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教育
大学教育

月刊

大学教育/Journal University Educatio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元素多维度融合路径的探讨与实践

    申静姚军财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探讨高校信息类通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问题,文章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从课程思政融入可行性分析,到全面深入挖掘教学模块中所隐含的思政元素,再到思政元素多维度融合路径的探讨,系统地阐述了"课内外全方位一核心"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和实施举措,以期递进式让学生的心灵和时代的召唤同频共振,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课程思政大学计算机基础高校思政案例多维度融合

    "三全育人"视域下大学生体育素养提升的价值寻绎、现实困囿与应对策略研究

    袁瑞朱晓菱
    103-10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贯彻"三全育人"教学方针,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大学生体育素养水平是检验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文章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大学生体育素养的内涵特征入手,对我国大学生体育素养提升所面临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认为,以落实国家政策为方向、以优化社会环境为支撑、以改革体育课程为核心、以强化家庭(同伴)支持为动力、以培养体育兴趣为关键,是提升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有效策略.

    "三全育人"体育素养价值寻绎现实困囿应对策略高校大学生

    融合思政元素的工科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案例设计

    林焱辉马小兵杨力
    107-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作为研究并揭示随机现象统计规律性的数学分支,是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理论基础.在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理论知识与工科专业背景相结合,引入融合思政元素的工科课程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升个人素质与修养.

    概率统计与随机过程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工科专业大学教育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胡峥嵘莫秋荣
    11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助力国家建成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战略举措.行政管理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核心专业,与课程思政建设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专业特色与培养目标有机衔接、课程思政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当前,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教师思政意识与思政教学能力不高、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契合度不够、教学方式创新性不足、课程思政教学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应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思政意识、深挖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方式、健全体制机制等途径提升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课程思政行政管理教学改革

    "大思政"格局下本土少数民族歌舞资源融入高校音乐舞蹈类美育人才培养的价值与路径

    李珊珊叶梦萍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探讨了"大思政"格局下将本土少数民族歌舞资源融入高校音乐舞蹈类美育人才培养的价值与具体实施路径.此举不仅有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能推动"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实现,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文章深入挖掘了歌舞资源中的文化、德育与美育价值,并提出通过艺术党课等方式强化美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美育人才,为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与实践方向.

    "大思政"少数民族歌舞资源美育人才培养价值与路径

    地方高校"AI+X"微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探索

    夏小云庄鹤林黎良山陈泽丰...
    120-123,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专业是地方高校开展多元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对传统专业的有益补充.文章分析了高校的转专业情况和微专业建设的必要性,并基于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需求与"AI+X"微专业建设现状,以"AI+数字医疗"微专业建设为例,探讨了人才培养体系重构、师资建设和育人效果评价的具体措施.

    微专业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地方高校

    面向产出导向的测控专业"思专创融"培养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

    肖艳军高楠万峰孙凌宇...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现代高等教育对产出导向教育理念的日益重视,课题组针对测控专业创新设计了一种融合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思专创融"培养体系,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文章首先阐述了该培养体系的设计原则和理论基础,随后详细介绍了实施策略和教学方法.多次实践验证了"思专创融"培养体系在提高学生学习成效和职业准备度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该培养体系的有效性,而且为测控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实践模式.

    测控专业产出导向"思专创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高等教育

    基于区域文化的民族器乐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吴金琳
    128-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研究基于区域文化的民族器乐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目的,调查研究区域文化传播情况与民族器乐研究生培养情况,分析区域文化与民族器乐研究生培养之间的关联性,为民族器乐研究生教育提供合理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文化背景下,民族器乐研究生培养应积极探索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通过开设文化课程、链接区域传统音乐文化、建立教学实践基地、鼓励创作民族音乐作品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民族器乐研究生培养质量.

    区域文化民族器乐研究生培养模式

    基于SECI模型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焦红超刘宁赵森浩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提高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课题组基于SECI模型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社会化、外部化、组合化、内部化四个阶段进行转换生成,并充分与导师培养进行融合,使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合理提升和运用专业知识,丰富和创新非全日制研究生培养模式.

    SECI模型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为例

    吴璇陆雨薇毛成芳
    140-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工程行业发生了重大变革.在新工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要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高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文章以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为例,在分析现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础理论+专业实践+前沿科技"多学科交叉课程体系及"高校+企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体系,并配以"学业+学术"双导师制,以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效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科创水平.

    新工科复合型人才机械工程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