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张永兴

双月刊

1673-0836

dxkjbjb@126.com

023-65120728;65127291;65120727

400045

重庆市沙坪坝重庆大学B区岩土工程研究楼二楼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Underground Space and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有关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综合性科技刊物,旨在通过对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新成果的交流,并兼论与之相关的地下工程与基础工程的科技问题,以促进我国地下空间的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刊具有内容广泛、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为从事规划、土建、人防、地铁、隧道及岩土工程研究等有关专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钻孔取芯与高密度电法的溶洞注浆检测方法研究

    王冉昝子卉
    2054-2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溶洞注浆处理效果的检测评价方法,本文对某工程的岩溶注浆处理区段进行了现场钻孔取芯检测和高密度电法室内模型试验研究。首先,通过钻孔取芯对该处理区段内的溶洞注浆效果进行了检测分析,发现该区段溶洞注浆处理效果较为良好;然后,结合数字化建模和3D打印实现了溶洞模型的构建,为岩溶室内模型试验提供了参考;最后,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深入研究了溶洞在不同浆液填充度条件下,基于高密度电法的岩溶注浆效果检测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注浆后溶洞位置处的视电阻率值会较注浆前存在一定幅度的下降,高阻异常区域面积会缩小;随着溶洞注浆量的增加,溶洞注浆处视电阻率图像达到稳定的时间相应延长,通常当溶洞被水泥浆液完全填充时,视电阻率图像将会在注浆后7 d达到稳定。研究对优化岩溶注浆效果检测评价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城市轨道交通溶洞注浆钻孔取芯法高密度电法注浆效果

    隧道软弱破碎带TBM卡机脱困技术研究

    刘利坤王明胜路军富苗志豪...
    2064-2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隧道遭受软弱破碎带不良地质的影响,TBM掘进时出现围岩自稳能力差、易坍塌、积渣堆积等问题,致使护盾抱死或刀盘被卡。为实现TBM脱困,提出了从TBM护盾上方进行小导洞施工新技术,对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进行长距离水平加固以及刀盘、盾体周边积渣清理的方法,使得TBM顺利推进;提出在长大断层破碎带条件下,采用上断面开挖和TBM掘进的半断面法施工技术解决TBM频繁卡机、隧道坍塌的风险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小导洞施工技术具备降低卡机风险、可实现TBM前方围岩水平超前加固、缩短工期、节约成本、施工安全的优点;半断面法施工技术相较于传统的迂回导坑法超前处理断层破碎带工作量小,节约成本,能避免TBM卡机与隧道坍塌风险,施工安全与质量得以保证。

    软弱破碎带TBM卡机脱困小导洞施工半断面法施工

    高地温隧道施工环境温度特征及通风参数优化研究

    王锋李宁
    2074-2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高地温隧道施工期环境温度分布展开实地调研,在量化隧道内热源后建立高地温隧道独头通风三维数值模型,并通过监测数据与模拟结果验证了模型可靠性,进而展开隧道环境温度分布特征及通风参数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沿程环境温度分布可分为2个区段,掌子面20 m范围内呈骤增再降低趋势,掌子面20 m后至洞口段随入口风温降低或风量增大呈现出先增大后降低再持续增大趋势;(2)入口风温降低使隧道环境温度峰值呈线性降低特征,风量增大使隧道环境温度峰值呈二次函数降低特征,表明入口风温较风量对隧道环境温度峰值影响更显著;(3)利用多元函数建立风量-风温因素耦合的隧道环境温度预测模型,表明当入口风温≤15 ℃时,风量>40 m3/s即可满足隧道环境施工要求,入口风温高于20 ℃,需要额外采取其他降温措施。

    高地温隧道施工期降温隧道沿程温度通风参数优化

    基于SPH-FEM耦合算法及模型试验的减振棚洞研究

    王星霰建平王帅帅黄帅...
    2083-2090,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更为安全、有效的边坡落石防护结构,本研究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有限元(SPH-FEM)耦合动力学数值计算及1:10几何相似室内模型试验,针对"砂土-发泡橡胶"复合垫层棚洞的减振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落石以20 m/s速度冲击时,顶板腹部正中单元峰值应力可达2。89 MPa,超过C30砼极限抗拉强度2。01 MPa;添加0。2、0。4、0。6、0。8、1。0 m发泡橡胶垫层后,正中单元峰值应力依次为2。36、1。12、0。79、0。65、0。58 MPa,相较于纯砂土垫层,降幅依次可达18。34%、61。25%、72。66%、77。51%、79。93%;针对试验期间棚洞顶板腹部纵向测点P1,添加2、4、6 cm厚橡胶垫层,其峰值应变由50。57 με依次降至27。17、15。22、10。36 με,降幅为46。27%、69。90%、79。51%;针对顶板腹部横向测试位置T1,复合垫层工况下应变峰值由48。47 με降至26。54、17。29、13。59 με;复合垫层可大幅降低落石冲击能量与顶板应力水平,模型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相吻合,本文工况下发泡橡胶现场设置厚度以0。4~0。6 m为宜。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防护工程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落石冲击减振棚洞发泡橡胶SPH-FEM耦合模型试验

    基于静态爆破的硬岩掘进预裂技术研究

    李志鑫高召宁许文松李东文...
    2091-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静态爆破技术可用于井下煤岩体的弱化致裂,相较炸药爆破有着安全、无震动、无污染的优点。为探究静态爆破的硬岩弱化致裂效果及实际工程应用技术,通过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等方法,对静态破碎剂的膨胀力学参数、不同孔径与孔距下静态破碎剂对试件的裂纹演化规律及破坏作用范围、现场布孔参数的选择等展开研究。结果表明:静态破碎剂最高膨胀压可达75 MPa,反应过程分为初始阶段、快速反应阶段、后续缓慢反应阶段共3个阶段;试件裂纹发展方向沿最小抵抗线方向,裂纹拓展形态多为"Y"字形;声发射检测中,累积能量呈阶梯状增长,其峰值随破碎孔孔径增加而减少;破碎孔孔径控制在40~50 mm、间排距控制在300~500 mm破岩致裂效果较好。研究结果证实了静态爆破方案对岩层弱化致裂的可行性,对实际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静态爆破煤岩致裂裂纹扩展声发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