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

陈敏生

月刊

1673-4254

xbbjb@fimmu.com

020-61648175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反映该校学科科研进展与动态,刊登基础医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及临床诊疗经验。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技术方法、经验交流、病例报告、科研管理、短篇报道等。读者对象为医学研究人员、医务工作者及医学院校师生。本刊被美国《医学索引》(IM)、《化学文摘》等收录,2005年中国科技信息所公布的影响因子为0.869。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CCND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免疫浸润的影响

    王沁智宋冰郝诗睿肖志远...
    981-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基因细胞周期蛋白D2(CCND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联系。方法 通过公共数据库TCGA、TIMER 2。0和UALCAN获取CCND2的表达情况;采用ROC曲线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组织和癌旁组织进行鉴别;使用基因本体功能注释(GO)对CCND2相关差异基因(DEGs)进行富集分析;使用TIMER数据库和CIBERSORT数据源分析甲状腺癌中CCND2的肿瘤免疫浸润情况;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甲状腺正常细胞系Nthy-ori-3-1和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系TPC-1、BCPAP中CCND2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TC及癌旁组织中CCND2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联系。结果 TCGA、TIMER2。0、UALCAN分析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CCND2 mRNA在甲状腺癌中高表达(P<0。001),并且与Stage分期、性别、年龄、病理亚型及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有关(P<0。05);ROC结果显示,截断值为4。983时,CCND2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6%、94。9%和78。5%;GO分析表明CCND2的差异表达与免疫功能有关;TIMER数据库显示,CCND2表达与B细胞、CD4+T细胞、巨噬细胞呈正相关(partial。cor>0,P<0。001),而与CD8+T细胞呈负相关(partial。cor<0,P<0。01)。CIBERSORT数据库显示,CCND2表达与B细胞记忆渗透水平、CD4+T细胞记忆激活状态、M2巨噬细胞表达水平、肥大细胞静息状态和肥大细胞激活状态显著相关(P<0。05)。RT-q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CND2在细胞系TPC-1、BCPAP中的表达量高于Nthy-ori-3-1(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CND2在PTC中的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结论 PTC中CCND2表达上调可能与肿瘤进展及免疫细胞浸润密切相关。

    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周期蛋白D2生物信息学肿瘤免疫浸润

    IB期肺腺癌患者辅助治疗方案的筛选

    申磊磊陈莹云天洋郭俊唐...
    989-9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ⅠB期肺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案。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IB期肺腺癌患者,根据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模式分为辅助靶向治疗组(EGFR-TKIs)、辅助化疗组(CT)和临床观察组(CO)。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无疾病生存期、总生存的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COX回归分析患者无疾病生存期(DFS)的预测因素。主要研究终点是5年DFS率,次要研究终点为DFS、3年总生存期(OS)以及辅助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共纳入653例术后诊断为IB期肺腺癌患者,其中EGFR-TKIs组111例,CT组108例,CO组434例。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TKIs组、CT组和CO组的5年DFS率分别为92。8%、80。7%及81。7%,TKIs组的5年DFS率显著高于CO组(P<0。01)。TKIs组、CT组和CO组的3年OS均无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显示,T3~4 cmN0M0中TKIs组、CT组和CO组的5年DFS率分别为92。6%、84。0%及81。4%,TKIs组的5年DFS率显著高于CO组(P<0。05),3组间的3年OS无统计学差异。而T2ViscPlN0M0中TKIs组、CT组和CO组的5年DFS率分别为95。1%、71。4%及83。5%,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的3年OS亦无统计学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0。05;HR 0。631,95%CI 0。401-0。993)、实性结节(P<0。01;HR 7。620,95%CI 3。037-19。121)、微乳头/实性成分(P<0。05;HR 1。776,95%CI 1。010-3。122)、脉管癌栓(P<0。05;HR 2。981,95%CI 1。198-7。419)及辅助治疗(P<0。01)是DFS的独立预测因素。安全性方面,皮疹、甲沟炎及腹泻仍然是靶向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化疗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液系统的抑制和胃肠道反应,3级以上不良反应率高于TKIs组(44。4%vs 9。0%)。结论 辅助靶向治疗有助于提高T3~4 cmN0M0的IB期肺腺癌患者的DFS,但T2ViscPlN0M0患者并不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辅助化疗并不能改善IB期肺腺癌患者的DFS和OS。

    IB期肺腺癌辅助化疗EGFR突变靶向治疗无疾病生存期

    艰难梭菌的感染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基于中南地区某市住院腹泻患者的标本

    周勇吴媛曾汇文陈翠梅...
    998-10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并分析中南地区某市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10~12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附属第一医院和附属第三医院的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共306例,厌氧培养法分离艰难梭菌菌株,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B毒素基因tcdA、tcdB及二元毒素基因cdtA、cdtB;16S r DNA确定无杂菌携带的艰难梭菌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使用Etest条进行耐药性检测;以是否感染艰难梭菌为分组依据,比较分析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住院腹泻患者产毒艰难梭菌感染率为8。17%(25/306),毒素基因均为tcdA+tcdB+,未检出二元毒素;分离出无杂菌携带艰难梭菌7株,5种ST型,分别为ST54 3株,ST129、ST98、ST53和ST631各1株,均位于clade1群;所有菌株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敏感。半年内住院史(OR=3。675,95%CI:1。405~9。612)、PPI用药史(OR=7。107,95%CI:2。575~19。613)、近1个月抗生素使用≥1周(OR=7。306,95%CI:2。274~23。472)、非甾体类抗炎药用药史(OR=4。754,95%CI:1。504~15。031)、患胃肠疾病(OR=5。050,95%CI:1。826~13。968)是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目前该市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水平不高,感染毒素类型为A+B+,基因型以clade1群和ST54型为主,对甲硝唑和万古霉素敏感。建议临床重视对有艰难梭菌感染危险因素暴露史的患者加强预防,减少艰难梭菌院内感染。

    艰难梭菌毒素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耐药性危险因素

    微创拔牙技术的规范化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贾搏王勤陈军郑广森...
    1004-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最常见、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性手术。微创拔牙可减少牙拔除诊疗过程对患者产生的身心创伤,在临床运用中具有重要意义,被广泛推荐用于临床一线诊疗,但当前国内外尚无指南或共识对微创拔牙进行系统性介绍,无法为临床牙拔除整个过程提供实践指导。针对该问题,本共识根据国内外相关资料和临床工作经验,对微创拔牙的临床应用(适应证、适应群体和禁忌证)、整体流程(术前准备、手术步骤、术后处置、术后医嘱、用药及随访)和术后并发症进行系统整合,为微创拔牙临床运用进行全面指导。

    微创拔牙规范化操作流程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