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动物营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动物营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卢德勋

月刊

1006-267X

yyxb@cau.edu.cn

010-62817823,62734530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大学西区动科动医大楼153室

动物营养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Nutr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动物营养学报》办刊宗旨为报道反映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与进展、对学科发展有指导意义的综述,以及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各领域未公开发表或未出版过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和简报,促进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学术研究水平的提高,为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综合效益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快速型黄羽肉鸡玉米代谢能值及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评定

    肖骞珣赵昀杰杨新拓王磊...
    5669-5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估快速型黄羽肉鸡玉米代谢能值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D),并基于玉米有效化学成分构建其表观代谢能(AME)预测方程.试验1:评估快速型黄羽肉鸡玉米的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选取396羽湘佳黄鸡2号肉公鸡(属快速型黄羽肉鸡),随机分成11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随机选择1组饲喂基础饲粮,其余10组饲喂试验饲粮,试验饲粮用不同来源的玉米替换40%的基础饲粮配制.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12-18日龄为阶段1,33~39日龄为阶段2.试验2:评估快速型黄羽肉鸡玉米的氨基酸SID.选取396羽湘佳黄鸡2号肉公鸡,随机分成11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随机选择1组饲喂无氮饲粮,另外10组饲喂以不同来源玉米为主要原料的试验饲粮.试验分2个阶段进行,14-18日龄为阶段1,35-39日龄为阶段2.结果显示:1)10种不同来源玉米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 85.67%(84.95%-86.15%)、7.40%(6.73%-8.24%)、2.87%(2.43%-3.04%)、3.43%(1.12%~6.18%)、0.90%(0.67%-1.12%)、14.00%(12.49%~16.09%)、2.74%(2.40%-3.07%),总能(GE)的平均值为 18.55 MJ/kg(18.25~18.74 MJ/kg).2)在干物质基础上,快速型黄羽肉鸡对10种玉米的AME和AMEn的平均值在12-18日龄分别为12.96和12.62 MJ/kg,在33~39日龄分别为13.06和12.73 MJ/kg.3)14-18日龄快速型黄羽肉鸡对玉米必需氨基酸中SID最高的是组氨酸,平均值为82.53%.35-39日龄快速型黄羽肉鸡对玉米必需氨基酸中SID最高的是蛋氨酸,平均值为86.97%.4)12-18日龄快速型黄羽肉鸡对玉米AME 的最佳预测方程为:AME(MJ/kg)=41.26-0.10DM+1.00EE-0.94CP-0.49CF-7.46Ash-0.16NDF-1.88ADF(R2=0.78,P=0.593);33~39日龄快速型黄羽肉鸡对玉米AME的最佳预测方程为:AME(MJ/kg)=15.28-2.37Ash(R2=0.47,P=0.029)和 AME(MJ/kg)=-25.19+0.52DM+1.56EE-0.43CP-0.12CF-5.23Ash+0.02NDF-0.84ADF(R2=0.94,P=0.195).综上所述,快速型黄羽肉鸡对不同来源玉米的AME、AMEn和氨基酸SID均存在较大差异,Ash是快速型黄羽肉鸡玉米AME的最佳预测因子.

    玉米湘佳黄鸡2号表观代谢能氮校正表观代谢能预测模型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化学成分对干白酒糟肉鸡代谢能的影响及其估测模型的研究

    谭高明解竞静叶晓梦王钰明...
    5682-56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研究白羽肉鸡对不同来源干白酒糟的代谢能并建立其估测模型.采用2× 11完全随机设计,其中肉鸡饲养阶段设2个阶段,分别为11~14日龄和25~28日龄;试验饲粮设11个饲粮处理,分别为基础饲粮和10个干白酒糟饲粮.在肉鸡11~14日龄,每个试验饲粮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在肉鸡25~28日龄,每个试验饲粮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采用全收粪法,以重复为试验单元收集全部排泄物,测定试验饲粮的代谢能,并计算干白酒糟的代谢能.分析干白酒糟的化学成分与代谢能的相关性,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干白酒糟表观代谢能(AME)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干白酒糟的粗纤维(CF)含量高(≥20.10%),代谢能低(AME 为 2.96~6.70 MJ/kg DM),且肉鸡在 11~14日龄和25~28日龄对同一个白酒糟样品的代谢能无显著差异(P>0.05).2)肉鸡在11~14日龄对干白酒糟的AME(r=-0.689,P<0.05)和AMEn(r=-0.688,P<0.05)与CF含量呈负相关.肉鸡在25~28日龄对干白酒糟的AME与CF含量呈负相关(r=-0.726,P<0.05);AMEn与粗蛋白质(CP)含量呈正相关(r=0.640,P<0.05),与CF(r=-0.776,P<0.05)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r=-0.655,P<0.05)呈负相关.3)肉鸡在11~14日龄对干白酒糟代谢能的估测模型为:AME(MJ/kg DM)=9.52-0.158×CF(%DM)(R2=0.474,RSD=0.84 MJ/kg DM,P=0.028);AMEn(MJ/kg DM)=9.12-0.155×CF(%DM)(R2=0.474,RSD=0.82 MJ/kg DM,P=0.028);肉鸡在25~28日龄对干白酒糟代谢能的估测模型为:AME(MJ/kg DM)=-4.43+0.758×总能(GE)(MJ/kg DM)-0.179×CF(%DM)(R2=0.773,RSD=0.62 MJ/kg DM,P=0.006);AMEn(MJ/kg DM)=-2.81+0.652×GE(MJ/kg DM)-0.176×CF(%DM)(R2=0.819,RSD=0.51 MJ/kg DM,P=0.008).由此可见,干白酒糟CF含量是估测肉鸡在11~14日龄时对代谢能最重要的估测因子,CF含量和GE是估测肉鸡在25~28日龄时代谢能的主要估测因子.

    干白酒糟代谢能肉鸡估测模型

    育雏期蛋鸡玉米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测定及预测方程的建立

    潘泳霖高峰邢通赵良...
    5693-5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分析不同产地玉米的理化特性及育雏期蛋鸡对其氨基酸的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和标准回肠消化率(SID),并基于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含量建立育雏期蛋鸡玉米氨基酸SID的预测方程.试验选取528只31日龄健康且体重[(284±10)g]相近的京红1号蛋雏鸡,随机分为11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C0组饲喂无氮饲粮,Cl~C10组饲喂不同产地玉米配制的半纯合试验饲粮,无氮饲粮和试验饲粮中均添加0.50%的二氧化钛(TiO2)作为外源指示剂,试验周期为3 d.试验结束后,使用二氧化碳(CO2)气体致晕并宰杀所有鸡只,采集回肠末端食糜测定氨基酸和TiO2含量并计算氨基酸SID.结果表明:1)在风干基础下,10种玉米总能(GE)平均值为19.29 MJ/kg(18.03~23.81 MJ/kg),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灰分(Ash)、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总磷(TP)、钙(Ca)和总淀粉(TS)含量平均值分别为 86.95%(84.45%~89.24%)、7.96%(6.89%~9.52%)、3.43%(2.03%~4.50%)、1.26%(1.00%~1.58%)、8.12%(7.50%~9.52%)、2.40%(1.86%~3.66%)、0.26%(0.18%~0.31%)、0.05%(0.01%~0.13%)和 65.93%(56.75%~70.64%),容重平均值为 756.47 g/L(695.19~799.18 g/L),千粒容积平均值为 446.40 mL/千粒(364.00~504.00 mL/千粒),千粒重平均值为337.90 g/千粒(250.15~381.55 g/千粒);玉米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平均值为蛋氨酸0.16%(0.10%~0.21%)、赖氨酸0.25%(0.22%~0.32%)、苏氨酸0.31%(0.26%-0.40%)、色氨酸0.06%(0.05%~0.08%).2)育雏期蛋鸡对玉米氨基酸SID为蛋氨酸92.35%、赖氨酸87.85%、苏氨酸82.86%、色氨酸83.98%.3)育雏期蛋鸡对玉米中17种氨基酸的SID预测方程的决定系数(R2)在0.663~0.965,其中丝氨酸SID预测方程的拟合度最高(SID=79.130+0.541GE+7.144Ash-2.767NDF+49.646 甘氨酸,R2=0.965,P<0.01),且苯丙氨酸、缬氨酸和半胱氨酸SID预测方程的R2均超过0.90,拟合度好.综上所述,不同产地玉米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变异较大,这是造成育雏期蛋鸡对不同产地玉米氨基酸AID和SID差异大的主要原因,其中玉米GE和CP、EE、ADF、NDF、TS及部分氨基酸含量可作为育雏期蛋鸡对玉米氨基酸SID预测的关键因子.

    育雏期蛋鸡玉米理化特性氨基酸消化率预测方程

    丁酸梭菌对奶牛瘤胃外植体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孙思雨王秋菊宛宝霞王佳奇...
    5709-5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以丁酸梭菌为研究对象,采用瘤胃外植体进行体外研究,目的是利用分子分析和氨基酸谱分析来评估丁酸梭菌对瘤胃外植体蛋白质合成的影响.试验1:采集3头健康荷斯坦犊牛的瘤胃黏膜层组织,通过病理学观察,并检测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和瘤胃外植体细胞的活力,确定最佳培养时间.试验2:在瘤胃外植体培养液中分别加入200 µL的3.0×107、3.0×108、3.0×109、3.0×1010 CFU/mL的丁酸梭菌活菌液、灭活菌液和对应的灭活菌上清液,每组设置3个重复,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来检测丁酸梭菌对外植体蛋白质合成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TORC1)关键蛋白和基因的影响,并检测丁酸梭菌活菌培养上清液和灭活菌培养上清液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24 h为瘤胃外植体培养的最佳时间.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丁酸梭菌活菌液浓度为3.0× 108 CFU/mL时,磷酸化核糖体7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P70S6K)、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的蛋白表达量最高;丁酸梭菌活菌液浓度为3.0×108和3.0×109 CFU/mL时,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磷酸化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PDCD4)主要抑制蛋白质合成,丁酸梭菌活菌液浓度为3.0×108和3.0×109 CFU/mL时,蛋白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PI3K、p-AKT、p-mTOR、p-P70S6K和p-4EBP1的蛋白表达量在丁酸梭菌灭活菌液浓度为3.0× 109 CFU/mL时最高,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活菌组p-mTOR、p-P70S6K、p-4EBP1、p-PDCD4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灭活菌组p-AKT、p-PDCD4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活菌组p-P70S6K、p-4EBP1、p-PDCD4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灭活菌组(P<0.05).RT-qPCR结果显示,活菌组AKT、mTOR、PI3K、P70S6K、4EBP1和PDCD4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灭活菌组P70S6K、AKT、mTOR、4EBP1和PDCD4的基因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或P<0.01).4)与对照组和灭活菌培养上清液组相比,活菌培养上清液中天冬氨酸(Asp)、苏氨酸(Thr)、丙氨酸(Ala)、缬氨酸(Val)、异亮氨酸(Ile)、亮氨酸(Leu)和半胱氨酸(Cys)含量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和活菌培养上清液组相比,灭活菌培养上清液中的谷氨酸(Glu)、甘氨酸(Gly)、蛋氨酸(Met)、酪氨酸(Tyr)、赖氨酸(Lys)和脯氨酸(Pro)含量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对于丁酸梭菌,活菌和灭活菌均可通过改变PI3K/AKT/mTORC1通路中相关因子的表达量来促进瘤胃组织外植体中蛋白质合成.

    丁酸梭菌瘤胃外植体蛋白质合成PI3K/AKT/mTORC1通路

    不同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瘤胃降解率和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任凯孔凡林季少雄刘思源...
    5722-5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营养成分、发酵品质、瘤胃降解率和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玉米品种选用"东科301",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在同一时间和地点对处于蜡熟期的全株玉米进行收割,3组留茬高度分别为20、30和40 cm,各留茬高度重复取样3次,对全株玉米青贮前后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及营养物质降解率和降解参数进行测定;并选择45头泌乳奶牛,根据胎次(3胎)、泌乳天数[(44.8±5.0)d]、产奶量[(43.5±1.5)kg/d]和体况评分(3.5分)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分别饲喂含有不同留茬高度(20、30和40 cm)全株玉米青贮的全混合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显示:1)40 cm组全株玉米青贮前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20 cm组(P<0.05),淀粉、水溶性碳水化合物、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20 cm组(P<0.05)o 2)30 cm组和40 cm组全株玉米青贮的乙酸、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20 cm组(P<0.05),丁酸含量显著低于20 cm组(P<0.05).3)40 cm组全株玉米青贮的72 h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显著高于20 cm组(P<0.05),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淀粉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20 cm组(P<0.05).4)40 cm组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能量校正乳、饲料转化率及乳脂、乳蛋白含量显著高于20 cm组和30 cm组(P<0.05).由此可见,提高全株玉米的留茬高度不仅提升了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青贮品质和可消化物质含量,饲喂后还有助于提升奶牛产奶量和饲料转化率,增加牛奶中乳脂和乳蛋白含量,改善牛奶品质.本试验条件下,全株玉米的适宜留茬高度为40 cm.

    全株玉米留茬高度青贮瘤胃降解率生产性能

    万寿菊黄酮对热应激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于晓梦田雨晴林笑乾吴春会...
    5736-5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万寿菊黄酮对热应激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取健康无病的西门塔尔公牛60头,按照体重[(518.32±25.59)kg]相近原则,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头.对照组(M0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组在TMR基础上分别添加3(M3组)、6(M6组)和9 g/(d·头)(M9组)的万寿菊黄酮.试验期共67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试验期间平均温湿度指数为80.06,肉牛处于中度热应激状态.结果表明:1)与M0组相比,M6组第40天呼吸频率显著降低(P<0.05).2)与M0组相比,M3和M6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3)第60天时,与M0组相比,M6和M9组干物质(DM)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M6组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M3和M6组钙(Ca)和磷(P)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4)第60天时,与M0组相比,M3和M6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M6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5)第60天时,与M0组相比,M3、M6和M9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显著升高(P<0.05),M6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万寿菊黄酮可有效降低热应激肉牛的呼吸频率,改善生长性能,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且以添加6g/(d·头)的万寿菊黄酮效果最佳.

    万寿菊黄酮肉牛热应激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抗氧化免疫

    鲜饲高丹草替代玉米青贮对西门塔尔公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粪便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魏梓恒卜也苏华维隋欣芯...
    5748-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鲜饲高丹草替代玉米青贮对西门塔尔公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粪便微生物区系及经济效益的影响.选择16头8月龄、平均体重为(338.5±35.3)kg的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粗饲料为玉米青贮),高丹草组(SS组)饲喂用高丹草替代基础饲粮中55%[干物质(DM)基础]玉米青贮的饲粮.预试期10d,正试期60d,分为第1~30天和第31~60天2个阶段.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第1~30天,高丹草组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第31~60天和第1~60天,高丹草组DMI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第30天,高丹草组血清尿素氮(UN)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第60天,高丹草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提高(P<0.05),血清UN和TBIL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3)2组粪便微生物物种数和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高丹草组粪便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粪便髌骨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在属水平上,高丹草组粪便瘤胃球菌科UCG-005和未分类瘤胃球菌科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4)与对照组相比,高丹草组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降低0.97元(P<0.05).综上所述,鲜饲高丹草替代55%玉米青贮饲喂西门塔尔公牛可以显著降低其DMI和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并降低F/G,同时促进机体蛋白质代谢,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肉牛高丹草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粪便微生物区系

    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对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谭子璇柏雪郭春华彭忠利...
    5761-5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牦牛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牦牛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年龄相近、体重(227±57)kg的金川公牦牛30头,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4%(0.4%YC组)和0.8%(0.8%YC组)的酵母培养物.预试期7 d,正试期100 d.结果表明:1)0.4%YC和0.8%YC组的平均干物质采食量(ADM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之间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及屠宰性能无显著差异(P>0.05).2)0.8%YC组的肌肉肌内脂肪含量和黄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肌肉蒸煮损失和生肉剪切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8%YC组的肌肉中硬脂酸和花生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肉中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4%YC组(P<0.05).4)对照组和0.4%YC组的肌肉中1-戊醇含量显著高于0.8%YC组(P<0.05),0.4%YC组的肌肉中1-庚醇和2-乙基呋喃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8%YC组(P<0.05),0.8%YC组的肌肉中乙酸乙烯酯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0.4%YC和0.8%YC组的瘤胃微生物Ace指数、Chao1指数和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6)0.8%YC组的瘤胃中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YC组的瘤胃中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7)0.4%YC组的肌肉中脂肪酸合成酶(FAS)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8%YC组的肌肉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降低了牦牛的ADMI,对其余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能改善牦牛肌肉品质和风味,这种改变可能与其改善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发酵模式、调控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有关.

    酵母培养物牦牛肉品质瘤胃微生物挥发性脂肪酸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代谢物的影响

    马丽娜李蕾蕾康晓冬顾亚玲...
    5776-5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对哺乳期西门塔尔杂交犊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免疫和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代谢物的影响.选择平均体重为(42.00±2.50)kg、日龄相近的30头新生西门塔尔杂交犊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公母各占1/2).犊牛随母牛哺乳,从7日龄开始补饲颗粒料.3组犊牛分别饲喂高蛋白质水平[高蛋白质组,22%粗蛋白质(CP)、5.40 MJ/kg综合净能(NEmf)]、中蛋白质水平(中蛋白质组,20%CP、5.62 MJ/kg NEmf)和低蛋白质水平(低蛋白质组,18%CP、5.70 MJ/kg NEmf)的颗粒料,并饲喂相同的苜蓿干草.预试期10 d,正试期90 d.结果表明:1)高蛋白质组犊牛第60天和第90天体重以及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中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P<0.05).2)高蛋白质组犊牛血清总蛋白(TP)、葡萄糖(GLU)、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显著高于中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中蛋白质组和低蛋白质组(P<0.05);高蛋白质组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高于低蛋白质组(P<0.05)o 3)通过血清代谢组学分析得出,3组间共筛选出124种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胆固醇代谢、胆汁分泌以及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等,其中6种代谢物肉碱、甘氨鹅脱氧胆酸、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和神经酰胺C18,可以作为主要标志指标来识别犊牛生长发育的血清代谢组学特征.综上所述,高蛋白质水平饲粮可以提高哺乳期犊牛平均日增重,增强免疫和抗氧化能力,并促进胆固醇代谢、胆汁分泌以及蛋白质的消化与吸收.本试验条件下,哺乳期犊牛颗粒料以22%CP和5.40 MJ/kg NEmf为宜.

    犊牛蛋白质水平哺乳期生长性能血清代谢物

    甘草、苦木提取物与蒙脱石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

    邢中应徐翔张春桃吴秋珏...
    5793-58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甘草、苦木提取物(以下简称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选取45头5日龄中国荷斯坦公犊牛,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分别为对照组(饲喂代乳粉/开食料)、甘苦提取物组(LPE组,饲喂代乳粉/开食料+1 g/kg甘苦提取物)和甘苦提取物+蒙脱石组(LPE+MMT组,饲喂代乳粉/开食料+1 g/kg甘苦提取物+5 g/kg蒙脱石).预试期3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LPE和LPE+MMT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体高、十字部位高、腰角宽和胸围均无显著差异(P>0.05),体斜长全期增长率显著提高(P<0.05).2)与对照组相比,LPE和LPE+MMT组8~37日龄、38~67日龄和8~67日龄的粪便评分和8~37日龄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LPE+MMT组38~67日龄和8~67日龄的腹泻率显著降低(P<0.05).3)与对照组相比,LPE+MMT组血清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显著降低(P<0.05);LPE和LPE+MMT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显著提高(P<0.05),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LPE+MMT组血清MDA含量显著低于LPE组(P<0.05),血清IgM含量显著高于LPE组(P<0.05).由此可见,在哺乳期犊牛代乳粉中添加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可有效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降低犊牛的腹泻率,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且甘苦提取物与蒙脱石联用的效果优于甘苦提取物.

    甘草苦木提取物蒙脱石犊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