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沙葱黄酮对肉羊免疫功能的影响

    木其尔陈乐祥敖长金哈斯额尔敦...
    3943-39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沙葱黄酮对肉羊免疫功能的影响,以确定其在肉羊饲粮中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6月龄、体重[(39.9±3.2)kg]相近、健康的小尾寒羊公羊6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CK)饲喂基础饲粮,3个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额外添加11(AMFL组)、22(AMFM组)和33 mg/kg(AMFH组)的沙葱黄酮.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第60天时,AMFL组、AMFM 组、AMFH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CK组(P<0.05),AMFH组的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CK组(P<0.05).2)第60天时,AMFH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3)与CK组相比,AMFL组、AMFM组、AMFH组的第15天、第30天、第45天和第60天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P<0.05),第15天、第30天和第60天CD8+T淋巴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0.05).第60天时,AMFL组、AMFM组、AMFH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AMFM组和AMFH组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沙葱黄酮可不同程度地提升肉羊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根据各指标综合评价,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33 mg/kg沙葱黄酮对肉羊免疫调节效果最佳.

    肉羊沙葱黄酮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缓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张腾龙郭晨阳宋洁敖长金...
    3955-3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炎症模型免疫、抗氧化功能和转录组的影响,以揭示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缓解BMEC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试验选用第3代贴壁生长BMEC,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个培养孔.对照组BMEC不添加LPS和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采用基础培养基培养10 h;LPS组BMEC添加10 μg/mL LPS作用6 h后,采用基础培养基培养4 h;试验组BMEC加入10 μg/mL LPS 作用 6 h 后,分别加入 30(WELPS30 组)、50(WELPS50 组)及 70 μg/mL(WELPS70组)的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采用基础培养基培养4 h.测定各组免疫及抗氧化相关指标,并选择LPS组和WELPS30组进行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1)LPS组BMEC相对增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ELPS30组BMEC相对增殖率显著高于LPS组(P<0.05),且 WELPS30组、WELPS50组和 WELPS70组BMEC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5).2)LPS组BMEC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WELPS30 组、WELPS50 组和 WELPS70 组 BMEC 中 MDA 含量和 iNOS 活性显著低于LPS组(P<0.05),WELPS30组BMEC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高于LPS组(P<0.05).3)转录组测序结果表明,共有369个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调节白细胞介素-17(IL-17)生成、白细胞介导的细胞毒素作用、T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过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集中在以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为主的免疫相关信号通路.4)以介数中心性为指标进行网络分析,发现Toll样受体2(TLR2)、趋化因子10(CXCL10)和集落刺激因子2(CSF2)等10个基因在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调控的差异表达免疫基因中起到关键连接性作用.由此可见,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可以提高BMEC抗氧化功能,缓解BMEC炎症反应,其分子机制是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通过调节IL-17信号通路和NLR信号通路缓解BMEC的炎症反应,TLR2、CXCL10和CSF2等10个基因在差异表达免疫基因中起到关键性的连接作用.

    植物提取物复合制剂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转录组

    富硒饲粮对农药Diquat诱导的鸡心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胡心宇吴雅琳刘犇郑文亚...
    3969-3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饲粮加硒对Diquat诱导的鸡心脏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将同一批次(180日龄)的健康且体重[(1.1±0.1)kg]相近的康乐黄鸡40只随机分成4组,经适应性饲养1周后,A、B组饲喂基础饲粮,C、D组饲喂添加亚硒酸钠饲粮(0.5 mg/kg硒),饲喂14 d后,B、C组腹腔注射15 mg/kg BW Diquat,A、D组腹腔注释等量生理盐水,处理4 d后处死所有鸡,采取心脏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方法观察心脏组织病理损伤情况,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观察心脏细胞凋亡的情况,采用氧化指标试剂盒测定心脏抗氧化相关指标,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在蛋白和基因水平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HE染色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心肌纤维断裂明显,组织界限模糊不清,而C组断裂的心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TUNEL分析结果显示,B组的心脏细胞凋亡率极显著高于A组(P<0.01),C组的心脏细胞凋亡率极显著低于B组(P<0.01).抗氧化测定指标结果显示,B组心脏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低于A组(P<0.05),C组的心脏CAT活性显著高于B组(P<0.05),B组心脏中丙二醛(MAD)的含量显著高于A组(P<0.05),C组的心脏MAD含量极显著低于B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心脏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量在3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组心脏中的Caspase-3和NF-κB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C组心脏中NF-κB和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比B组显著下降(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Diquat能够成功诱导康乐黄鸡心脏发生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而饲喂富硒饲粮鸡心脏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率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富硒饲粮Diquat氧化应激心脏细胞凋亡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饲料中4种林可胺类药物

    王凤芹开丽霞程远之汪以真...
    3978-39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同时准确测定饲料中4种林可胺类药物(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克林霉素磷酸酯和吡利霉素)的方法.饲料中林可胺类药物用甲醇-0.1 mol/L磷酸氢二钾(8∶2,体积比)缓冲溶液提取,提取液经混合型强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净化,采用C18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以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方式,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SPE-UPLC-MS/MS)法对饲料中林可胺类药物检出限为10 μg/kg,定量限为40 μg/kg;4种林可胺类药物在1~200 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4个浓度水平(40 μg/kg、400 μg/kg、4 mg/kg和100 mg/kg)下进行添加试验,林可胺类药物的回收率为81.5%~107.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9.8%.由此可见,本研究建立的SPE-UPLC-MS/MS法灵敏、可靠,可应用于饲料中4种林可胺类药物的准确测定.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饲料林可胺类药物

    无标记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传感快速测定动物尿液中沙丁胺醇残留

    肖志明孙铭雪姚婷李彦伸...
    3991-4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无需标记的直接竞争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免疫传感器,以快速测定动物尿液中沙丁胺醇的残留.试验首先利用氨基偶联原理,将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固定到CM7传感器芯片表面,然后通过优化单抗固定浓度、pH和固定时间,以及芯片活化和封闭时间,进而得到最佳分析条件.结果表明:沙丁胺醇在0.1~6.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 8],最低检出限(LOD)可达0.01 ng/mL,在添加浓度为0.5、1.0和5.0 ng/mL时,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7.82%~97.67%,批内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偏差)为1.51%~2.67%,批间变异系数为2.86%~5.53%.将该SPR免疫传感器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确证分析方法进行实际尿液样品测定比较,结果能够保持一致.本研究建立的直接竞争SPR免疫传感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且无需复杂的生物标记,适用于动物尿液中沙丁胺醇残留的日常检测分析.

    表面等离子共振免疫传感器动物尿液沙丁胺醇

    基于Meta分析的生猪氮排泄量预测模型构建

    唐超孔维嵩王晓鹃赵景鹏...
    4001-4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Meta分析探究常规饲粮下生猪氮排泄量及其变异范围,并建立不同生长阶段生猪氮排泄量的预测模型.检索2000-2021年中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中相关文献,以文献中不同阶段生猪的摄入氮(NI)、粪氮(FN)、尿氮(UN)和总氮排泄量(NE)数据为基础,使用倒方差法对生猪氮排泄量进行Meta分析,建立不同阶段生猪氮排泄量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保育猪、育肥前期猪和育肥后期猪的NI与FN、UN和NE均有较强的相关性(P<0.01),不同生长阶段生猪基于NI的氮排泄量预测模型为:保育猪 NE=0.460NI-2.255,FN=0.197NI-1.314,UN=0.264NI-0.965;育肥前期猪 NE=0.583NI-5.370,FN=0.139NI+1.340,UN=0.446NI-6.788;育肥后期猪 NE=0.698NI-10.251,FN=0.143NI+0.422,UN=0.551NI-10.451.本试验通过 Meta 分析建立了基于生猪NI的各生长阶段的FN、UN和NE预测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生长阶段生猪的氮排泄量,为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基础参数和方法支撑.

    生猪摄入氮氮排泄Meta分析

    异常毕赤酵母和纤维素酶对甜高粱青贮质量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任海伟黎金莲南亭植卢娜娜...
    4011-4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添加异常毕赤酵母和纤维素酶对甜高粱青贮质量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青贮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适宜添加剂.试验设置纤维素酶组(CE组)、异常毕赤酵母组(PA组)、异常毕赤酵母+纤维素酶组(PC组)3个添加剂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CK组),分别于青贮第7、14和21天时对其感官质量、常规营养成分含量、发酵品质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个添加剂组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青贮第21天时均显著低于CK组(P<0.05),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CK组(P<0.05).PA组在青贮第21天时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组(P<0.05),主要营养成分保存良好.2)整个青贮过程中,4个组pH、氨态氮/总氮值以及有机酸组成和含量均处于优良青贮范围.基于隶属函数法分析发现,青贮第21天时PA组隶属函数值平均值最高,青贮质量综合评价效果最好.3)4个组在属水平上的微生物群落包含泛菌属(Pan-toea)、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以及少量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片球菌属(Pediococcus)和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等28个属.PA组在整个青贮期间乳杆菌属、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和肠球菌属(Enterococcus)等6 种乳酸菌总相对丰度为 19.05%~23.61%,同时含有较高相对丰度的泛菌属和葡糖杆菌属,通过优化细菌群落结构形成了一种新的稳定的青贮微生态体系.综上所述,添加异常毕赤酵母可以明显改善甜高粱的青贮质量,有望成为一种经济高效且适用于甜高粱的专用青贮添加剂.

    甜高粱异常毕赤酵母纤维素酶青贮质量微生物多样性

    复合碳源饲粮在不同碳氮比下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麦力文严业皓林嘉聪刘和...
    4028-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2种类型饲粮碳源在不同混合比例及不同饲粮碳氮比条件下对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选用遗传背景相同、同一批次、发育正常、体尺及体重(体重约为11.33 mg/头)一致的3日龄黑水虻幼虫45 000头,随机分为2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600头虫.同时,以花生粕为氮素原料,添加由易生物利用碳源葡萄糖和难生物利用碳源木屑组成的5种不同比例碳源[100∶0(P100)、75∶25(P75M25)、50∶50(P50M50)、25∶75(P25M75)和0∶100(M100)],制作碳氮比分别为 10、15、20、25和30,共配制25种不同碳源和不同碳氮比的黑水虻幼虫饲粮,并调节初始水分含量为72%.试验过程中,出现10只幼虫化蛹时停止试验.结果表明:1)与其他处理相比,P100处理在碳氮比为20及以上时,基质相对含水量(RMC)达到139%以上,黑水虻幼虫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在相同碳源条件下,碳氮比提高,黑水虻幼虫产率、虫体增重率和百头虫重均呈逐渐下降趋势.2)随着饲粮木屑添加比例的提高,黑水虻幼虫虫体粗蛋白质、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在各碳氮比条件下显著提高(P<0.05),相反,虫体粗脂肪含量在各碳氮比条件下显著降低(P<0.05).P75M25和P50M50处理虫体粗脂肪含量在碳氮比为25时较高,分别为47.88%和46.57%,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3)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OPLS)法建模与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VIP)分析,RMC和有效碳氮素比例的VIP值均大于0.8,2类配料指标对黑水虻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成分含量影响的贡献最为显著;同时,总碳氮比(TC/TN)和各碳组分与总氮(TN)之比对幼虫指标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黑水虻幼虫饲粮添加复合碳源,难生物利用碳源占比不应超过25%;选择易生物利用碳源作为外加碳源,碳氮比应控制在20以下且RMC低于139%;RMC和TC/TN在黑水虻饲粮配料中存在一定局限性,RMC和有效的碳氮素比例显著影响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和虫体营养组成,在黑水虻饲粮配料时更应被关注.

    黑水虻幼虫生长性能虫体营养OPLS回归模型建立

    麻叶荨麻安全性评估及对脂多糖诱导雏鸡肠道炎性变化的保护作用

    康威王德升陈泓松蔡晓旭...
    4043-4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估麻叶荨麻的安全性并研究其对脂多糖(LPS)诱导雏鸡肠道炎症的影响.试验选用受精后4 h的正常AB系斑马鱼胚胎,对照组加入5 μL的0.1%二甲基亚砜(DMSO),试验组分别加入 5 μL 浓度为 0.1、0.5、1.0、5.0、10.0、20.0、40.0 和 80.0 mg/mL 的麻叶荨麻乙醇提取液,并于受精后72 h加入5μL的100 ng/mL LPS处理液用于炎症诱导,直到受精后120 h.然后,选择体重[(100±5)g]接近的3日龄浦东鸡180只,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对照组、LPS组、3%麻叶荨麻组、6%麻叶荨麻组、3%麻叶荨麻+LPS组和6%麻叶荨麻+LPS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3%和6%麻叶荨麻粉的饲粮.试验期11 d.试验第8天,给麻叶荨麻+LPS组试验鸡灌服0.1 mL浓度为1 mg/mL的LPS,持续3 d.结果表明:1)受精后120 h,与对照组相比,麻叶荨麻乙醇提取液在浓度为5.0 mg/mL及以下时对斑马鱼胚胎存活率、孵化率和畸形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LPS组斑马鱼幼鱼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5.0 mg/mL麻叶荨麻+LPS组斑马鱼幼鱼白细胞介素-8(IL-8)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S组雏鸡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降低(P<0.05),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十二指肠 IL-6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提高(P<0.05);与LPS组相比,3%麻叶荨麻+LPS组和6%麻叶荨麻+LPS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提高(P<0.05),十二指肠杯状细胞数量有增加趋势(P>0.05),十二指肠IL-6和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麻叶荨麻对LPS诱导的斑马鱼和雏鸡肠道发育障碍和炎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但饲粮中的添加比例应控制在15 g/kg BW或者6%以下.

    麻叶荨麻斑马鱼浦东鸡脂多糖炎症安全性评估

    益生菌添加剂对紫花苜蓿和杂交狼尾草以及二者混合青贮营养品质、发酵品质的影响

    李珏韩雪林冯启贤李妍...
    4057-4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益生菌添加剂对青贮紫花苜蓿和杂交狼尾草以及二者混合青贮营养品质、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青贮:紫花苜蓿单独青贮(M青贮)、杂交狼尾草单独青贮(P青贮)和紫花苜蓿与杂交狼尾草重量比为7∶3的混合青贮(MP青贮);每种青贮处理再分别设4个组:对照组(无接种,CK组)、接种1.0×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组(BS组)、接种1.0× 106 CFU/g布氏乳杆菌组(LB组)和接种0.5×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0.5×106 CFU/g布氏乳杆菌组(BSLB组).发酵60 d后,分析青贮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并使用V-score评分体系对发酵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M青贮中粗蛋白质(CP)、乳酸(LA)含量显著高于MP和P青贮(P<0.05);P青贮中干物质(DM)含量显著高于M和MP青贮(P<0.05),且pH和丁酸(BA)含量显著低于M和MP青贮(P<0.05).MP青贮中CP、乙酸(AA)和PA含量显著高于P青贮(P<0.05),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P青贮(P<0.05).3种青贮中,与CK组相比,BS、LB和BSLB组的AA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和氨态氮/总氮(NH3-N/TN)显著降低(P<0.05).接种益生菌添加剂可抑制青贮有氧暴露时的二次发酵,降低pH增速并抑制酵母菌和好氧细菌的繁殖.除MP青贮中CK、BS组,各组的V-score评分均在80分以上,属于优等级;其中,P青贮中BSLB组的V-score评分最高(98.27分).综上所述,在杂交狼尾草青贮中同时接种布氏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时青贮效果最佳,最具有推广意义.

    紫花苜蓿杂交狼尾草枯草芽孢杆菌布氏乳杆菌青贮发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