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

陈敏生

月刊

1673-4254

xbbjb@fimmu.com

020-61648175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反映该校学科科研进展与动态,刊登基础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科研管理、短篇报道等。读者对象为医学研究人员、医务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师生。本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化学文摘》等收录,2005年中国科技信息所公布的影响因子为0.869。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锌指蛋白-36缺陷抑制小鼠的成骨细胞分化:基于激活ERK/MAPK通路

    戎圣炜李宏芳魏怡然冯子航...
    697-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锌指蛋白-36(ZFP36)对成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提取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结合小鼠成骨细胞前体细胞系MC3T3-E1,在体外成骨分化诱导状态下观察Zfp36(编码ZFP36)的表达变化。通过干扰RNA技术构建Zfp36缺陷的细胞,观察成骨分化作用的改变。通过第二代转录组测序技术探究Zfp36缺陷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的转录组水平改变。通过ERK/MAPK信号抑制分子U0126验证Zfp36缺陷对成骨分化作用的调控机制。结果 小鼠原代骨髓间充质细胞以及MC3T3-E2细胞中Zfp36表达在成骨分化0~14 d过程中呈逐渐升高趋势,在第7天到达峰值时较第0天升高3。85倍(P<0。0001)。抑制上述细胞Zfp36的表达后,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弱于对照组,成骨分化标志基因Alpl(P<0。01)、Sp7(P<0。001)、Bglap(P<0。01)、Ibsp(P<0。0001)表达显著减弱。转录本测序结果提示Zfp36缺陷细胞的下调基因富集到骨矿化相关基因集中,且与ERK信号相关。蛋白表达检测显示Zfp36缺陷细胞的磷酸化ERK蛋白比例较对照组升高2。1倍(P=0。0274)。通过分子化合物U0126抑制Zfp36缺陷细胞中被激活的ERK/MAPK信号,可观察到表型挽救现象,并且呈剂量依赖。Zfp36缺陷细胞在10μmol/L度U0126作用下碱性磷酸酶染色增强,成骨细胞分化标志基因Runx2(P<0。05)及Bglap(P<0。05)表达显著增高。结论 ZFP36参与了小鼠成骨细胞的分化调控过程,Zfp36缺陷会引起ERK/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抑制成骨细胞向骨细胞的分化。

    锌指蛋白-36成骨细胞分化ERK/MAPK信号通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红景天注射液降低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及血清炎症介质:46例随机对照试验

    刘溪胡欢房静黄璐...
    706-7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红景天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及血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择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红景天组(n=23)。红景天组于患者入室后将10 mL红景天加入25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静滴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抽取单肺通气(OLV)开始前(T0)、30 min(T1)、60 min(T2)、恢复双肺通气后30 min(T3)的桡动脉和深静脉血各2 mL,行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出肺内分流率(Qs/Qt)。分别记录各时间点PaO2。于T0、T1、T3时抽取深静脉血2 mL,检测血清中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介素6(IL-6)含量,记录术后肺不张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红景天组在T1、T2时,PaO2、Qs/Qt优于对照组(P<0。05),红景天组在T3时IL-6、TNF-α含量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不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景天可减少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期间肺内分流,改善氧合,降低患者血清中IL-6、TNF-α含量,减轻患者术中肺损伤。

    红景天食管癌单肺通气缺氧性肺血管收缩

    α2-巨球蛋白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小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

    朱奇路云翔彭优何嘉乐...
    712-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α2-巨球蛋白(A2M)是否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用梯度浓度(10-8~10-5 mol/L)地塞米松(DEX)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建立糖皮质激素(GC)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体外模型,设置对照组、DEX组、DEX+A2M(0。05 mg/mL)和DEX+A2M(0。1 mg/mL)4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Transwell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HUVECs迁移,血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s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检测HUVECs中CD3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体内实验:将24只BALB/c小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GC)和干预组(GC+A2M),Micro-CT检测骨小梁情况,HE染色观察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31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EX处理后,HUVECs的活力下降,细胞迁移速度减慢,血管形成能力下降;并且DEX处理组细胞活性随着DEX浓度增加和刺激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加入A2M后,经DEX处理的HUVECs活性、细胞迁移能力和血管形成能力得以恢复,并和A2M的浓度成正相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EX降低了HUVECs的CD3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而A2M的介入使经DEX处理的HUVECs的CD31和VEGF-A蛋白表达水平得以恢复(P<0。05)。与对照组相比,GC组小鼠股骨头骨小梁明显破坏,破坏的骨小梁里充斥着大量空骨陷窝和肥大的脂肪细胞,CD31表达下降(P<0。05);与GC组相比,GC+A2M组骨小梁的破坏较轻,大部分正常骨组织结构存在,并上调CD31的表达(P<0。05)。结论 A2M上调经DEX处理的HUVECs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A2M通过减轻股骨头内微循环损伤及维持微循环的稳定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α2-巨球蛋白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内皮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决明子脐贴对慢传输型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谱效关系

    黄莉程索婷刘竹邹纯才...
    720-7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决明子脐贴对慢传输型便秘(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及谱效关系。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便秘贴阳性对照组和决明子脐贴低、中、高剂量组,6只/组。以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连续灌胃14 d建立ST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决明子脐贴按低、中、高剂量(41。75、125。25、375。75 mg/kg)固定于大鼠腹部神阙穴处,连续给药14 d,以便秘贴(13。33 mg/kg)为阳性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纯水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计算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病理改变,测定大鼠血清中NO、NOS水平以及结肠组织中总蛋白含量、NO、NOS、AChE水平。建立决明子脐贴的HPLC指纹图谱,采用均值法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研究决明子脐贴共有峰与对STC大鼠治疗作用的谱效关系。结果 决明子脐贴能提高大鼠粪便含水率、肠道推进率,HE染色观察未发现结肠组织有病理学改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与结肠中的NO、NOS水平上升(P<0。05,P<0。01),AChE水平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与结肠中NO、NOS水平下降(P<0。05,P<0。01),AChE水平上升(P<0。05,P<0。01)。6批决明子脐贴共确认28个共有峰,根据谱效关系得到的关联度与关联序结果显示,决明子脐贴中各成分对STC大鼠的治疗作用贡献度不同,其中橙黄决明素的贡献最大。结论 决明子脐贴通过不同给药剂量的多种活性成分协同发挥对STC大鼠的治疗作用,其中橙黄决明素、大黄酸、黄决明素、决明素、美决明素、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是决明子脐贴治疗STC的主要药效成分群。

    慢传输型便秘决明子脐贴肠道推进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谱效关系

    基于高通量RNA测序分析Wilms瘤中关键基因对预后及免疫应答的影响

    高志强林洁洪鹏胡再宏...
    727-7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肾母细胞瘤(WT)中关键基因及其对预后和免疫应答的潜在影响。方法 采用高通量RNA测序技术分析临床肿瘤样本和配对正常组织的mRNA全面表达谱,并鉴定差异表达基因。使用GO、KEGG和GSEA富集分析探索差异表达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的潜在生物学功能和机制。使用STRING数据库鉴定HUB基因。LASSO回归用于构建HUB基因预后模型。基于cBioPortal平台分析关键HUB基因的突变特征并对其免疫治疗效果进行预测。采用qPCR验证关键HUB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 本研究筛选出1612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030个上调,582个下调。GO、KEGG或GSEA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集与细胞周期和免疫应答有关,一定程度上参与了WT的发生发展。基于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基因的PPI网络,进一步确定了10个HUB基因。其中4个HUB基因(TP53、MED1、CCNB1和EGF)被证实与WT患儿的生存密切相关。通过LASSO回归分析构建WT患者的三基因预后签名,根据该签名将患者分为高危或低危组,生存分析显示显著的预后差异(HR=1。814,Log-rank P=0。002)。该模型的3年、5年和7年生存ROC曲线的AUC值均大于0。7。突变分析显示,关键HUB基因整体突变或TP53/CCNB1的单独突变与较低的生存率密切相关,其中TP53高表达与较差的免疫治疗疗效有关。qPCR结果显示,关键HUB基因在肿瘤组织和细胞中呈现出显著的表达差异。结论 TP53基因在WT中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成为新的免疫治疗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Wilms瘤肾母细胞瘤RNA测序分子标志物免疫微环境预后模型

    苗药四大血减轻大鼠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基于下调基质金属蛋白表达

    李云飞杨婧怡张颖张财霞...
    739-7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贵州苗医验方"四大血"(SX)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骨、软骨破坏及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2只SD大鼠均分为空白组(Nor)、模型组(Mod)、雷公藤多苷片阳性对照组(GTW,40 g/kg)和SX高、中、低剂量组(SX 40、20、10 g/kg),7只/组。通过皮下注射牛型II胶原来建立CIA大鼠模型,并且通过每天经口灌胃的方式给予治疗,持续3周。采用AI评分分别于造模前,灌胃前1周,灌胃后1周,灌胃2周,灌胃3周观察大鼠后足关节病变情况。HE染色法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TNF-α、IL-1β,Real-time PCR检测滑膜组织中NF-κB p65、MMP1、MMP2、MMP9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中NF-κB p65、基质金属蛋白1(MMP1)、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网络药理学获取SX外用途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重要靶蛋白,经拓扑分析后筛选出核心靶蛋白。结果 GTW组和SX高、中、低剂量组足跖肿胀度及关节炎指数评分均小于Mod组(P<0。05)。光镜下观察大鼠关节滑膜病理组织切片,Mod组可见较多软骨细胞坏死,软骨下层骨组织受侵蚀,并有新生毛细血管形成;而GTW组和SX高、中、低剂量组中,软骨及骨损伤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新生血管数量减少,随SX剂量增高,治疗效果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与Mod组相比,GTW组和SX高、中、低剂量组滑膜组织TNF-α、IL-1β、NF-κB p65、MMP1、MMP2、MMP9 mRNA和蛋白表达量有不同程度地降低(P<0。05)。经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外用SX治疗RA中的核心靶蛋白—MMPs。结论 SX可以改善CIA大鼠关节骨和软骨的破坏、减缓滑膜血管新生,其机制可能为调节MMP基因表达的TNF-α/IL-1β/NF-κB-MMP1、2、9信号转导途径,下调MMPs表达水平,此外可初步推断MMPs在除口服治疗途径以外仍发挥关键作用。

    苗医药方"四大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基质金属蛋白网络药理学关节骨和软骨的破坏

    肺炎克雷伯菌钼酸盐转运体mod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

    王慧姜晓宇李飞雨
    748-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肺炎克雷伯菌NTUH-K2044株钼酸盐转运系统modA基因缺失株和回补株,探讨modA基因对肺炎克雷伯菌厌氧硝酸盐呼吸生长及表型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杀载体pKO3-Km质粒构建modA基因缺失株,同时扩增包含modA基因启动子、开放阅读框(ORF)和终止子区域的整条序列片段,将其克隆至pGEM-T-easy质粒中获得重组质粒modA-pGEM-T-easy,电转化至modA缺失株中得到回补株C-modA,通过体外厌氧硝酸盐呼吸生长测定、竞争力指数实验、生物膜结晶紫定量实验、黏度定量实验以及菌株形态Image J测量法比较分析NTUH-K2044野生株、modA基因缺失株、回补株的厌氧硝酸盐呼吸生长、细菌竞争力、生物膜合成能力及超黏表型、菌株形态改变。结果 利用自杀载体pKO3-Km质粒成功构建肺炎克雷伯菌modA基因缺失株ΔmodA;随后将重组质粒modA-pGEM-T-easy电转化入ΔmodA中,得到回补株C-modA;相较于肺炎克雷伯菌野生株(WT)、C-modA,modA基因缺失株厌氧硝酸盐呼吸生长受抑制;ΔmodA相对野生株WT的体外厌氧培养竞争力明显减弱(P<0。05);ΔmodA厌氧生长生物膜合成减少,与WT、C-mod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A基因缺失株厌氧条件下黏液表型明显被削弱,相对WT、C-mod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厌氧条件下ΔmodA菌体形态由正常的短杆状变为球型,与WT、C-modA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 钼酸盐转运系统编码基因modA与肺炎克雷伯菌的厌氧硝酸盐呼吸、细菌体外竞争力、生物膜形成、超黏表型以及菌体形态变化等致病力因素相关。

    肺炎克雷伯菌ModA蛋白厌氧生长菌体形态

    肠道硝酸盐对肺炎克雷伯菌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谢继臣马仁惠李默然李蓓...
    757-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肠道硝酸盐环境对肺炎克雷伯菌生长的影响及具体调控机制。方法 构建肺炎克雷伯菌硝酸还原酶narG、narZ单基因和双基因敲除株及硝酸盐二元调控系统NarXL基因敲除株;全自动细菌生长分析仪检测菌株在体外有氧硝酸盐环境下的生长曲线;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菌厌氧硝酸盐环境下生长曲线;qRT-PCR检测二元调控系统NarXL在厌氧硝酸盐环境中对硝酸还原酶narG、narZ基因表达影响;EMSA和MST分析NarXL在感应利用硝酸盐环境中的具体调控机制;qRT-PCR检测厌氧硝酸盐环境对narG、narZ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竞争实验检测narG、narZ基因在厌氧硝酸盐环境中的生长优势。结果 相比于有氧环境,在厌氧条件下,硝酸盐能够明显促进肺炎克雷伯菌野生株的生长且促进生长的幅度高于narXL基因敲除株;qRT-PCR显示厌氧条件下narXL敲除株中硝酸还原酶相关基因narG、narZ表达显著降低(P<0。0001);EMSA和MST实验显示NarXL调控子能够直接与narG、narZ启动子区结合;qRT-PCR显示在厌氧硝酸盐环境中硝酸还原酶narG、narZ基因表达量明显升高(P<0。0001,P<0。01);生长曲线和竞争实验表明硝酸还原酶narG基因敲除株在厌氧硝酸盐环境中生长和竞争生长能力均明显变弱(P<0。01)。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二元调控系统NarXL可感应肠道硝酸盐浓度变化直接正调控硝酸还原酶基因narG、narZ表达从而促进细菌生长。

    肺炎克雷伯菌NarXL硝酸还原酶厌氧生长肠道环境

    上调KLF11可改善结肠炎模型小鼠的肠道炎症:基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

    席进张敏张永玉张晨...
    765-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Kruppel样转录因子11(KLF11)在克罗恩病(CD)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对CD样结肠炎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以本院收集的CD患者结肠标本为实验组(CD,n=12),CRC患者结肠标本为对照组(Control,n=12),分析KLF11在病变和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构建TNBS诱导的小鼠模型,分析KLF11在小鼠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腺相关病毒感染上调KLF11在小鼠中的表达,并观察其对小鼠CD样结肠炎的影响;通过慢病毒感染构建Caco-2细胞KLF11高表达稳定体系,并利用体内外免疫印迹实验探究KLF11对JAK2/STAT3信号通路蛋白的影响;采用信号通路激动剂处理KLF11表达上调的小鼠,验证肠道炎症反应的相关机制。结果 免疫荧光染色分析显示,病变肠黏膜组织中KLF11表达水平较低(P<0。05),而TNBS小鼠结肠标本KLF11表达水平同样较低(P<0。05);通过腺相关病毒感染小鼠发现,上调KLF11能够改善TNBS小鼠肠炎症症状,并降低肠黏膜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利用慢病毒感染Caco-2细胞,通过免疫印迹筛选KLF11稳定高表达的细胞株(P<0。05);体内外免疫印迹实验均显示,上调KLF11抑制了小鼠肠黏膜组织及Caco-2细胞中p-JAK2和p-STAT3的表达水平;经JAK2/STAT3激活剂香豆霉素A1(COU)干预后显示,上调KLF11未能改善小鼠肠道炎症,同时肠黏膜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 KLF11在CD肠黏膜中低表达,上调KLF11能改善肠炎症状、减少炎症因子分泌,其可能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拮抗肠道炎症反应。

    克罗恩病Kruppel样转录因子11肠道炎症JAK2/STAT3

    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分析比较

    凌宝珍陈利张俊曹新平...
    773-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4种不同优化方法的剂量学差异,为妇科肿瘤三维后装治疗优化方法的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CT引导下三维后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组织间插植的妇瘤患者110例,依据原始图像重新制定4组计划,分别为基于图形优化的正向计划Gro,基于模拟退火逆向优化算法IPSA1、IPSA2(IPSA2是在IPSA1基础上增加体积剂量限值),以及基于混合逆向优化算法HIPO。比较4组计划中CTV的体积剂量参数V200、V150、V100、D90、D98、适形度指数CI,以及膀胱、直肠、乙状结肠D2cc、D1cc、D0。1cc剂量参数。结果 正向计划优化时间相较于逆向优化时间较长,其次是HIPO优化。剂量学方面对比,逆向优化HIPO计划的HRCTV D90、D98、V100参数优于正向优化和IPSA,逆向优化IPSA1、IPSA2、HIPO三组的HRCTV D90、V100高于正向优化G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计划靶区适形指数CI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及器官方面,HIPO计划的膀胱、直肠D2cc所受剂量低于其他3组,对于膀胱吸收剂量,正向优化Gro与IPSA1、HIPO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直肠,IPSA1、IPSA2、HIPO组的D2cc、D1cc参数优于Gr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计划的乙状结肠剂量参数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妇科肿瘤近距离三维后装放疗计划,正向与逆向优化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使用逆向HIPO优化可实现更好的靶区覆盖以及减少膀胱、直肠受量,设计时间也可接受,在计划首次优化时推荐使用,实际临床可结合图形优化人工微调以获得更为个体化的计划剂量分布。

    妇科肿瘤后装放疗逆向优化IPSAH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