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评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姚萍

半月刊

1002-6916

filmreview@163.com

0851-5825939 5827681

550001

贵州市富水北路9号

电影评介/Journal Movie Review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评介》以平等、民主、自由的学术态度,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园地。为影视、艺术研究提供学术科研的阵地。征稿范围:影视理论、影视文化、影视文艺、影视专题、影视管理、电影美学、电影文学、影视教育、影视布景、影视广告、影视产品营销、影视技术、影视服饰、影视效果设计、影视文献回顾、影视史研究、影视资料赏析、影视潮流分析、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前沿、影视人物采访;影视产业或创作与传播学、电脑、数码、设计、美术、音乐、戏曲、舞蹈、艺术、新闻、传媒、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各学科的交叉研究。本刊鼓励电子投稿,投稿信箱:filmreview@163.com , 本刊来稿必复,请及时查看回复,或来电咨询。《电影评介》杂志社联系方式投稿邮箱:filmreview@163.com投稿电话:0851-5827681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记忆场所、人物谱系与崇高审美:《志愿军》系列电影的话语建构

    石嵩朱祉豫
    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陈凯歌导演的《志愿军》系列三部曲的前两部,已连续两年在国庆节档期热映,两部影片在沿袭早期抗美援朝电影的精神内核的同时,构建新兴符码世界,缔造战争与人性交融的"记忆场所".影片应用先进的科技生动再现了刚烈的战斗场景,也从个体士兵的视角展现了志愿军在国难面前仍坚守民族认同与家国情怀的柔情瞬间.运用多维现代叙事手法,巧妙融合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构建了一系列感人至深的英雄典范.本文就《志愿军》系列电影中记忆场所、人物谱系和崇高审美三个方向为切入点分析其话语建构模式,以视听呈现、符号构建和多线叙事为研究横切面,同时结合影片创作中历史真实和现实真实的平衡及中式"刚性美""柔性美"在美学育人上的重要功能,为新主流爱国电影的话语建构探索新视角.

    战争电影记忆场所人物谱系崇高审美

    "以阵为域,尚静崇简":《狗阵》的空间场域与传统美学建构

    张大谦
    7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谓"阵",源于古人自战争中排兵布局所得之感悟与经验,也表阵地、战场之意,是中国历史钩沉的有关空间、秩序的重要思维路径;而"场域"作为现代语境下具有重要意义的词条,既有物理环境而言的能指,又有相对独立性社会空间的所指.以"阵"为域,是管虎电影《狗阵》中的立题之本,是始于此境、限于此境而欲突破此境的精神追求,最终通过其冷静克制的镜头设计与极简手段的叙事表征将其具象化地呈现于银幕.本文将通过对片中阵式的思维体认、场域构成的空间叙事以及"尚静崇简"的艺术旨归,探寻《狗阵》自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等涵泳而来的中国电影影像风格.

    《狗阵》阵式思维空间场域尚静崇简

    电影史视域下中国科幻题材电影的多元升级研究

    刘瑞
    7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幻电影是大众"想象力消费"的重要内容,也是制作技术与人文美学有机融合的生动体现.我国科幻题材电影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人文美学,通过利用科学技术,将科幻假定内容进行故事化、具象化表达,以想象性的方式延展现实空间,以创造性方式解决生活矛盾和未来危机,在细化科幻电影类型的基础上,使观众获得沉浸式、奇观式消费体验,形成既有想象、又有视野的科幻题材电影创作生态.本文以电影史为研究视角,对我国科幻题材电影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结合大众"想象力消费"语境,分析中国科幻题材电影创作的支持要素,积极探寻符合我国实际的科幻电影发展的新路径.

    电影史科幻题材电影多元升级类型突破

    内涵辨析、生产机制与艺术特征:我国内地集锦式电影探微

    陈姝含黎光容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元化的内容取向使集锦式电影很难在严格的"类型"意义上被阐释,但其以短合长的独特外形以及多导演分头拍摄合成一部的摄制模式,却使它成为一种特殊的电影"种类",其发展跨越近百年.与常规长电影相比,集锦式电影在生产机制方面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短合长的技术探索与制式匹配、"名导+明星"的商业诉求、资源利用的高效协同等三个方面,其艺术特征则主要体现于对叙事上断裂与连续、主题上分散与集中等辩证关系的处理.

    集锦式电影内涵辨析生产机制艺术特征

    媒体融合背景下央视微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内容特征、创作维度及未来展望

    王铁清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融合视域下,央视微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从起步到调整再到成熟的历程,且对其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央视微纪录片创作在内容上具备较强的融媒体特征,在叙事特征、视觉层面以及听觉层面等方面都有所创新.而不同题材的央视微纪录片,在创新空间、创作重点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对其差异进行观照,有助于不同题材作品的针对性发展.此外,当下央视微纪录片也面临着多重创作困境,如题材困境、创新困境、传播困境等,如何寻求突破,实现跨越,成为央视微纪录片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央视微纪录片的发展历程、内容特征、创作维度进行具体深入的阐析,并在指出现实创作困境的基础上对未来进行展望.

    媒体融合微纪录片视听语言

    访谈类短视频的创新探索与优化空间探析

    陈海东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短视频时代下访谈类短视频与传统访谈节目相较而言所取得的创新,以及可以进一步优化的多种路径,运用文本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文献调研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访谈类短视频的新特点,同时从借鉴老牌访谈节目、主持人专业化与个性化、多元开发垂直领域等三个方面提出访谈类短视频的优化路径.希望为短视频创作者提供创新与优化的思路,推动访谈类短视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进一步发展,满足新时代观众对高质量内容的需求.

    访谈类短视频创新探索访谈空间优化空间

    贵州电影的"共同体美学"表达——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呙亚屏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对贵州电影进行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文献为基础数据,绘制关键词聚类、共现和突现等可视化知识图谱,并结合中心性、频次、突现强度等数据参数,探究贵州电影是如何呈现"共同体美学"的.根据研究热点和趋势图谱发现,贵州电影在"共同体美学"的表达上,主要有红色历史电影中的"命运共同体"、少数民族电影中的"文化共同体"、现代生活电影中的"情感共同体"三种表达模式.本文利用数据计量方法,研究贵州电影的热点和趋势,希望能为贵州电影和区域电影研究探索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贵州电影"共同体美学"CiteSpace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民族共同体理念视觉化与青年的自我探寻之旅

    罗笑玉
    108-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家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滕丛丛,2024)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成为第一部被选入戛纳电视剧节主竞赛单元的长篇华语电视剧,并于2024年5月在CCTV1和爱奇艺平台上线,播出后该剧获得广泛的好评,在多方面有突出表现:一是基于原著的精神实质,又以多维度的情节铺陈强化人物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保持剧集清新明快基调的同时,更深层次地挖掘和强化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以出色的剧情架构呈现出近年来以散文题材文学作品改编成迷你剧集的成功典范;二是电影般的视觉效果.尽可能真实还原阿勒泰地区的自然景色和哈萨克族人文之美;三是剧中人物所传达的既宁静又有力的精神内核和生活哲学,对于在瞬息万变社会变迁中感到倦怠的青年来说,是一剂关于自我探寻和和解的良方.从整体来看,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不仅具有必需的现实意义,也为当下文艺创作者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本文拟从剧情构建、多元景观以及文化导向这三个维度进行深入解析.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民族共同体文学影视改编人物群像

    作品选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