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评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姚萍

半月刊

1002-6916

filmreview@163.com

0851-5825939 5827681

550001

贵州市富水北路9号

电影评介/Journal Movie Review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评介》以平等、民主、自由的学术态度,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园地。为影视、艺术研究提供学术科研的阵地。征稿范围:影视理论、影视文化、影视文艺、影视专题、影视管理、电影美学、电影文学、影视教育、影视布景、影视广告、影视产品营销、影视技术、影视服饰、影视效果设计、影视文献回顾、影视史研究、影视资料赏析、影视潮流分析、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前沿、影视人物采访;影视产业或创作与传播学、电脑、数码、设计、美术、音乐、戏曲、舞蹈、艺术、新闻、传媒、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各学科的交叉研究。本刊鼓励电子投稿,投稿信箱:filmreview@163.com , 本刊来稿必复,请及时查看回复,或来电咨询。《电影评介》杂志社联系方式投稿邮箱:filmreview@163.com投稿电话:0851-5827681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国产科幻电影看中国形象的塑造与文化自信的体现

    黄鸣奋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中国形象、中国自信与国产科幻电影之间的关系,可以从发展视野、比较视野与融合视野加以考察.发展视野关注同一事物、现象或领域随时间推移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把握其整体趋势,预测未来可能的变化;比较视野将不同的事物、现象或领域置于同一框架下进行考察,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以求突破单一视角的局限,深化对它们的理解;融合视野对不同元素、不同观点或不同诉求进行有机融合,形成新的认识或解决方案.上述三重视野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当然,上述展示必须契合科幻电影作为类型片的特点,具体作品可以根据自身定位有所侧重.

    科幻电影中国形象文化自信

    中国幻想类电影如何建构文化自信

    张经武王雯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幻想类电影建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充分挖掘传统元素,以多元艺术美学、独特意象美学、传统意识美学凝聚民族意识,询唤身份认知,彰显中国式电影美学;其次需要大力融合现代元素,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国幻想类电影在形式、叙事、产业、话语表达等维度的现代化;再次需要积极强调人文元素,强调电影共同体美学"尚同"之要义,跨越圈层、空间和时间的鸿沟,"存异"同时"崇和",追求"共美"理想;最后需要辩证借鉴外来元素,以本土视角,应对时代浪潮.以辩证态度,拥抱外来文化;以广阔思路,重构中国未来,促进世界交流与文明互鉴.

    中国幻想类电影文化自信中国电影现代化

    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新时代中国奇幻动画的文化自信构建

    赵贵胜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多部奇幻动画作品基于经典故事的改编取得了成功,积极促进了文化自信的构建.对这些作品的深入分析揭示,中国奇幻动画在文化自信的构建过程中,内容、形式与思想层面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深度交融,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有机体.这些作品不仅准确提炼经典故事的内核,还进行富有想象力的大胆再创作.在叙事结构与视觉呈现方面,这些作品巧妙地结合了传统美学元素与现代技术;在思想维度上,作品力求传统伦理精神的精髓与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共鸣,有效促进了新文化认同的建立.这种传统与现代的交汇不仅为中国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增强文化自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彰显了现代化进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独特路径.

    传统与现代交融新时代中国奇幻动画文化自信构建

    银幕上的西藏青春:藏族青年群像书写与影视人伦思考——对谈《日光之城》主创

    卢玥张筱玺包建华于小千...
    21-27页

    现实主义如何在"戏剧生活化"与"生活戏剧化"之间平衡?——从《逆行人生》的"生活展演"叙事谈起

    张明浩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文本分析、叙事分析的方法对2024年暑期档电影《逆行人生》为何引起大众讨论进行现实主义相关问题的探析,以期为未来现实题材电影创作提供启示.《逆行人生》采用了一种近乎平实、白描的现实主义手法,对中年危机、家庭生活与外卖骑手生活进行展演.为增加这种"生活展演"叙事的吸引力,该片采用"现实问题式戏剧情节集中化呈现""现实生活类型化叙事"的叙事策略,但第一个策略使用过度,后一个策略则是在类型化的同时忽视了影片本该聚焦的现实问题.这种表现深刻现实,但却在戏剧化手法下将现实变为某种意义上的符号的创作方式,应该是其饱受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但该片依旧有可圈可点之处,该片对"生活展演"叙事的探索及在如何调和现实故事距离大众"审美距离过近"这一问题上,所采用的"反向英雄成长叙事"方式与"生活竞技化叙事"策略为未来同类作品探索如何平衡"白描现实"与"戏剧化现实"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和启示.

    《逆行人生》生活展演叙事现实题材现实主义

    诗意风景、多维时空与现代性转化——电影《只此青绿》的跨媒介实践

    傅隐鸿何国威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以传统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的艺术创作层出不穷,从音乐到游戏,从舞剧到电影,逐渐形成"千里江山图"的独特文化景观.可以说,这一现象深刻体现了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文化语境中跨媒介再生产的潜力.根据同名舞剧改编的电影《只此青绿》便是其中的一次创造性实践.电影通过对视听语言和媒介本体功能的深入挖掘,创新性地构建了多维时空结构,使过去与当下、历史与现实、静态与动态在同一时空框架中并置交融,实现了对限制性舞台空间叙事的突破.影片不仅是对《千里江山图》文化意涵的现代诠释,更是为传统文化意象或文化记忆的当代媒介实践提供了新范例.

    跨媒介山水画多维时空"只此青绿"

    京剧影像在社交媒体的互动仪式与数智赋能

    苏米尔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国粹"的京剧如何在数智时代获得更好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的一项重要议题.互动仪式链作为理论本身,也是一种方法论.本文在这一理论兼方法视域下,对社交媒体京剧影像"互动仪式链"的运行机制、京剧影像多元性与互动性的生产策略进行阐释,并对VR(虚拟现实)、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赋能京剧影像传播予以分析与展望.本文通过对数智技术赋能社交媒体京剧传播的阐述,旨在探讨如何以更丰富的内容展现京剧的精湛技艺与文化魅力,培养更多的京剧受众,从而提升京剧影像在社交媒体传播中的触达率.

    京剧影像社交媒体互动仪式链VRAIGC

    中国古典气韵美学的现代影像书写——评诗意电影《最近的远方》

    艾文婧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电影理论与文本细读相结合,旨在探讨诗意电影《最近的远方》(童年,2024)如何在中国古典气韵美学与现代影像书写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对该电影的深入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其如何通过慢节奏和如诗如画的视觉呈现展现中国古典气韵美学的魅力,阐明电影如何基于古典绘画与现代摄影影像的共通原理创造一种独特的表述方式连接人与世界、有限与无限、自我与他者.《最近的远方》以轻盈柔缓叙事风格和审美追求,不仅体现诗意电影在叙事和美学上的独特贡献,也展示了中国古典美学在影像书写中的创造性转化.

    古典美学气韵美学中国电影理论《最近的远方》

    世界电影史的全球景观与中国书写——《世界电影史》述评

    石嵩赵祎楠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史蕴涵着丰富的时代风貌、社会思潮、文化景观和艺术遗存.著史是中国流脉悠久的叙述手段和治学方法.电影史的写作既关系着具体的历史语境,也流露着著作者的时代意识.张燕、谭政主编的《世界电影史》在贴近社会历史发展轨迹的过程中体认电影面貌,厘清、爬梳和阐释世界电影的发生基体、发展历程和发扬脉络,为电影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知识积累和价值导向,也为中国学者放眼全球重述影史积淀了建设性的学术支撑.

    世界电影史全球表达中国书写

    风格延续、时间凝视和叙事游离:"慢电影"的人生映射与美学阐释

    刘雨潇何永军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慢"成为与"快"相对立的名词,"慢电影"既是当下社会群体的一种心灵映射、生活态度,也是电影艺术的一种特殊类型."慢电影"拥有极简的生活美学、独特的叙事体系和真实质感.可以说,"慢电影"是对电影史上那些现实主义题材电影、诗电影、意识流电影等电影风格的延续与经典重塑,通过独特的、反经典的慢节奏叙事来塑造当代社会中异化、孤独、难以与自我和解的真实大众形象.本文基于"慢电影"电影文本,从形式和内容两个层面入手,阐释"慢电影"的美学特质,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心理成因,旨在从电影美学的本质出发,探析"慢电影"独特的生命质感和美学特征.

    慢电影观影心理慢叙事德勒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