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邓小平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邓小平研究
邓小平研究

双月刊

邓小平研究/Journal Dengxiaoping Research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邓小平领导探索中国现代化的鲜明特色及其时代价值

    包心鉴
    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变革.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为探索和推进中国现代化付出了创造性努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坚持改革开放,建设制度不断完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坚持共同富裕,建设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坚持全面发展,建设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代化.邓小平关于中国现代化富有鲜明特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是我们党的宝贵思想财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今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正在扎实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为宏大、最为壮丽的篇章,是对不懈探索中国现代化的先驱者们最好的纪念.

    邓小平中国现代化改革开放共同富裕

    邓小平探索中国现代化的科学思维方法

    郑磊
    1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坚持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探索中国现代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邓小平以历史思维论证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以战略思维把握中国现代化的重大战略属性问题,以辩证思维阐释探索中国现代化需要把握的重大关系问题,以创新思维构建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动力问题,以底线思维解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风险防范化解问题.学习和领悟邓小平探索中国现代化的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篇章具有积极意义.

    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历史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

    邓小平对传承发展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贡献

    鄢鹏
    3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进行了系统思考,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首先从坚持现代化建设正确方向的重要保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内在要求、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现实需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题中之义等方面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大意义.其次,他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集中概括为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的精神,大公无私、先人后己的精神,不畏强敌、不惧艰难的精神,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精神.最后,他从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史学习、涤除"精神污染"、夯实物质基础等方面思考探讨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赓续路径.邓小平的这些理论探索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重要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邓小平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破解管党治党难题的实践探索和历史经验

    郭佳鑫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管党治党难题自党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且在各个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初期,党所面临的管党治党难题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开创制度治党新路径、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方面开展了破解管党治党难题的实践探索,积累了应对和处理管党治党难题的宝贵经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警惕自身腐化变质;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坚持独立自主.

    改革开放初期管党治党难题党风廉政建设独立自主

    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的探索及当代启示

    涂业婷郭国祥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执政形象代表和体现着党的宗旨、性质、纲领和路线,在党的执政过程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在理论上,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要塑造改革开放、安定团结、独立自主的形象.在实践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在全面拨乱反正中彰显了实事求是、安定团结的政党形象,在伟大历史转折中塑造了改革开放的崭新形象,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铸就了开拓创新的伟大形象,在对外交往中树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友好的大党形象.这些理论和实践探索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注重执政绩效,夯实党执政形象建设的物质根基;坚持实事求是,为党执政形象建设提供方法论指引;坚持胸怀天下,积极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

    邓小平中国共产党执政形象党的建设

    论邓小平主政西南时期请示报告工作的实践特色

    张家臻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党内践行请示报告制度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邓小平主政西南,认真践行请示报告制度,体现出鲜明的实践特色:事项明确,高质量做好常规工作的请示报告,定期向中央综合汇报西南局工作;程序规范,及时提交专题报告,特别是做好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工作;注重时效,接到中央最新指示后,第一时间就相关工作向中央报告情况,成为党内践行请示报告制度的典范.邓小平所撰写的请示报告以集思广益、调查研究为基础,结构紧凑,条理清晰、内容丰富,兼具科学性、系统性与推广性,体现了其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

    邓小平西南时期请示报告工作政治意识领导能力

    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的思想特色和价值意蕴

    马春玲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对独立自主作了全面论述.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重要论述涵盖了独立自主的作用和意义、独立自主的内涵和内容、坚持独立自主的要求等方面,具有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原则与灵活相统一、胸怀祖国与世界相统一等凸显"继往开来"的思想特色,为党和国家正确判断形势、科学预见未来、把握历史主动提供重要思想武器,为党和国家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提供重要遵循,为实现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重要指引.同时,这一重要论述为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了"走自己的路"的中国经验,为发展中国家既实现发展又保持自身独立性贡献了中国智慧.

    习近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意蕴

    段晋云
    93-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性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底色和突出优势.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文化建设为了增进人民福祉的政治立场,认为文化建设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立场,贯穿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指向,着力于化解新时代文化生产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矛盾.习近平文化思想认为文化建设要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的创造主体;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关键在人;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享有主体和评判主体;人民群众是文化的传播主体.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一系列重要成就,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全民族文化自信明显增强,更多民众充分享有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性群众史观文化强国

    青年邓小平奋斗精神的丰富意蕴

    莫志斌
    107-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年邓小平的奋斗历程极其艰辛,奋斗精神感人至深.青年邓小平奋斗精神意蕴尤为丰富:与其深情爱国、矢志报国,寻找救国救民真理之远大志向结合在一起;与其结交救国救民的革命挚友,参加先进党团开展革命活动结合在一起;与其决心为劳苦大众寻求解放和谋幸福而坚定选择、坚持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拼搏结合在一起;与其坚持党性原则,践行实事求是、敢于担当、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结合在一起.学习研究青年邓小平的奋斗精神,有助于广大青年了解青年邓小平的成长道路和思想转变历程,有助于了解邓小平理论的孕育与萌芽,从而为新时代广大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思想启示.

    青年邓小平奋斗精神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信念

    邓小平"三落三起"展现的人格风范及现实启示

    邓璨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邓小平一生跌宕起伏,历经"三落三起",每次复出都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邓小平"落"后能"起"的非凡经'历中彰显了他光辉的人格风范,信念坚定是能"起"的精神之钙,实事求是是能"起"的精神内核,为民情怀是能"起"的关键因素,乐观主义是能"起"的精神支撑.邓小平的人格风范对当前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得失""快慢""苦乐"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

    邓小平"三落三起"人格风范现实启示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