹晓莉钟蕾戴振炎胡亚军...
    2352-2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宠物级鸡肉粉替代鱼粉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生长性能、肠道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宠物级鸡肉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中0(P-PBM0组,作为对照组)、15%(P-PBM15组)、30%(P-PBM30组)、45%(P-PBM45组)、60%(P-PBM60组)的鱼粉,配制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选取900尾初始体重为(26.67±0.05)g的黄鳝,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显示:随着宠物级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的升高,黄鳝的增重率呈下降趋势,饲料系数呈上升趋势,P-PBM45、P-PBM60组的增重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同时P-PBM60组的饲料系数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各替代组黄鳝的体成分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替代组黄鳝肠道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当替代比例超过45%时,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素氮、补体3、补体4含量以及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P-PBM60组血清中白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得出,本试验条件下,宠物级鸡肉粉替代鱼粉比例不超过45%时,对黄鳝的生长性能以及生理功能无负面影响.

    宠物级鸡肉粉黄鳝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血清生化指标

    不同饲料对小龙虾日摄食率、消化率、生长及肌肉品质的影响

    黄春红梁洲勇陈蕴郭慧...
    2361-2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开发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饲料资源,采用消化试验研究了小龙虾对8大类共计30种饲料的日摄食率和消化率,并采用稻田养殖模式生长试验研究了日摄食率和消化率均较高的土豆、红薯、黄豆、黑米、猪肝和草鱼肝对小龙虾的养殖效果.消化试验结果表明:小龙虾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日摄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动物类、配合饲料类、水果类、谷类、根茎瓜类、豆类、叶菜类、野草类;对不同种类饲料的消化率由高到低则依次为水果类、根茎瓜类、动物类、谷类、叶菜类、配合饲料类、豆类、野草类.结果表明:土豆组、红薯组和黄豆组小龙虾存活率均在90%以上,而猪肝组和草鱼肝组存活率则低于80%;土豆组小龙虾特定生长率最高,其次为黄豆组,且二者均显著高于红薯组、黑米组、猪肝组和草鱼肝组(P<0.05);黄豆组小龙虾含肉率最高(20.88%),草鱼肝组则最低(16.83%);小龙虾肌肉的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均以黄豆组最高、猪肝组最低,且2组间差异显著(P<0.05).黄豆组小龙虾肠道组织结构及肌纤维密度均较好,而草鱼肝组则均相对较差.黑米组小龙虾肌肉中盐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7.70%),黄豆组其次(6.08%).综合来看,黄豆、土豆对小龙虾的养殖效果相对较好.

    小龙虾日摄食率消化率肌肉盐溶性蛋白质

    肉牛肌肉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及其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

    谭秀文游伟刘晓牧靳青...
    2369-2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采用组织块法分离培养获得肉牛肌肉细胞并进行鉴定,利用过氧化氢(H2O2)构建氧化应激模型,为深入研究氧化应激对肉牛肌肉生长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机制提供技术支撑.选用体重为252 kg的利鲁(利木赞×鲁西黄牛)杂交公牛背最长肌,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肌肉细胞.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仪等手段对细胞进行鉴定.采用不同浓度(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μmol/L)的H2O2处理细胞24 h,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存活率及氧化还原状态,筛选适宜作用浓度.然后利用该浓度H2O2处理细胞不同时间(0、0.75、1.5、3、6、12、24 h),通过分析确定适宜作用时间.结果表明:1)分离获得的细胞长势良好,形状细长,呈纺锤体形和梭形.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鉴定肌肉细胞的特异性蛋白(生肌决定因子1和配对盒基因7)均得到较高表达.2)视野内细胞数量随H2O2浓度升高逐渐减少,至450μmol/L时,细胞发生明显死亡现象.细胞存活率随H2O2浓度的升高显著降低,与0浓度H202处理相比,300μmol/L时降至65.4%(P<0.05),450μmol/L时仅为6.7%(P<0.05).细胞活性氧(ROS)水平先略微降低后逐渐升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升高后逐渐降低(P<0.05),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PC)含量逐渐升高(P<0.05),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先升高后降低(P<0.05).3)细胞存活率随300μmol/L H2O2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与0 h相比,6 h降至61.2%(P<0.05),12 h降至47.4%(P<0.05),但在24 h时略有升高(P<0.05).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ROS水平先升高后逐渐降低(P<0.05),S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P<0.05),MDA、PC和8-OHdG含量均逐渐升高(P<0.05).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培养获得较高纯度的肉牛肌肉细胞,并成功构建氧化应激模型,H2O2的适宜作用浓度和时间分别为300μmol/L和6 h.

    肉牛肌肉细胞细胞培养细胞鉴定过氧化氢氧化应激模型

    池塘投喂膨化饲料主养模式对鳙形体指标、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特性的影响

    孙盛明戈贤平苏艳莉余含...
    2379-23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综合评价投喂膨化饲料主养鳙(Aristichthys nobilis)模式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效果,本试验选取太湖区捕捞野生鳙(野生组)、膨化饲料池塘主养鳙(池塘组)、网箱生态养殖混养鳙(网箱组)各12尾,对它们的形态学指标及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质构特性、重金属含量以及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池塘组鳙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组(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鳙肌肉中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鳙肌肉的硬度和回复性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各组间肌肉弹性、凝聚性和胶黏性差异不显著(P>0.05);野生组和网箱组的鳙肌肉中重金属镉含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而鳙肌肉中铜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且肌肉中各种氨基酸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以及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网箱组和野生组鳙肌肉脂肪酸中的油酸、花生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显著低于池塘组(P<0.05),其余脂肪酸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述所述,池塘膨化饲料主养鳙的肌肉具有高脂肪及EPA和DHA含量更丰富的特点,但肌肉硬度、回复性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较低.

    肌肉质构特性氨基酸脂肪酸

    不同留茬高度对构树产量、营养成分及其青贮品质和体外发酵的影响

    郝阳毅何雅琴刘高坤吕佳颖...
    2387-2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留茬高度对杂交构树产量、营养成分、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生长高度为1.6 m的杂交构树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20、35和50 cm 3个不同留茬高度进行收割(每个处理4个重复),并对其进行产量测定和营养成分分析.对不同留茬高度构树进行罐储,密度>1000 kg/m3,室温保存45 d,开罐之后再次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对其青贮发酵品质进行测定,最后进行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当留茬高度从20 cm增加到35 cm,构树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总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粗蛋白质(CP)、钙(Ga)和总单宁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构树产量、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留茬高度从35 cm增加到50 cm,构树产量和NDF含量显著下降(P<0.05),EE、Ash和总单宁含量显著上升(P<0.05),而CP、ADF和总磷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干物质、木质素含量和缓冲能值不受留茬高度的影响,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留茬高度对构树青贮发酵品质影响很小,青贮pH、氨态氮(NH3-N)、乳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在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留茬高度为50 cm的构树青贮中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与鲜样相比,留茬高度为50 cm的构树青贮NDF含量显著降低(P<0.05).不同留茬高度对构树青贮体外发酵干物质降解率(IVDMD)、产气量(GP)及发酵液NH3-N、微生物蛋白(MCP)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是相比于50 cm的留茬高度,35 cm留茬高度构树青贮能够显著增加发酵液中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P<0.05).综合考虑,构树最佳留茬高度为35 cm.

    杂交构树留茬高度营养成分青贮发酵体外发酵

    饲粮中锌、锰和植酸酶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血清中锌、锰含量的影响

    侯爽刘娇王昕陟
    2397-2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锌、锰和植酸酶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以及血清中锌、锰含量的影响,探究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是否能提高锌、锰的吸收利用率,从而降低饲粮中锌、锰的添加量.选取14日龄体重接近、健康的爱拔益加(AA)肉鸡696只,随机分成6个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采用2×3双因子试验设计,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个水平的植酸酶(0和2000 FTY/kg)和3个水平的锌、锰组合(30 mg/kg锌+40 mg/kg锰、60 mg/kg锌+70 mg/kg锰、90 mg/kg锌+100 mg/kg锰),共组成6种饲粮.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1)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极显著提高了14~28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01),显著提高了29~42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38),显著降低了14~28日龄肉鸡的料重比(P=0.022).2)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P=0.027、P=0.037),极显著提高了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PK)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P=0.003、P=0.001、P=0.007).饲粮中添加锌、锰显著降低了肉鸡血清中尿素氮(UN)含量(P=0.041).植酸酶和锌、锰的交互作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肉鸡血清中CPK和T-SOD活性(P=0.010、P=0.006).3)饲粮中添加锌、锰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中锌含量(P=0.033),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了肉鸡血清中锌含量(P=0.047).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植酸酶能够提高肉鸡生长性能和血清抗氧化酶活性.饲粮中添加锌、锰有利于机体蛋白质的合成.饲粮中添加植酸酶并没有达到降低锌、锰添加量的目的.

    植酸酶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

    饲粮氯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和胫骨生长的影响

    马玲玲付宇戴东马友彪...
    2407-2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氯水平对肉鸡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和胫骨生长的影响.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鸡公雏360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4组肉鸡分别饲喂氯水平为0.135%、0.220%、0.305%和0.353%的饲粮.试验分为前期(1~14日龄)、中期(15~28日龄)和后期(29~42日龄)3个阶段,共42 d.结果显示:1)随饲粮氯水平的升高,肉鸡14日龄平均体重(ABW)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0.353%氯组肉鸡14日龄ABW显著高于0.220%氯组(P<0.05),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高于0.135%和0.220%氯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0.220%和0.305%氯组(P<0.05).肉鸡前期、中期、后期和全期的料重比(F/G)和成活率(SR)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42日龄肉鸡红细胞体积(MCV)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随饲粮氯水平的升高呈线性和二次变化(P<0.05),且0.353%氯组MCV和MCH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3)饲粮氯水平未见显著影响42日龄肉鸡血气指标(P>0.05).4)饲粮氯水平未见显著影响28和42日龄肉鸡血液钾离子(K+)、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浓度(P>0.05).5)随着饲粮氯水平的升高,42日龄肉鸡胫骨重量和长度线性降低(P<0.05).0.135%氯组肉鸡胫骨长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上,较高的饲粮氯水平(0.353%)可改善肉鸡前期(1~14日龄)的生长性能,而较低的饲粮氯水平(0.135%)则有利于肉鸡红细胞维持正常状态和胫骨生长.

    肉鸡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胫骨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