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评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姚萍

半月刊

1002-6916

filmreview@163.com

0851-5825939 5827681

550001

贵州市富水北路9号

电影评介/Journal Movie Review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评介》以平等、民主、自由的学术态度,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园地。为影视、艺术研究提供学术科研的阵地。征稿范围:影视理论、影视文化、影视文艺、影视专题、影视管理、电影美学、电影文学、影视教育、影视布景、影视广告、影视产品营销、影视技术、影视服饰、影视效果设计、影视文献回顾、影视史研究、影视资料赏析、影视潮流分析、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前沿、影视人物采访;影视产业或创作与传播学、电脑、数码、设计、美术、音乐、戏曲、舞蹈、艺术、新闻、传媒、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各学科的交叉研究。本刊鼓励电子投稿,投稿信箱:filmreview@163.com , 本刊来稿必复,请及时查看回复,或来电咨询。《电影评介》杂志社联系方式投稿邮箱:filmreview@163.com投稿电话:0851-5827681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技术语境下的动画表演创作探索与思考

    孙立军许绩尧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动画表演创作的影响,分析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探讨中国动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自主创新路径.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动画创作流程的改变、对动画艺术的影响,以及中国动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现状与挑战.人工智能技术降低了动画创作的技术门槛,促进了动画艺术的多元化和平等化,但也存在可能导致创作者过度依赖及遮蔽艺术灵韵等问题.中国动画在人工智能时代需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双重自主与创新,以应对技术受制和文化延异危机.人工智能技术为动画表演创作带来了新机遇,但也伴随着新的挑战.中国动画应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走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兼容并蓄的发展之路,以实现动画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动画表演技术艺术

    中国丝路题材动画电影之"异域风情"叙事

    杨晓林王帅帅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丝路题材动画电影是一场视觉上的"银幕旅行",可以欣赏到迥异于中原地区的以汉族文化为主的"他者文化"之美,不但能博物洽闻,而且能涤荡灵魂、澄澈心境,更新人们的审美感受力.丝路题材动画电影以其独特的"异域风情"叙事方式,将中华文化和价值观带入全球观众的视野中,对反观反省中国正统文化具有镜鉴作用.相对于中原地区的讲述汉族故事的"中土电影",讲述少数民族故事的丝路电影可谓是拘奇抉异的"边地电影",这些电影所呈现的"异域风情"和"他者故事",提供了"看世界"的全新视角和迥异的思路,可以弥补"中土电影"安顺守常,司空见惯之不足,给人以陌生化、奇异感和新鲜感,扩大受众文化视野.

    丝路题材动画电影异域风情镜鉴作用

    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当代中国动画中文化记忆的书写

    郑其宝叶佑天
    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代中国动画与中华民族文化记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种契合性不仅体现在故事文本与视觉符号上,更深层次地在叙事情境上承载、传播民族文化记忆.层级式互文激活、富有东方色彩的叙事修辞以及认同式审美移情是文化意义生成与文化记忆书写的内在机制.实际上,当代中国动画以物质记忆为核心内容,激活文化记忆的复苏;以社会记忆为框架,厚植叙事的情境;以认知记忆为导向,推进观众对真理的受容.在后现代多元文化融合背景下,文化记忆的现实化对于培养民族认同感与凝聚民族共同体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释了文化记忆理论,并分析其与当代中国动画之间的契合逻辑,在此基础上归纳当代中国动画文化记忆书写的内在机制,并据此分析中国动画书写文化记忆的现实路径.

    中国动画文化记忆物质记忆社会记忆认知记忆

    对谈导演刘伽茵:《不虚此行》的生活镜像,真实美学与生命体验

    刘祎祎何清怡戴琪刘伽茵...
    22-28页

    《志愿军:存亡之战》——诗意化的浪漫现实主义历史战争片

    黄山桃张燕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志愿军:存亡之战》以独特视角和深沉情感,展现了志愿军在生死存亡之际的英勇与坚韧.诗意化的叙事风格,将战争的残酷与战士们的情感进行融合,让观众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辉与伟大.浪漫现实主义的元素贯穿全片,不仅描绘了战争的真实场景,更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展现了战士们对和平与美好生活的向往.影片中的镜头充满了力量与美感,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英雄的致敬.演员们的精湛演技,更是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泪水中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伟大.影片在展现宏大战争场面的同时,注重对人物内心的深度挖掘.主人公们不再是单一的战争符号,而是有着复杂情感与内心挣扎的鲜活个体.它以诗意化的浪漫现实主义风格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情感与视觉双重冲击的独特历史战争片.

    抗美援朝战争女性志愿军慢文戏快武戏

    跨媒介转换、影像创新、时代表达:电影《只此青绿》的文化递藏与艺术探索

    凌燕徐震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只此青绿》(周莉亚/韩真,2024)以同名舞剧为蓝本,沿用舞剧的基本内容和叙事线索,保留其精彩的舞蹈段落,在此基础上,强化了影片的叙事,并充分利用电影视听语言与技术手段,扩大舞剧影响的同时,赋予其新的美学呈现和意义生产.从跨媒介叙事的角度看,这是一次成功而有意义的尝试.同时,影片在影像上的创新充分展示了电影媒介的特质,通过对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的关注、对工匠精神的弘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使影片主题表达更具时代性.影片完成了对同名舞剧及其所重构的宋代美学的大众传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递藏、对高雅艺术形式的普及;同时,对电影自身拓展电影表现空间及表现形式也进行了创新探索.

    《只此青绿》跨媒介转换影像创新时代表达

    人工智能时代的电影革命:人机交互、技术赋权与主体迁移

    孙蕾蕾彭新宇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对电影产业全链条的颠覆性重构,不仅体现在AI使内容生产范式从"线性预设"模式转向基于流动性与生成性的"交互生产"模式,以及"人机协同共创"所带来的人机关系变革,它更是直接推动了文化形态的迭代以及影像生产权力结构的变迁.通过新媒介的技术赋权,大众从被动接受的观看者转变为"产销合一"的"生产性观众",决定文化产品审美意义和价值的"主体"亦从艺术家迁移至"生产性观众",UGC成为未来影视创作的重要方式,加速着"创意民主化"与"影像生产泛平民化"时代的到来.本文透过对内容生产、人机关系、受众角色转型及艺术主体迁移等几个面向的分析,试图探讨人工智能的技术交互如何在文化层面深刻影响电影创作与审美接受的交互实践.

    人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赋权主体迁移

    形式建构与表征危机:视觉研究下的电影学方法探析

    尤阳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视觉研究与电影研究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人类对视觉艺术的理解.电影学领域尤其在形式主义电影理论中,视觉手法和技巧成为电影创作的核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视觉研究与图像学研究日益重要,电影作为"世界图像"的探究也更为明确.现代哲学中的"表征危机"及电影学方法偏离视觉性主体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在解构电影中的视觉中心幻觉的同时,也要关注现代科技发展对电影艺术的影响,并建构适用于当下数字电影的"新电影学".

    形式建构表征危机视觉性世界图像

    借由他者·自我重构——青春电影翻拍作品的类型叙事探析

    陈晓红
    5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青春电影的翻拍作品表现突出,跨国翻拍以及多元类型元素的化转运用较为普遍.本文通过对部分翻拍自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青春电影作品的分析,尝试对青春翻拍作品的类型叙事进行探索.

    青春电影翻拍电影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叙事

    在"深度现实"与"次元奇异想象"之间——2024年暑期档电影观察

    张明浩王钦厅
    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注现实议题,积极进行多元类型探索与创新的同时,探索次元奇异想象,影游融合、影漫融合的想象力消费美学,是暑期档电影的重要创作特质."现实+喜剧"、"现实+探案悬疑"、"奇幻+游戏式叙事",是暑期档较受欢迎的几种作品样式或模式.从暑期档中话题性电影的讨论或现象级电影的发展来看,现实题材如何聚焦"真问题"、系列IP如何平衡受众创新期待与固定期待、艺术形式创新如何平衡艺术表达与大众接受之间的关系,仍是暑期档电影乃至中国未来电影发展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2024年暑期档电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总结归纳的方法,结合结构主义思维,总结暑期档电影的艺术创作风格,探讨其创作得失,以期为未来电影创作提供某种启示.

    2024年暑期档现实题材想象力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