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评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姚萍

半月刊

1002-6916

filmreview@163.com

0851-5825939 5827681

550001

贵州市富水北路9号

电影评介/Journal Movie Review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评介》以平等、民主、自由的学术态度,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园地。为影视、艺术研究提供学术科研的阵地。征稿范围:影视理论、影视文化、影视文艺、影视专题、影视管理、电影美学、电影文学、影视教育、影视布景、影视广告、影视产品营销、影视技术、影视服饰、影视效果设计、影视文献回顾、影视史研究、影视资料赏析、影视潮流分析、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前沿、影视人物采访;影视产业或创作与传播学、电脑、数码、设计、美术、音乐、戏曲、舞蹈、艺术、新闻、传媒、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各学科的交叉研究。本刊鼓励电子投稿,投稿信箱:filmreview@163.com , 本刊来稿必复,请及时查看回复,或来电咨询。《电影评介》杂志社联系方式投稿邮箱:filmreview@163.com投稿电话:0851-5827681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西部电影的地区合拍传统与国际跨文化互动

    张阿利贾子谋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中国西部电影不同时期的合作拍摄模式进行梳理分析,旨在探讨中国西部电影的地区合作传统与国际化发展范式.中国西部电影的合拍模式从地区间电影分工的合作,走向国际间创作观念的融合,是其创作路径在广度与深度上的进一步完善.在延续优势互补的地区合拍传统基础上,中国西部电影以共通互融的影像创作探寻国际间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共鸣,深入挖掘中外合拍电影的共同体创作思维,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注入新活力.

    "一带一路"中国西部电影武侠题材共同体美学

    历史沿革与当代思考:中国电影在中亚五国的传播与交流

    王昱茗张燕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日渐紧密.中亚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与中国开始进行频繁与深度的文化合作交流.电影以其强大的媒介优势,天然地成为全球化浪潮下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路径与窗口.本文以史为鉴,通过梳理中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中亚地区的电影传播交流历程,对历史进行回顾和反思,在"一带一路"新的十年开启之际,旨在为中国电影在中亚的进一步传播建言献策.

    中国电影中亚文化交流

    平台范式与地缘调适:"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国微短剧国际传播的双重逻辑

    王方刘佳佳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当代大众接受最频繁的艺术形式之一,微短剧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剧集样态,更成为"一带一路"视域下构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新型艺术形态和话语体系.中国网络微短剧的国际传播当采用文化与现象结合的研究方法,秉承"以物载理"的整体性原则,打造一个能为"主客体"提供互动关系的平台范式,拓宽微短剧海外传播的文化空间,并解决因"地缘和趣缘"的文化逻辑不同而造成的理解性偏差和误读问题.为适应和融合"一带一路"语境,中国微短剧的国际传播应从构建"可供、可见、可刷"的产业逻辑和植入"在地、具象、深描"的文化逻辑,助力微短剧海外传播和叙事文本的完善.

    网络微短剧"一带一路"平台范式地缘文化距离

    中俄电影交流史:成就与问题——谢尔盖·卡普捷列夫访谈

    谢尔盖·卡普捷列夫黄小轩
    24-27页

    从丝路之窗到文化介质——以2024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举办的中国电影节为例

    任晟姝胡天池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共建国家的包括电影在内的诸多领域合作日益深化.在"一带一路"倡议迈入新十年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一周年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十周年的2024年,中国电影节在中国驻部分丝路国家领事馆、国家电影局与中国电影资料馆等政府单位与相关机构的支持下多点开花并蓬勃发展,通过展映类型多元与题材广泛的国产电影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介质.作为面向丝路国家全面展现立体中国形象的丝路之窗,中国电影节在促进中国与丝路各国文化交流同时,也能深化多边电影产业合作与影像艺术的探讨.本文简要梳理了2024年已知的19个丝路国家举办的中国电影节及其展映的56部影片,试图探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中国电影节在丝路共建国家的传播意义及可能存在的提升空间.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电影节文化交流2024年度

    "一带一路"国际电影节建设的共同体架构

    张悦
    3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电影节是电影艺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让海内外观众感受电影艺术多元魅力的重要桥梁.在建设"一带一路"倡议进程中,通过以电影共同体美学为基础,以电影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生产主题鲜明、视听美学突出的高质量电影作品,构建电影艺术国际推广长效机制,打造绿色、品牌化、有影响力的国际电影节平台,将不断集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受众的文化记忆,助力电影产业向绿色、高质量方向发展.本文从共同体架构视角,分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一带一路"国际电影节的建设逻辑,结合国际电影节的建设走向,提出利用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优势,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电影节的实践策略.

    文化传播"一带一路"国际电影节共同体架构

    "一带一路"框架中的"西部—丝路电影"创意构型与话语建构

    赵涛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学者肖云儒着眼于"一带一路"的倡议,于2016年7月6日在《中国艺术报》首次提出"丝路—西部电影"转型这一概念.本文基于新西部电影与丝路电影二者的边界、内涵、范畴等对比的基础上提出"西部—丝路电影"的概念构想,认为丝路电影是对传统西部电影产业和类型的进一步拓进和延展,是将西部电影置于一个更为宏阔的世界影像背景之下,以此为新时代中国电影创作与产业提供崭新的、具有建设性的再生力量.

    "一带一路""西部—丝路电影"迭代转型审美共同体"想象共同体"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幻电影"走出去"研究

    陈岑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科幻电影通过发挥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优势,积极"走出去",不仅有力推动中外科幻文化交流,也全面提升了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感召力.面对电影国际传播形势,我国科幻电影应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通过打造充满科幻质感美学的电影作品,利用科幻电影表达中国人对宇宙世界的丰富想象以及对人类未来文明的思考,充分激发受众对我国科幻电影及科幻文化的时代想象.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结合相关科幻电影作品,系统论述了我国科幻电影发展新质生产力"走出去"的支持要素、焦点内容和具体建议,为我国科幻电影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带一路"科幻电影新质生产力"走出去"

    "一带一路"背景下"影视+文旅"的双向赋能与融合创新

    卢娅阁米高峰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下,影视艺术已经成为推动地域文化输出和国际化交流的重要媒介,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激活了影视艺术的"长尾效应",影视和文旅相互借力、融合共生,共同折射出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视觉文化图景.本文通过案例分析法和文本研究法,以影视学、文化艺术学和传播学等跨学科视野,深入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影视+文旅"双向赋能的内在逻辑以及融合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推动影视文旅行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路径.以新理念、新思路、新技术,挖掘影视艺术和城市文化之间共同的审美内核,优化IP全产业链构建体系,打造智能化体验设计与传播场景,为"影视+文旅"产业跨界融合与创新升级开辟了新的发展格局.

    "一带一路"影视艺术文旅行业双向赋能融合创新

    共建"一带一路"电影视听美学的数字动力、文化动能与美学愿景

    陈丽莉胡晓婧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分析新语境下电影视听美学的数字动力,结合个性表达、互动交流等文化动能,积极探索电影视听美学的发展愿景.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梳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电影作品,从受众、作者和传播等视角分析电影视听美学的数字动力,探寻共建"一带一路"电影视听美学的文化动能,并从共同体美学、电影工业美学和现实主义美学等角度,提出电影视听美学的未来愿景.我国电影艺术应聚焦受众审美期待,充分汲取数字美学,通过完善创作者与受众互动交流机制,创新电影视听审美呈现形式,将共同体美学、电影工业美学等更多美学理念投入电影创作中去,激活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受众的审美体验,为中西方文化传播、交流提供鲜活素材.

    "一带一路"视听美学数字动力文化动能美学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