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李二英

月刊

2096-5931

010-68094335

100045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11号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Journ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nd Policy
查看更多>>电信网技术刊物。旨在贯穿政府颁布的电信网技术体制、标准、规范、提供与新技术、新装备有关的各种网络规划的解决方案,以及系统、终端设备入网检测信息、咨询,增进中外电信界的相互了解,促进电信主管、经营、科研、生产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中外电信企业间及广大用户间的信息桥梁。该刊主要刊登电话网、数据网、非话业务网、卫星通信网、移动通信网、无线寻呼网、ISDN、智能网、传输网、NO.7信令网、IP电话/传真网等专题技术报道综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个人信息保护

    魏然
    1页

    欧盟《数据法案》的规范要旨与制度启示:以个人信息保护为视角

    吴沈括柯晓薇
    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洲议会于2023年11月9日表决通过《数据法案》.该法案明确符合欧盟价值观的数据流转利用和数据治理规则,保障欧洲单一数据市场中数据要素的安全高效流动,进一步平衡个人数据保护和数据自由流通之间的关系.在数字时代下,我国可以在个人信息权益保护、统一协调的数据治理机制建立、技术互联与标准建设强化、数据安全保护监管优化等方面吸收借鉴其经验,在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数字时代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标准,规范数据的共享流通,保障数字经济安全有序发展.

    数据法案个人数据保护数据流动数据安全

    个人信息流转安全合规探索

    辛建峰张晓梅毕强杨莉...
    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对国内个人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标准的梳理,对个人信息的流转方式进行了分类研究;对个人信息流转在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安全合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类及原因分析;提出个人信息流转安全合规分析模型;对个人信息控制者的个人信息流转活动提出安全合规建议.

    个人信息流转安全合规合规建议个人信息控制者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武林娜宋恺王淞鹤
    13-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通用能力、交互能力和生成能力,结合当前产业现状,总结了面向用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具有服务形态多元、交互方式革新、服务模式复杂的特点,梳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对个人信息安全带来的全方位影响及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本身带来的挑战.在此基础上,从监管治理、标准规范、企业管理层面给出提升个人信息安全的具体建议和方案.

    生成式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个人信息安全大模型

    基于移动智能终端交互行为的持续身份认证技术综述

    宋天乐蔺琛皓高书馨赵竣毅...
    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和普及,更多用户在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上进行支付、转账、存储个人信息等活动.为了提高用户使用移动智能终端的安全性和便利性,目前移动智能终端身份认证的发展趋向于持续认证.首先,回顾了现有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身份认证工作;其次,整理了目前主流的性能评估指标和产业界应用;最后,对持续身份认证在移动智能终端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移动智能终端持续认证性能评估指标

    隐私计算技术标准化路径分析与建议

    王艳红孔玲付艳艳李京典...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家个人信息保护要求和数据要素高效流通的时代背景下,隐私计算技术作为解决个人信息保护与数据流通问题的关键技术之一受到广泛关注,隐私计算技术的标准化也已成为个人信息保护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围绕隐私计算技术标准化路径进行分析,从标准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相关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隐私计算技术标准化建设提供参考.

    隐私计算标准化个人信息保护

    差分隐私用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实践难点及化解方案

    朱悦
    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梳理差分隐私用于人口普查、数字广告和大型语言模型中的个人信息保护案例,发现通过差分隐私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仍然存在概念定义不一、隐私单元不明、参数难以选定、隐私记账困难、缺乏简明解释、造成不公平问题和法律效果不确定7个难点,并逐个探讨了突破这些难点的思路.化解差分隐私的实践难点不仅可以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也可以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利用.

    差分隐私个人信息保护隐私记账交互设计数据要素流通利用

    网络空间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与验证研究

    谷晨冯金金傅山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未成年人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双重功能要求,研究网络空间的未成年人身份识别与验证方案.结合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分析了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的必要性和复杂性.在此基础上,充分梳理不同的业务场景,具体分析了未成年人身份识别的启动方式,以及启动后如何合理识别未成年人身份的方案.

    个人信息保护未成年人保护身份识别身份验证

    对隐私权概念的思考:以解析私密信息为中心

    邓莉陈钊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私密信息是联结隐私与个人信息的中介.在司法实践中,私密信息的界定存在模糊性.基于私密信息与隐私、个人信息的关联,以解释论为视角,得出私密信息具有可识别性、私密性.但私密信息所具有的双重属性使其在面对保护还是合理利用的问题上存在困境.以合理隐私期待理论为原则,以场景理论为补充对私密信息进行层次化区分,将敏感私密信息归于隐私权的范畴,非敏感私密信息归于个人信息范畴,对上述问题予以解决.

    可识别性私密性合理隐私期待理论场景理论

    基于隐私保护的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技术研究及实践探索

    焦志伟吴正豪徐亦佳魏凡星...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Web 3.0的发展,分布式数字身份应运而生.分布式数字身份面向分布式网络,能够把用户、机构、设备和数字资产统一接入网络,具备去中心化、互通互认、隐私安全等特点.首先研究了基于隐私保护的分布式数字身份认证体系,概述了其技术架构、认证流程、技术特点;其次阐述了基于终端的安全防护机制和基于密码学的隐私保护方案,其中隐私保护安全方案包括基于密码学的分布式身份认证和身份属性认证;最后介绍了视障用户场景实现案例,为分布式数字身份应用场景提供思路,助力用户隐私保护.

    分布式数字身份终端安全隐私安全零知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