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学前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学前缘
地学前缘

翟裕生

双月刊

1005-2321

frontier@cugb.edu.cn

010-82322973

100083

北京学院路29号

地学前缘/Journal Earth Science Frontier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季刊《地学前缘》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期刊,于1994年创刊。从2005年开始增加了主办单位,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地学前缘》。近年来《地学前缘》的影响因子名列专业期刊和中国科技期刊前茅,又被多家信息机构以综合统计指标高的评价排入专业期刊前茅。 《地学前缘》在短期内办出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与下面几个办刊特色分不开:(1)主题性:《地学前缘》是主题期刊,每期选择一个对中国和世界具有广泛、重要影响的地学主题,轮回刊出,这是中国期刊界罕见的出刊形式。(2)前缘性:《地学前缘》实行特约主编约稿制,就是在每个主题出版前,编委会约请1~2名特约主编约稿。他们都是地学界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从一个主题的整体性思维出发,站在学术带头人的视觉高度,较准确地选择从事这一主题领域前缘研究的专家撰稿人,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向、多要素、多方位、多层次约稿,构成一个有序地、有机的、相关的、联系的约稿系统,并使其总体达到前缘性水平。(3)国际性:《地学前缘》每个主题都有3~5篇由国外著名地质学家提供的英文稿件,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成为国际交流的一个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铁铜多金属矿化体的发现及对古特提斯VMS型铜铅锌矿找矿勘查的启示

    张辉善张晶洪俊葸得华...
    142-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古特提斯阶段VMS矿床仅在中国三江等地区有出露,该类型矿床在特提斯带内其它位置是否发育?其成矿潜力如何?都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和现实问题.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之间,是特提斯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因地质工作程度低,缺少系统的地质勘查和投入,还未实现重要的找矿突破.地球化学调查是研究铜铅锌等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快速定位和优选找矿远景区和靶区的有效技术方法.本文基于前期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塔吉克斯坦地质调查局合作完成的帕米尔地区1∶100万和1∶25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研究基础之上,选择异常区开展1∶5万地球化学调查,并进行异常查证,对发现的矿化体进行成因分析,同时探讨区域成矿潜力.研究表明:(1)帕米尔托赫塔梅什地区主要异常元素组合为Fe、Cu、Pb、Zn、Ag、Sb、Au、As等,异常规模大,强度高,浓度分带明显,异常整体受地层和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可划分为Z01号和Z02号两个找矿靶区,具有寻找块状硫化物铜铅锌和热液脉型金矿的潜力.(2)异常查证发现6条铁铜多金属矿化体,识别出3期成矿作用,第1期为主成矿期,二叠纪地层内形成VMS型铜铅锌矿化体(Z01号找矿靶区:Ⅰ号和Ⅱ号矿化体).第2期为热液改造期,发生变形变质作用,形成顺层和切层产出的脉状铁铜矿化体(Ⅲ号、Ⅳ、Ⅴ号和Ⅵ矿化体),同时对已形成的VMS型铜铅锌化体进行改造.第3期为表生氧化期,经风化剥蚀对已形成的矿化体进行氧化,产生分带现象.推测Z02号找矿靶区仍然具有寻找VMS铜铅锌矿的潜力.(3)塔吉克斯坦帕米尔-中国甜水海地区具有良好的VMS铜铅锌矿的成矿潜力,预测找矿远景区9处.提出特提斯带内古特提斯阶段二叠纪地层内具有寻找VMS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前景,是未来重要的找矿勘查方向.

    古特提斯铁铜多金属矿化体地球化学调查VMS型塔吉克斯坦

    摩洛哥大阿特拉斯构造带东段铅、锌地球化学分布与找矿远景区优选

    吴发富赵凯宋松罗军强...
    16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摩洛哥大阿特拉斯构造带位于特提斯成矿域西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大量MVT型铅锌矿床(点),但长久以来较低的地质工作程度使得铅锌成矿潜力不明.中大比例尺地球化学调查是资源勘查的有效手段,准确的地球化学异常信息能快速圈定找矿远景区,提高勘查效率和成功率.本文通过摩洛哥大阿特拉斯构造带东段万余平方千米区域的1∶100 000地球化学调查,查明该区水系沉积物中铅元素含量为5.7~43 210.0 μg/g,平均含量为45.0 μg/g;锌元素含量为12.2~75 420.0 μg/g,平均含量为86.4 μg/g,均高于地壳克拉克值.以92%累频为异常下限(Pb含量为36.9 μg/g,Zn含量为78.3 μg/g)共圈定73个铅地球化学异常和68个锌地球化学异常,通过铅、锌等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分析,划出了 3个主要铅锌成矿带,成矿带内进一步圈定了 9处铅锌矿找矿远景区,提出该区具有寻找MVT型铅锌矿的潜力.该成果为下一步开展找矿勘查提供了重要方向.

    地球化学调查MVT型铅锌矿远景区优选成矿潜力摩洛哥

    巴布亚新几内亚镍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潜力

    赵宇浩杨志明朱意萍Kumul CONRAD...
    183-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汇聚边缘,由3个构造单元组成.巴布亚新几内亚发育两种镍矿化类型.2015-2018年开展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在高地地区、巴布亚半岛和新几内亚群岛采集了 1 399件水系沉积物样品.本文研究了巴新镍的地球化学背景、空间分布特征和成矿潜力.巴新镍含量在2.7~2 430.0 μg/g之间,中位数(地球化学基准值)为42.0 μg/g,接近上地壳镍元素丰度,高于欧洲、澳大利亚、北美和中国的镍地球化学基准值.由于广泛发育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岩,由巴布亚褶皱带、新几内亚冲断带、奥罗褶皱带、东部褶皱带、东巴布亚复合地体、巴布亚群岛、伯瓦尼-托里塞利地体和菲尼斯特雷地体组成的中央弧陆碰撞带的镍基准值高于美拉尼西亚岩浆弧.地球化学图中,四月蛇绿岩、马鲁姆蛇绿岩和巴布亚超镁铁质岩带等蛇绿杂岩体与高镍含量的区域具有高度耦合对应关系.通过本次工作,圈定了 7处镍地球化学省和8处镍地球化学异常区,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逆冲带.8处异常区均具有发育红土型镍矿的潜力,可作为下一阶段巴新镍矿找矿方向.

    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异常红土型矿化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金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预测

    徐鸣隰弯弯赵宇浩Conrad KUMUL...
    194-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布亚新几内亚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汇聚边缘,由3个构造单元组成.巴布亚新几内亚主要发育两种金矿化类型,即浅成低温热液型和斑岩型.2015-2018年开展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在高地地区、巴布亚半岛和新几内亚群岛采集了 1 399件水系沉积物样品.文章研究了巴布亚新几内亚金的地球化学背景、空间分布特征和成矿潜力.巴布亚新几内亚金含量为0.2~6 188.0 ng/g,中位数(地球化学基准值)为1.5 ng/g,高于大陆地壳金元素丰度,略低于中国和澳大利亚的金地球化学基准值.由于广泛发育中酸性侵入岩、碱性侵入岩和碱性火山岩,由巴布亚褶皱带、新几内亚逆冲带、奥罗褶皱带、东部褶皱带、东巴布亚复合地体、巴布亚群岛、伯瓦尼-托里塞利地体和菲尼斯特雷地体组成的中央弧陆碰撞带的金基准值高于美拉尼西亚岩浆弧.地球化学图中,新几内亚逆冲带的钙碱性侵入杂岩体、美拉尼西亚岩浆弧中的钙碱性侵入杂岩体和富钾火山-侵入杂岩体与高金含量的区域具有高度耦合对应关系.这次工作圈定了 7处金地球化学省和9处金地球化学异常区,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逆冲带.8处异常区均具有发育浅成低温热液型或斑岩型金矿的潜力,可作为下一阶段巴布亚新几内亚金矿找矿方向.

    国家尺度地球化学填图异常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巴布亚新几内亚

    秘鲁铜元素地球化学空间分布及对成矿远景区的预测

    胡庆海王学求张必敏迟清华...
    205-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秘鲁位于南美洲西岸,作为安第斯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铜矿资源储量和产量位居世界第二.本文首次对秘鲁开展全国范围全球尺度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汇水域沉积物样品共416件,秘鲁全境铜元素含量为2.38~495 μg/g,背景值(中位数)为24.0 μg/g.秘鲁全境、沿海带、安第斯山区和亚马孙平原的表层(深层)汇水域沉积物中铜元素平均含量依次为31.4(31.6)、45.6(32.2)、47.5(48.2)和21.3μg/g(24.9 μg/g).地球化学图显示,秘鲁铜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西部沿海带和中部安第斯山区含量较高,东部亚马孙平原区含量较低的特征.本文选用75%累积频率作为异常下限值,圈定出5处铜地球化学异常,其中两处达到地球化学巨省规模,两处达到地球化学域规模.同时,讨论铜地球化学异常的来源和影响因素,解析与之对应的矿产资源响应,秘鲁良好的构造演化环境,为大型、超大型铜矿床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太平洋纳斯卡板块向南美大陆不断俯冲变换,致使洋壳发生部分熔融,产生强烈而广泛的中酸性岩浆活动,且岩浆中铜含量大规模富集,局部地区在特定环境下富集成矿.这一构造运动导致铜元素在秘鲁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多个地球化学块体,可能也是铜地球化学异常形成的原因之一.这些巨大的地球化学块体发现可用于未来寻找铜矿集区或大型、超大型铜矿床,圈定找矿远景区,并可以降低找矿风险,提高找矿效率,缩短找矿周期.研究圈定的地球化学找矿远景区,可为秘鲁铜矿勘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

    秘鲁汇水域沉积物地球化学填图成矿远景区

    秘鲁中部曼塔罗盆地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质量评价

    刘君安朱意萍姜瀚涛César De La Cruz POMA...
    219-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中国与秘鲁两国地学合作,推广我国优势的地球化学调查与研究方法,中国地质调查局与秘鲁地质矿产冶金研究院(INGEMMET)以秘鲁中部曼塔罗(Mantaro)盆地为研究区共同开展了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以我国现行相关行业规范为标准,采集样品并于我国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调查和研究表明:研究区土壤总体呈弱碱性,Au元素强烈富集,I、C、Corg、Cd和N等指标较富集;土壤养分指标N和P较丰富,K则较缺乏,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较丰富(二等)为主,面积占比为74.1%,土壤肥力较好;土壤环境评价指标中,Zn和Pb在少量地区存在轻微—重度污染,Cd和As则有较大面积的污染,土壤环境综合等级以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为主,污染地区主要分布于曼塔罗河两侧5 km范围内,重度污染区则主要分布于紧邻曼塔罗河地区和人口密度最大的万卡约市周边,重金属污染较严重,污染空间分布与曼塔罗河密切相关;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等级主要为中等—劣等,面积占比达83.18%,优质和良好级土壤面积仅占16.82%.综上所述,秘鲁曼塔罗盆地地区土壤养分较丰富,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土壤综合质量为中等偏差,建议秘鲁有关部门加强对曼塔罗河及上游重金属污染源的环境管理与整治.

    曼塔罗盆地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特征秘鲁

    墨西哥全球尺度土壤铜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特征

    姚春彦姜瀚涛朱意萍郑璐...
    236-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墨西哥是拉丁美洲经济大国和世界重要的矿业生产国.本文首次根据墨西哥全境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填图287件深层(C层)土壤组合样品铜元素含量测试结果,制作了 1∶8 000 000 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图,从全球尺度角度研究了墨西哥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背景和空间分布特征,圈定了墨西哥铜主要地球化学异常,主要取得如下结论:(1)墨西哥全球尺度C层土壤铜含量为3.6~129.0 μg/g,铜含量平均值和中位值分别为20.3和15.9 μg/g,背景值为15.6 μg/g.恰帕斯高原和南马德雷岛弧带构造单元中铜的中位值显著大于其他构造单元,背景值高于全境背景值.(2)墨西哥全球尺度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图显示,铜含量分布不均,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格局.(3)墨西哥全球尺度C层土壤铜地球化学异常图共圈定铜地球化学异常10处,8处达到地球化学巨省规模,两处达到地球化学省规模.从铜地球化学信息和已有矿床的套合情况来看,墨西哥南部南马德雷山脉和恰帕斯山脉可能成为墨西哥铜的重要找矿远景区.

    全球尺度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异常特征墨西哥

    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远景区预测

    刘汉粮王学求聂兰仕迟清华...
    244-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蒙边界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世界上重要的金属成矿省和全球3大斑岩型铜、金、钼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是国内外地学研究和贵金属、三稀资源勘查的热点地区.文章依托中蒙边界1∶1 000 000地球化学填图数据,探讨了汇水域沉积物中金的地球化学参数和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中蒙边界地区汇水域沉积物金元素含量中位值和平均值分别为0.79×10-9和1.34×10-9;华北陆块和阿尔泰构造带金含量最高,区域浓集系数分别为1.43和1.36,是金的富集优势区.以金含量累积频率85%(1.55× 10-9)、92.5%(2.22×10-9)和97.5%(4.03×10-9)划分外、中和内带,共圈定28处地球化学远景区,为该区寻找金等贵金属矿床提供了重要选区.研究填补了中蒙边界地区金地球化学空间分布的空白,为两国边境地区金等贵金属矿床对比提供基础数据.

    地球化学分布地球化学填图中蒙边界地区

    地球化学调查野外信息化技术构架与实现

    周怡宁高艳芳常婵柳青青...
    257-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是勘查地球化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然而,长期以来缺乏专门针对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的信息化软件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野外地球化学调查模式正加速向智能化、便捷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型.因此,实现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全流程的信息化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基于国内外地质调查信息化的最新进展,系统总结了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及地质调查信息化的关键发展方向与核心技术特点,井深入探讨了未来地球化学野外调查系统的功能需求和特性.研究旨在推动地球化学野外样品采集向数字化与信息化迈进,为构建覆盖勘查地球化学全流程的信息化产品体系奠定基础,同时助力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最终形成勘查地球化学全流程信息化的产品体系,提升地质调查信息化服务品质打下基础.

    勘查地球化学地球化学野外数据采集信息化移动GIS内外业一体化

    应用二维经验模分解(2D-EMD)-主成分分析(PCA)组合模型定量圈定与评价胶东金与关键金属找矿靶区

    陈永清郑澳月费金娜赵婕...
    266-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制造业和全球经济发展,全球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幅上升,迫切需要研究和开发新方法来勘探未发现矿产资源.然而,多阶段的成矿作用使成矿元素在地质单元内的分布呈现出复杂的叠加特征,而且大多数矿产常常伴生多种元素.本研究将二维经验模分解(2D-EMD)与主成分分析(PCA)相结合,基于胶东金多金属矿集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提取局部和区域多元素组合异常分量,从多阶段成矿过程产生的复杂叠加异常中识别找矿靶区.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PCA建立了 Au-Ag-Cd和Be-La-Mo-Nb-Th-U-Y两种多元素组合;(2)应用2D-EMD从主成分得分分别识别多元素成矿组合局部和区域异常分量;(3)局部异常分量可用于识别Au-Ag-Cd和Be-La-Mo-Nb-Th-U-Y找矿靶区,区域异常分量可识别高背景带.结合局部异常分量和花岗岩的空间分布,推断Au-Ag-Cd矿化与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侵入有关,Be-La-Mo-Nb-Th-U-Y矿化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和伟德山二长岩侵入体侵入有关,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岩体具有贵金属和关键金属双重成矿特征.

    2D-EMDPCA多元素组合异常分量胶东金多金属矿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