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新文科视角的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刘虹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融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金融素养,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在非金融专业金融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缺乏应用场景、专业针对性不足、重理论轻实践、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根据新文科建设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并结合财经类非金融专业的具体特点,文章从优化教学内容、强化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以及改进评价体系等方面,对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可行的实施路径.

    新文科非金融专业金融学教学改革差异性

    课程思政视域下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王瑞芳许峰川孙敏张国栋...
    53-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模拟电子技术作为电类专业基础课,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章结合该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案例及教学过程评价四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全过程实现课程知识与思政元素融合育人.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思政翻转课堂

    基于"非遗热"的美学课程内容改革探析

    齐留柱
    57-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美学建设要求深入地方文化的内部,而非遗作为美学的"小传统",为中国美学研究筛选了丰富的民族审美案例;"非遗热"为构建中国美学话语体系提供了有利环境,同时也对美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回应要求和阐释要求.非遗融入美学课程,应践行"两个结合",探究非遗内部的审美创造内涵,突出非遗的精神传承性,并坚持以浸润渗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民族立场与世界眼光.在主要融入路径上,则以塑造民族身份认同的时代新人为教学目标,以中国美学的"小传统"丰富课程内容,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层理解,并多加阐释中国民间审美问题,进而通过最终评价导向,使学生形成民族审美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新"审美经验".

    非遗热美学教学高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一致性建构原则的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

    徐耀松王雨虹王丹丹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在工科专业课程中实施基于一致性建构原则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与实践方法,指出了当前课堂教学在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系统设计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了以一致性建构为原则,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混合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的有效措施.以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重构了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构建了完整且系统的混合式教学框架.基于一致性建构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评价与反馈进行了深入分析,实现了教学实践的持续优化.实践证明,基于一致性建构原则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技术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工科教育提供了新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致性建构原则混合式教学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其应用课程课程教学

    面向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探索——以工程流体力学课程为例

    冶文莲张东安周建
    68-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中,针对偏重理论教学、实践应用薄弱、创新能力培养受限等现实问题,课程组提出一种以实践应用为核心、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采用"一主线、两平台、三层次"的教学框架,旨在通过紧密联结理论与实践,利用项目驱动和启发式教学方法、虚拟仿真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为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革新提供新思路,也为其他工程类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工程流体力学实践应用创新能力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共性化和个性化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周宁宁邓玉龙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课程思政教育往往侧重于共性化教育,而个性化教育相对不足,影响了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文章研究了共性化和个性化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教育,并在信息安全专业微型计算机接口技术课程中进行了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前后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后,学生对思政话题的兴趣度和满意度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学生关注的思政元素范围更广,思考问题更加全面,对信息安全专业的认可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课程思政教育共性化个性化信息安全

    工程热力学实验课程思政路径探析

    魏燕盛健刘道平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程热力学实验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工程热力学实验教学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有利于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和深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文章从工程热力学实验课程的德育目标出发,分析了该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优势,以经典实验"饱和水蒸气P-T关系测定实验"为例,从明确实验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完善实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实现工程热力学实验课程与课程思政耦合育人.

    工程热力学课程实验教学课程思政

    地方特色高校电气专业课程思政"工程教育认证范式"内涵建设与实践

    王浩杨海柱高彩霞张新良...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形势下,地方特色高校电气专业肩负培养服务区域及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电气工程技术人才的使命.工程教育认证遵循三个基本理念: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文章以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依托,开展课程思政"工程教育认证范式"内涵建设与实践:一是用成果导向理念引领电气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化重构,二是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推动电气专业课程思政结构性变革,三是用持续改进理念助力电气专业课程思政科学化评价,为地方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范式化创新与实践提供借鉴.

    地方特色高校电气专业课程思政工程教育认证

    基于高校"大思政课"建设的地方书院文化运用研究

    张啸宇江冰洁祖丽呼玛·艾合买提
    90-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承千年的书院文化蕴含着珍贵的历史遗存、制度体系和人文精神,是高校书院制改革、传统书院复兴、现代书院创新的源头,客观上能够为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内容、空间、资源等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文章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调研发现,充分借鉴书院制度文化形式,利用书院物质文化资源,汲取书院精神文化力量,可以有效优化"大思政课"建设模式,深化"大思政课"建设内容,强化"大思政课"建设效能,对于传承中华传统文脉、宣传塑造地方形象、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校"大思政课"书院文化

    基于知识迁移的统计类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融合研究

    谭宏卫曾茜余孝军
    94-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是关键的教学要素之一.鉴于此,文章利用知识迁移学习策略来深入挖掘统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及其教学融合策略.统计类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可归纳为三类——统计人文思政元素、统计理论思政元素和统计实验实践思政元素,这三类元素具有思政信息丰富、专业针对性强和覆盖面广的特点.此外,在教学中,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两个方面来探究各类思政元素的融合方式.每一类思政元素的教学融合方式均有所不同,而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统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三全育人"格局.

    统计类专业课程知识迁移课程思政教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