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地学前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地学前缘
地学前缘

翟裕生

双月刊

1005-2321

frontier@cugb.edu.cn

010-82322973

100083

北京学院路29号

地学前缘/Journal Earth Science Frontier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 季刊《地学前缘》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期刊,于1994年创刊。从2005年开始增加了主办单位,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地学前缘》。近年来《地学前缘》的影响因子名列专业期刊和中国科技期刊前茅,又被多家信息机构以综合统计指标高的评价排入专业期刊前茅。 《地学前缘》在短期内办出了一定的影响力,这与下面几个办刊特色分不开:(1)主题性:《地学前缘》是主题期刊,每期选择一个对中国和世界具有广泛、重要影响的地学主题,轮回刊出,这是中国期刊界罕见的出刊形式。(2)前缘性:《地学前缘》实行特约主编约稿制,就是在每个主题出版前,编委会约请1~2名特约主编约稿。他们都是地学界的学术带头人。他们从一个主题的整体性思维出发,站在学术带头人的视觉高度,较准确地选择从事这一主题领域前缘研究的专家撰稿人,共同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向、多要素、多方位、多层次约稿,构成一个有序地、有机的、相关的、联系的约稿系统,并使其总体达到前缘性水平。(3)国际性:《地学前缘》每个主题都有3~5篇由国外著名地质学家提供的英文稿件,极大地开拓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成为国际交流的一个窗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直径毛管中水密度变化特性及其对土壤水密度变化的启示

    李超程东会马成龙乔晓英...
    440-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水的密度存在较大的变化范围,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来全面描述这种变化规律.本文利用微米直径的石英管模拟多孔介质的孔隙系统,采用质量-体积法测量了直径在50~530μm之间的8个不同直径石英管中水的密度.结果表明:当石英管直径小于75 μm时,水的密度大于体相水的密度,最高密度为1.19 g/cm3;而直径为100~250μm时,水的密度略小于体相水,最低为0.98 g/cm3.水密度随石英管径而变化的规律可以用类似纳兰-琼斯势的经验公式来表达.研究表明:能使水密度增大或减小的水化作用、水-固界面作用、毛细作用或空化机制均不能解释石英管中出现的水密度变化.分析认为,毛管中的复杂的水动力学和流变学,特别是管嘴的剪切增稠及其逆过程可能是不同直径石英管中水密度变化的物理机制.该机制不同于解释土壤水密度变化的传统理论,为土壤水密度变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如果把石英管中水密度变化规律与基于多孔介质毛管束概念的土壤含水率模型结合,可以预测不同含水率土壤中水的密度.进一步的研究应该从流变学基本理论出发,建立剪切速率与黏度和黏度与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从理论上构建毛管水和土壤水密度变化模型.

    微米直径石英管高密度水低密度水剪切增稠土壤水密度变化

    基于Budyko模式的白洋淀流域不同时间尺度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于涛韩鹏飞王旭升蒋小伟...
    449-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变化严重影响流域内水资源的形成和水文要素之间的转化,准确量化河川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非稳态条件下的水文气候弹性解析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白洋淀流域山区的八个子流域为研究区,使用最新提出的基于Budyko模式的非稳态径流弹性系数解析新方法,将年际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分析,在中国流域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将其适用范围进行拓展,并进一步与采用多年时间尺度稳态条件下的基于Budyko模式的弹性方法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年际尺度下,年蒸散比和水储量变化比与年干旱指数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在年际和多年时间尺度下河川径流对降水变化更为敏感;而年际尺度下径流弹性系数小于多年稳态下的结果,表明流域水储量对径流气候变化的响应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年际弹性系数与流域面积的相关性较好.本研究验证了最新提出的基于Budyko模式的非稳态径流弹性系数新方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将其适用性由湿润区拓展到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对今后白洋淀流域和雄安新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Budyko模式气候变化弹性系数白洋淀流域

    中非地学研究未来合作:挑战与机遇

    Michael H.STEPHENSONHassina MOURIGbenga OKUNLOLA程丽...
    459-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2024 G20峰会)于2024年11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中国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的可持续解决方案议题.这一努力是对2016年G20杭州峰会主题的继承与发展,当时中国首次将发展置于G20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核心位置,采纳了关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G20行动计划以及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的G20倡议.在巴西峰会上,习近平宣布了未来3年同非洲携手推进现代化的十大伙伴行动,并为此提供3600亿元人民币额度的资金支持.文章分析了地学研究和实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潜在作用,特别是在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预防气候变化以及减轻地质灾害及其健康影响等方面,指出了中国在非洲地学研究的优势和需要更多努力的领域.尽管中国是全球科学论文的主要发表国,但其对非洲(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区域之一)地学的贡献相对较小,且与非洲的研究优先事项不完全一致.非洲地学研究的优先事项中,尚未得到实质性解决的领域包括可持续的矿产和碳氢化合物开发、水文学和水文地质学、气候变化及其适应能力、自然灾害、医学地质学、农业矿物学以及地学教育和培训.作为关键矿产富集区,非洲国家具有特别的机遇,关键矿产是能源转型,特别是电动汽车电池所需的矿产资源,如稀土元素和铂族金属.多项研究强调,非洲需要建立专业机构来规划这些宝贵资源的利用,理解其价值以及开采这些资源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鼓励当地企业,吸引投资,并仔细审查潜在国际投资者的提案,以获得最佳交易.目前,中国主导的地球科学发展的一个优势研究包括深时数字地球(DDE)计划在线计算平台及其与之江实验室合作开发的人工智能工具GeoGPT.这些项目的开发得到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以实现免费和广泛的全球准入,特别关注非洲.这些先进的工具将有助于将发展的主动权完全交给非洲科学家和机构.本文针对未来中非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合作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中国主导的非洲地学研究应该采取更加协调和战略性的方法;其次,实施以非洲为中心的地学资助计划,聚焦与非洲相关的主题,如关键矿产勘探及其他地质资源、原材料和开采对人口与生态系统的健康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及其适应能力;最后,继续支持深时数字地球平台,支持中国主导的旨在增加非洲地球科学研究人员专业机构化和能力提升的国际倡议.

    开放科学可持续发展数字赋能中非地学合作深时数字地球大科学计划

    矿物增强生物光合作用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新突破

    鲁安怀杜逸飞方谦丁竑瑞...
    46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光合作用是决定农作物产量的首要关键因素,当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对日光能的利用率仅为2%左右,影响粮食蔬菜等作物产量.《地学前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跟踪我们系列科研成果近三十年.近年来,围绕矿物增强生物光合作用这一原创性国际前沿科研成果,及其在解决农业增产提质这一国际难题的突破性应用成果开展了连续报道.我们最近研究进一步证实植物叶绿体中锰簇物质(Mn4CaO5)与地表矿物膜中水钠锰矿具有起源关系和成因联系,在光催化裂解水功能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处.矿物红外发射光谱特性能够影响水功能,促进光反应裂解水的作用.植物经典光合作用仅限于叶绿体中锰簇物质对可见光部分波段的吸收转化作用,叶绿体外的矿物非经典光合作用可拓展功能水对太阳光波谱利用范围,即通过改变灌溉水功能实现对太阳能利用效率的提升,开拓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效率的崭新途径.据此提出"矿物-水-光合作用"国际原创技术,田间试验农作物普遍增产达20%~50%,显著提升多种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这是自然界矿物通过影响水功能以促进生物光合作用的创新案例.

    矿物非经典光合作用矿物膜中锰簇叶绿体中锰簇灌溉功能水光合作用效率

    评鲁安怀教授等科研新成果《矿物增强生物光合作用理论与应用研究取得新突破》

    申俊峰
    470页

    特约主编致读者——化学地球:全球战略资源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王学求
    封2,前插1-前插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