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评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姚萍

半月刊

1002-6916

filmreview@163.com

0851-5825939 5827681

550001

贵州市富水北路9号

电影评介/Journal Movie Review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评介》以平等、民主、自由的学术态度,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园地。为影视、艺术研究提供学术科研的阵地。征稿范围:影视理论、影视文化、影视文艺、影视专题、影视管理、电影美学、电影文学、影视教育、影视布景、影视广告、影视产品营销、影视技术、影视服饰、影视效果设计、影视文献回顾、影视史研究、影视资料赏析、影视潮流分析、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前沿、影视人物采访;影视产业或创作与传播学、电脑、数码、设计、美术、音乐、戏曲、舞蹈、艺术、新闻、传媒、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各学科的交叉研究。本刊鼓励电子投稿,投稿信箱:filmreview@163.com , 本刊来稿必复,请及时查看回复,或来电咨询。《电影评介》杂志社联系方式投稿邮箱:filmreview@163.com投稿电话:0851-5827681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类型多元·题材拓展·传播创新:2023年中国电视剧述评

    范志忠陈笑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国电视剧呈现多元发展态势.主题剧与年代剧精彩纷呈,不仅拓展了国产电视剧历史叙事的广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国产电视剧的思想深度;都市剧、悬疑剧、科幻剧表现出类型拓展与现实深化的特征,"她题材"类剧集依旧表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不仅如此,2023年中国电视剧在台网合作方面不断深化,探索盈利转型,尝试与文旅相融合,以多元媒介、多维发展的格局共同构建起一个更加多元和创新的传播生态.

    2023年中国电视剧类型研究传播新变主题创作

    在反馈与传播中构建中国电视剧批评新样态——2023年中国电视剧评论述评

    艾志杰张斌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中国电视剧评论聚焦历史视野与理论深度,重视题材深耕与个案阐释,观照受众诉求与情感结构,在深度审视"艺术生产论"的内循环机制中,探讨电视剧批评对创作的有效影响与推动作用.同时,在新媒体语境下,评论主体日趋多元,评论载体丰富且分化,评论界积极探寻新兴技术与艺术表现的结合点,致力于构建互动、互联、互融的批评话语体系.此外,评论界重视"文化主体性"的核心价值,向内探查电视剧批评的文化传统,向外拓展电视剧批评的跨文化视野,强调电视剧批评"兼顾内外"的双重使命.这些成果不仅推动了国产电视剧的高质量发展,而且在更深层次上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电视剧评论综述艺术生产论文化主体性

    创作论、史学思维与剧外视角的交叉并置——2023年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的书写尝试

    叶凯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领域存在重视现象观察而较少形成宏观总体性建构的经验主义惯习,因而具备提纲挈领的总结性特质的年度电视剧理论发展综述的撰写需要从众多微观分析的评述文章入手,并加以凝练升华.纵观2023年中国电视剧理论研究状况,其主要由与创作论与艺术本体价值定位相关的话语表述、史学意识观照下的论证思考揭橥,以及其他与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结合的有关电视剧生产、传播、批评等内容中蕴含的概括认知构成,而以系统化分类整合的书写尝试可以探究某种具有建设性的方法路径可能.

    中国电视剧理论年度综述创作论史学思维剧外视角

    对谈《鸣龙少年》导演丁黑:"现实-浪漫"式间性书写、电影化叙事策略及其想象力消费美学

    卞芸璐张明浩郭培振丁黑...
    23-28页

    后互联网视域下中国青年电影的诗性回溯与未来指涉

    李艳丹裴蕾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互联网存在时空断裂、语境断裂等问题,这让电影诗意塑造显得更为困难.然而,中国青年电影在面对后互联网时却表现出从容的姿态.他们凭借吸纳类型片架构、易变类型片内容的方式,实现电影诗性的延续和拓展.一方面,青年导演致力发掘类型片的拓展空间,依据本土电影理论,塑造出诗意影像的东方性格;另一方面,后互联网本身催生出的"梦核""池核""怪核"等实验影像也揭露诗性指涉未来的可能,给青年电影做出提示.现实发展似乎正如德国艺术家黑特·史德耶尔所预言,当代银幕的诗性逻辑已经悄然改变.未来诗性必须借助更复杂的情动机制、更异化的劣质影像才得以实现.对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来说,后互联网无疑是一把双刃剑,在后互联网的骇浪中,导演们既感到走向未来的阻力,又朦胧看到迎面的曙光.

    后互联网中国青年电影诗性回溯未来指涉

    游戏电影化叙事的视听美学与"影游融合"意识的重塑

    郑浩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案例研究与文本研究法对电子游戏电影化趋势中的体验割裂问题进行分析,从诸多游戏公司在推动游戏电影化方面做出的尝试入手,发展部分创新的镜头设计以长镜头的展现使得游戏在空间和动作上的表现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而数据化主体的形成以及版权许可的翻拍等方式,成功实现了影游融合,为玩家和观众带来了更丰富的情感共鸣和互动体验.本项研究发现,当下电影充分在吸收第一视角摄影、实时屏幕等游戏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强化电影的虚拟现实效应,这种跨媒介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界限,更推动了叙事模式和故事创作的创新.

    游戏电影化电影叙事影游融合想象力变迁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语言的诗性逻辑、时间哲学与空间建构

    孙蕾蕾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运用独特的"诗性叙事",开拓出不同于传统戏剧叙事方式的路径,赋予电影以诗歌的鲜活生命力和张力.透过以长镜头为标志的风格化的镜头语言,他在有限的二维空间的屏幕上,成功地使单镜头塑造出现实中复杂多变的时间和空间,构建出以流动性、完整性、真实性为视觉表征的时间观,形成独特的时间哲学.

    电影语言诗性逻辑时间哲学空间建构绵延时间

    "作者电影"理念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风格与美学书写

    叶勤雷亚明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者电影"理念是作者策略、作者论在电影艺术中的应用体现,也是导演创作风格、美学追求的生动呈现.张艺谋是我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引领我国电影事业发展并且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导演.张艺谋在40年创作历程中,不仅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电影艺术风格,也在坚守创作"主体性"的同时,成功兼顾了艺术性与商业性.为此,从电影史角度对张艺谋的电影作品进行梳理,既能够感悟其对电影艺术的独特理解,还可以通过解读其相关电影作品蕴含的美学内涵、人文风格,感受其中诠释的文化变迁与社会变化.本文以"作者电影"理念为研究基础,结合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作品,对其中彰显的电影风格与美学内涵进行解读,更好地了解张艺谋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思路.

    "作者电影"理念张艺谋电影风格美学书写

    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文化诗学视域下的共同体话语研究

    赵丽芳刘思嘉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同体是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期待、心灵归属与共同期盼,更是中国长期以来的宝贵倡议与伟大实践.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记住乡愁》为引,探究其视听符码背后的共同体话语范式及国际传播效果,运用艺术美学与传播学理论进行文本分析,论其如何书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本研究发现《记住乡愁》将诗意与情感汇成一体,在文化记忆的翻新中增强民族凝聚力与共同体意识,可以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叙事策略与传播路径提供借鉴意义与影像价值.

    《记住乡愁》文化诗学共同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体育微纪录片《村BA"全民心"》中的贵州叙事与贵州形象

    杨波叶思博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快手体育发布的《村BA"全民心"》在短视频平台走红,作为当前国内鲜有的乡村体育题材微纪录片,该片在形式上更加贴合新媒体语境的传播特点.从叙事上看,该片在意象符号的选择上偏向具有贵州的本土风情,从叙事视角、语言及策略的维度展现了贵州叙事.同时,该片从贵州人、贵州经济及贵州景观的角度,重塑了网络空间中的贵州形象,为乡村振兴和更为广泛的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视野.

    微纪录片村BA叙事贵州形象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