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王刚

半周刊

1002-7661

dxs1985@126.com

010-89702077/010-81679527

100084

北京清华大学84-161/162信箱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Journal Duyuxie
查看更多>>旨在推广教育新理论、新经验,为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全面深入推动素质教育。湖北总部电话0724-6060842 咨询QQ:564535801 北京编辑部电话:010-89702077 81679527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试论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运用

    陈国钦
    263-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喜爱游戏的特点,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将体育教学与游戏有效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完善教学内容,从而能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的运用体育游戏,以期能够为广大的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

    小学体育体育教学体育游戏运用

    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几点看法

    敖萨仁高娃
    264-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师生、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角度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几点实践教学的建议。

    教师学生多媒体

    试论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布和巴特尔
    265-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重新整合的机遇,美术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改革传统美术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让美术教育焕发出新活力。

    新课程理念小学美术教学教学理念

    试论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教育的思考

    査杰
    26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对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了探讨。

    新课改美术教学情感教育

    试论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黄志丽
    267-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改变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音乐的过程,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平等互动情智互补创新

    浅谈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吉仁太
    268-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学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中学体育活动大部分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现代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创新能力思维教学

    试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德育教育

    李春兰
    269-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育内涵非常广泛,涵盖学生劳动、品格、爱心、自立、理想、人格、集体、人生观、世界观、社会公德等多项内容,涉及家庭、学校、社区各个领域,不能不说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我们必须在“以人为本,以一切学生为本”的原则指导下发挥各个层次的功能。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德育

    乒乓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应用探究

    王传佳
    270-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球训练法是球类运动中使用多球技术进行训练的一种方法,探究多球训练在乒乓球训练中的应用,对提高训练者动作技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从教学效果看,多球训练省时,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将基本功定型,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增大学生运动负荷,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等等。本文主要分析了多球训练法在粗略掌握动作阶段、改进与提高动作阶段、及其巩固与自如运用动作阶段的具体运用。

    乒乓球多球训练应用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之我见

    陈国钦
    271-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体育教师不仅对小学生的体育观念和体育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高低。随着新课标的到来,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传播,而且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本文对小学体育教师的培养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讨论,以期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新课标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培养

    音乐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感受

    蔡懿
    272-2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