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评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姚萍

半月刊

1002-6916

filmreview@163.com

0851-5825939 5827681

550001

贵州市富水北路9号

电影评介/Journal Movie Review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评介》以平等、民主、自由的学术态度,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园地。为影视、艺术研究提供学术科研的阵地。征稿范围:影视理论、影视文化、影视文艺、影视专题、影视管理、电影美学、电影文学、影视教育、影视布景、影视广告、影视产品营销、影视技术、影视服饰、影视效果设计、影视文献回顾、影视史研究、影视资料赏析、影视潮流分析、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前沿、影视人物采访;影视产业或创作与传播学、电脑、数码、设计、美术、音乐、戏曲、舞蹈、艺术、新闻、传媒、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各学科的交叉研究。本刊鼓励电子投稿,投稿信箱:filmreview@163.com , 本刊来稿必复,请及时查看回复,或来电咨询。《电影评介》杂志社联系方式投稿邮箱:filmreview@163.com投稿电话:0851-5827681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导演不思凡动画电影审美特性:传统美学浸润与水墨场景设计

    王洋
    6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动画学派以传统美学为内核,以水墨动画意境为风格,诠释了独特的审美特性.导演不思凡从2004年执导首部动画短片《黑鸟》开始,就坚持利用水墨艺术和传统美学来营造独特的动画电影空间,阐释了"诗情画意"的美学意境,形成了具有辨识度的动画电影风格.通过对导演不思凡创作的动画作品进行梳理,结合我国水墨动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从传统美学、水墨场景等维度对不思凡动画电影的审美特性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动画学派"的美学风格与人文内涵.

    动画电影审美特性传统美学水墨场景不思凡

    《承欢记》:从文本到影像的跨媒介生产

    王颖倩邱章红
    76-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剧《承欢记》(田宇,2024)以跨媒介改编作为路径,对小说进行了现实主义改编,通过对几位女性角色的塑造,展现了当下社会女性的独立性;故事以家庭伦理发展作为线索,完成了主人公从承欢他人到承欢自我的成长塑造;以叙事空间的转移作为延伸,将主人公与家庭关联的成长空间转移到工作场域,故事叙述从起初的情感纠葛到偏重职场进步,展现了人物在此过程中经历的阵痛与蜕变.

    小说文本影像改编跨媒介生产

    圆形叙事结构与文本间性:论电视剧《追风者》的多元叙事策略

    辛玲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追风者》以20世纪30年代上海波诡云谲的金融市场作为故事叙述的背景,以主人公魏若来"圆形"的生活轨迹结构全剧.该剧以金融市场的各种活动以及上海地下组织的斗争为线索推动全剧,展现了主人公的思想发展历程;对革命故事的生活话语叙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论"大众化"的创作理念;复仇母题元素的运用,以及多文本之间的对话,扩展了剧作的思想含量,使当代观众接受了一次革命信仰的洗礼.

    《追风者》圆形结构复仇母题文本间性

    四川网络文学IP孵化与影视改编策略分析

    李正丽王钢
    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强大的故事叙述力、跨媒介的内容延展力、深厚的粉丝影响力,网络文学正以丰富饱满的内容和创新多元的媒介形式,成为刻画社会生活场景、反映时代发展潮流、展现民族精神力量的重要载体.四川盛以其丰富的巴蜀文化滋养了《斗破穹苍》等众多优秀网络文学作品,拥有庞大的网络作家群.然而,四川网络文学发展也面临着创作人才流失、IP外流现象严重等突出问题.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和媒介融合的时代潮流下,川渝两地应加强区域合作,聚焦精品创作生产,借鉴杭州网络文学之都等建设经验,从人才引留、精品创作、平台建设和文旅融合等方面积极作为.

    网络文学IP孵化影视改编

    时空向度与平民立场——网络剧《漫长的季节》的多维解读

    丁颖
    95-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锐导演辛爽执导的网络剧《漫长的季节》自播放以来以实力刷屏.区别于常规网络剧的叙事模式,该剧将其坚守的平民立场引入创作,通过时空交错的嵌套结构以及直视苦难的书写方式,呈现了东北工业转型过程中普通人的生存境遇,以象征隐喻提升剧集的审美表达和意义空间,坦陈并救赎植根于一代人生命深处的深忧隐痛,为同类电视剧树立了新的美学范式和艺术景观.

    《漫长的季节》时空向度平民立场

    技术视角下的电影发展史:艺术与技术"共生体"

    崔鹏
    101-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电影发展史看,艺术与技术以复杂联动、共生共振的关系,不仅为电影艺术提供新的表现工具,也催生了新的电影艺术流派.但是,随着数字技术应用不断成熟,技术在电影创作中的主导作用日益突出,引发了唯技术倾向,损害了电影艺术的人文性.面对全面数字化的电影语境,应以"共生体"视角审视电影艺术与技术的关系,构建开放、有生命力的电影艺术创作生态.本文以技术应用为视角,对电影艺术的发展史进行研究,探寻电影艺术与技术共生共振的内在规律,客观解读电影艺术新变化.

    电影发展史技术艺术"共生体"

    技术革新、艺术传播与文化认同:流媒体时代弹幕电影现象的探讨

    徐铭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与网络的飞速,流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也在发生改变,从传统的影院观影到如今的流媒体平台观影,观影体验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升级,给电影美学尤其是电影接受美学带来了冲击.流媒体时代的弹幕电影是一种全新的观影狂欢和游戏仪式,造就了影院观影和流媒体平台观影的特殊奇观,在这种弹幕电影和电影弹幕的文化现象中,沉默的观众得以解脱,变成电影的关键环节,互动评论使得电影传播迎来了新的感官体验.这种观影现象产生的背后既有技术革新,也有艺术传播的互动交流,更深层次地体现流媒体时代下电影观影带来的游戏狂欢和文化认同.本文拟从技术革新、艺术传播、文化认同三个方面剖析流媒体时代的弹幕电影现象和文化成因.

    流媒体弹幕电影技术革新艺术传播文化认同

    作品选

    封2,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