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学书法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学书法
大学书法
大学书法/Journal University Calligraph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论书绝句》百首看启功的书法美育思想

    王月彤许大鹏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书绝句》百首是启功先生的代表著述之一,以一百首绝句来讨论该著述中的书法思想,文章讨论该书中包含的美育理念和美育内容.从启先生的绝句诗和注解可知,启先生的美育理念是儒家的游于艺和艺文兼备的观念,美育内容则包括书体之美、书风之美、书法品评取向等相关内容.通过对以上两方面内容的分析,进一步探讨启功美育思想对当下高校书法美育实施路径的启发.

    启功《论书绝句》美育思想

    印学研究的思考方法与实践路径

    陈国成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印学研究包括印学理论研究和篆刻实践研究两大块,所谓的"思考方法"主要指印学理论研究,而"实践路径"则与篆刻实践有关.文章分三个部分阐述:一、印学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印学研究的思考方法;三、印学研究的实践路径.结论:印学研究尚处在发展阶段,还没有成熟和繁盛,许多重要的核心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研究的队伍不够强大,成果数量不多且不成体系,印学研究选题容易、机会较多;印学研究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法和实践路径.

    印学研究思考方法实践路径

    余寿湘《古碑重摹伪刻考》研究

    徐发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湖南人余寿湘将历代金石文献中碑刻的重摹、伪刻汇纂成《古碑重摹伪刻考》一书.遗憾的是,此书鲜为人知,近人在碑刻研究中也都忽略了此书关于碑刻重摹、伪刻的记载,同时对此书也缺乏相应的学术研究.通过对余寿湘《古碑重摹伪刻考》一书的研究,考证了余寿湘的生平与履历,并对此书的版本、编纂体例、文字讹误、辨伪方法及其存在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古碑重摹伪刻考》版本体例辨伪方法存在问题

    《石墨镌华》修订成书考

    叶锦浩
    7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石墨镌华》成书过程曲折复杂.万历戊午(1618)四月,赵崡完成《石墨镌华》初稿,后又游历收录数十种碑刻拓片,修订基础已备.七月《自叙》虽显示其短期内并无修订计划,然至十月却实际完成了该书的修订.相较于初稿撰写,此次修订则稍显仓促,此或与赵崡其人遭际变故有关.通过考证还原《石墨镌华》修订成书过程,借此解释相关记载的矛盾抵牾.

    赵崡《石墨镌华》修订成书过程

    视域转换与经典重释:西方汉学中的中国书法研究

    贾宪旺
    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书法在西传过程中,西方汉学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传播群体.以西方汉学中的中国书法研究为重点,分析西方汉学家所具有的跨文化属性,将西方汉学家对中国书法的认知过程和研究释读作为两个基本维度,进一步研究西方受众对中国书法的认知之转型,从而揭示西方汉学家与中国书法产生互动的多元文化机制,在此基础上反思国内书法本体论研究的现状,以期为中国书法研究提供更多借鉴和启发.

    中国书法西方汉学跨语境文化溯源

    从"龙门四品"郄视北魏楷书"南朝化"进程

    赵豪
    95-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门四品"长期以来以经典书法作品的面貌为人熟知,然经研究发现,其作品既包含统治阶级与邑主群体"南朝化"观念的外在物化表现,亦揭橥邑主群体的"士族化"趋势.北魏孝文帝对统治阶层自身文化修养的重视以及对南朝典制的渴慕,宗室子弟延师聘教,选聘府僚等因素构成"南书北渐"的重要途径.世不替业的百工伎巧随着"南书北渐"加速了北魏"南朝化"的进程和社会基础构建,"龙门四品"的诞生象征北魏碑刻楷书"南朝化"达到高潮.

    "龙门四品""南朝化"士族化藩府幕僚百工伎巧

    雩都需岩王鸿摩崖石刻题记研究

    常雪超
    106-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需岩,又称王需岩,为北宋雩都隐逸名士王鸿栖隐之地,位于雩都城南小溪乡桃枝村,泉石清胜,山水华滋.王鸿在此处以篆书、隶书、楷书分别留题,囿于历史文献缺失,王鸿其人其事鲜见,至如其书学成就,亦不显于宋代,逮至今日,更无闻焉.王鸿专擅篆隶,兼涉楷则,需岩现今留存大篇幅篆、隶书作品如《峿山铭》《峿山颂》《渔台铭》等,弥足珍贵,足以补缺宋代篆隶书作品传世稀少的遗憾,同时对于宋代书法史研究良有裨益.

    王鸿需岩北宋《峿山铭》书学

    清代浒湾地区坊刻牌记特征研究

    李潇
    116-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牌记作为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鉴定古籍版本的关键依据之一.坊刻牌记字体的研究对于古籍版本鉴定、出版史以及书法史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浒湾作为清代四大出版中心之一,其出版的书籍不仅在周边地区进行交易,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广泛流通,甚至远销日本.浒湾坊刻牌记的版本特征、刻书字体风格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影响,都是学术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

    浒湾坊刻牌记字体

    明清印学中"意"的兴起与嬗变——以周应愿《印说》的开拓性为中心

    随文豪
    123-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绘画艺术的意境自宋代文人画的繁荣而逐渐明晰,诗书画印的结合奠定了文人画基石,这种鲜明的艺术特点,直接影响了明代印学的崛起.而印论中"写意"思想的滋生与宋代以降文人画有着不可或缺的关联,其中,周应愿《印说》当是明代印论中"写意"思想提出的关键.此后,明清印论对"意"的吸收,也拓展了"意"作为中国传统文人的美学范畴和审美体系.

    《印说》书卷气嬗变

    《承清馆印谱》印章考略

    郝长宁
    130-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明代张灏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辑成《承清馆印谱》,从此汇集时人印谱进入大众的视野.汇集时人篆刻印谱集中了诸多印人作品,它远超过个人印谱的影响力,在印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毫无疑问,《承清馆印谱》具有时代的印记,因此透过《承清馆印谱》所载印章及对印文内容的考证亦可看到晚明时期的篆刻风貌及特色.

    张灏《承清馆印谱》印章篆法印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