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评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评介
电影评介

姚萍

半月刊

1002-6916

filmreview@163.com

0851-5825939 5827681

550001

贵州市富水北路9号

电影评介/Journal Movie Review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评介》以平等、民主、自由的学术态度,提供交流思想、展示才华的园地。为影视、艺术研究提供学术科研的阵地。征稿范围:影视理论、影视文化、影视文艺、影视专题、影视管理、电影美学、电影文学、影视教育、影视布景、影视广告、影视产品营销、影视技术、影视服饰、影视效果设计、影视文献回顾、影视史研究、影视资料赏析、影视潮流分析、影视产业分析、影视前沿、影视人物采访;影视产业或创作与传播学、电脑、数码、设计、美术、音乐、戏曲、舞蹈、艺术、新闻、传媒、哲学、社会、文化、教育等各学科的交叉研究。本刊鼓励电子投稿,投稿信箱:filmreview@163.com , 本刊来稿必复,请及时查看回复,或来电咨询。《电影评介》杂志社联系方式投稿邮箱:filmreview@163.com投稿电话:0851-5827681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时代电影算法工业的逻辑表征与批判反思

    刘俊贾奕星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时代,以算法为代表的新兴科技介入电影创意、制作与宣发全流程,促发传统电影工业容纳电影算法工业的新生态,也推动电影审美迭变与电影本体革命.电影算法工业以其推测端的肯定逻辑、制作端的技术逻辑和消费端的流量逻辑为表征,对既有的电影工业化创作范式形成一定的更新甚至某种程度的颠覆.本文旨在以人工智能时代为背景,从电影算法工业的三大逻辑表征切入,通过揭示其推测端的肯定逻辑、制作端的技术逻辑和消费端的流量逻辑,反思其发展过程中鲜明的撕裂性、霸权性和主体性问题,从而尝试助益和启示电影算法工业的未来发展.

    电影算法工业人工智能技术伦理算法霸权

    人性、技术与心理动机:人工智能科幻影像追问自身

    杨俊蕾郑丹路
    8-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当前社会获得高度关注,科幻电影中的AI艺术想象往往与现实世界中的AI新技术具有一定关联.对科幻影像中的AI角色设定与主题表达做出系统梳理,有助于对人机差异问题、技术研发中的心理动机等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思考.通过分析相关电影叙事可以发现,人工智能的角色形象经常展现出更加坚守人性特质的一面,甚至超过人类自身的表现.人性在此成为一种艺术化的抽象原则,先从大量的个体叙事中被概括得出,再经由后台程序的数字编码得到精准固定.一方面,对确定性的寻求促使人类对自身本质展开无尽的追问,而在另一方面,那些流动变化的、难以进行形式化表述的内容中,或许正是人性价值的核心所在.

    人工智能影像形式化确定性暗恐

    人工智能语境下电影虚拟创作的真实情感呈现——以现实题材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为例

    陈奕
    15-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引进国外电影伊始,数字虚拟技术就和动作、战争、科幻等类型片绑定,这一狭隘的观念限制了中国电影创作者在多元化类型电影中对虚拟技术的运用,也成为中国电影工业科技化、流程化的桎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电影创作领域的运用必然和数字虚拟制作流程紧密结合.在创作端,更沉浸、更高效的视觉效果前置使导演具有更为自由的创作视角;在感知端,极致仿真的视觉效果使观众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叙事与情感.本文通过作者在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数字视效的创作实践,分析和阐述创作者如何运用全流程虚拟技术,将视觉感知与情绪曲线相结合,尝试将虚拟技术全方位运用于现实主义类型电影创作中的突破与创新.

    人工智能与真实情感视觉感知情绪曲线全流程虚拟制作写实风格特效

    传统赓续、现实关切与经典的模仿和再造——论近年来俄罗斯的科幻电影创作

    文爽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俄罗斯科幻电影一方面体现并赓续了苏联时期便已形成的文化传统,即提炼故事内蕴的诗性和隐喻元素,另一方面它又善于从体现现实关切的真实事件中取材并超越传统的命题方式,呈现俄罗斯"科幻现实主义"的当代性.在传统拍摄的基础上,它既运用经典叙事手法进行拍摄又将游戏等新元素纳入其中,关照现实的同时表现时代特有的历史想象力与民族忧患意识.随着俄罗斯科幻电影在时代变迁中逐步呈现出的去政治化语境和美学上的新尝试,不但构成了俄罗斯科幻电影的变化趋势,也为科幻电影在实现创新价值、知识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商业价值等方面提供了文本参考.

    俄罗斯科幻电影经典文化传统

    上海时期鲁迅对非洲题材电影的凝思

    禹权恒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百年中国鲁迅研究史上,除了"政治鲁迅"和"革命鲁迅"之外,日常生活视野也是鲁迅研究的重要维度之一.上海时期,鲁迅曾经观看了探险类、爱情类、历史类等不同非洲题材电影,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鲁迅的精神压力,为个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也可以满足他对神秘原始非洲的想象,具有重要的启蒙教育意义.一方面,鲁迅借此深度思考好莱坞电影在视觉文化、传播媒介、艺术价值等诸多方面的内在逻辑,紧密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发展状况,试图揭示西方资本主义电影工业迅速发展的秘密;另一方面,鲁迅尝试借助非洲题材电影来辩证审视"文明"与"愚昧"之间的复杂纠葛,之后,他大声疾呼提倡野性,祛除家畜性和奴性,希望重塑现代国民的精神品格,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上海时期鲁迅非洲题材电影凝思

    前沿形式与现实关怀并重——新时代中国青年导演的影像探索

    王琳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之前,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侧重对社会现实场景的正面叙述,这种拍摄方式对于弘扬正能量价值理念大有裨益,但难免失于片面.21世纪中国青年导演更加注重电影的整体性和多维层次,在探讨拍摄技法的先锋性之余,对"底层形象"多加关注,通过描绘社会边缘人群的生活处境反映当下社会现状,试图还原一个客观多面的现实世界.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需要中国电影人在宏观上把握全球现代性的特殊语境,通过电影文本来重现和重构普通小人物的形象,让电影真正蕴涵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与独特的精神气质.

    现实主义先锋技艺底层形象

    古典风格影像下的当代构造与去时间诠释:亚历山大·索库罗夫创作述评

    王文庆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索库罗夫(Alexander Sokurov)电影创作深受安德烈·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的影响,展现出诗意电影的真实性与精神层面的深度,这些剧情片与纪录片以虚构与真实交织的手法,通过长镜头、灰调色彩和静默时间营造出古典而深沉的氛围,引导观众进行深度思考.索库罗夫的作品不仅关注历史的宏大叙事,更深入挖掘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为观众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与感悟空间.他的作品在俄罗斯电影序列中独树一帜,以古典主义影像和深刻的哲思性,构造了当代事件与心态的深刻诠释.文章从俄罗斯电影序列中独特的古典主义影像、当代事件与心态的构造、从时间结构中脱离或"去时间"的影像诠释等三个维度,对亚历山大·索库罗夫的创作进行评述,探讨他如何在独树一帜的古典风格影像中表达历史命题.

    亚历山大·索库罗夫古典电影俄罗斯电影历史表述时间性

    后人类主义视角下的科幻电影:一种时间体验的身体尺度

    蔡耿羽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幻电影对后人类未来的描述主要体现在对技术、身体与身份政治的探讨上.科幻电影中的后人类角色往往拥有与人类不同的身体形态和认知方式.从"身体"开始让人类重新获得亲身体验世界的方式可以跨越精神与身体的思维界限,成为思考后人类角色身份政治的有效尺度.科幻电影中后人类觉醒的关键在于发现自己与时间的关系,这一概念强调该如何重新定义"人".科幻电影对于伦理维度和情感问题的思考仍依托于现实现世的人类社会,对于业已或正在消逝的家园的怀念会最终牵涉人类情感的支撑点.看似全然不同的情景中形成一种情感复归的怀旧体验,正是在现代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和解读本身.

    后人类主义科幻电影时间性身体性

    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叙事伦理与话语建构

    柳颖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共同体美学以共同体叙事为基础,采用共情叙事策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面向世界,在与观众产生强烈共情的同时,构建了大众共识、审美共通的价值空间.在共同体美学立场下,电影创作需要以开放、包容的思维为基础,利用最新制作技术,继承、整合各类电影美学理论,探寻受众审美、喜好等共通点,以融通性叙事话语,建立创作者与受众的共同体,并在与观众对话、沟通等深刻的情感互动中,促进"自我"与"他我"实现共情共振.本文通过对电影共同体美学的理论支撑和叙事伦理进行解读,建构合理的叙事话语,以不断增强我国电影艺术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电影共同体美学理论支撑叙事伦理话语建构

    新时代国产主旋律动画片叙事特征与角色塑造研究——以江苏省国产主旋律动画片为例

    师妹华薛峰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年堪称国产主旋律动画片创作的新起点.伴随网络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十一/周帆,2015)的火爆出圈,主旋律动画片得到更多大众关注.主旋律动画片体现的是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国家崛起的时代精神、文化自信的时代风貌,承载着对青少年儿童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叙事任务.新时代以来,江苏省积极投身主旋律动画片创作之中,集中展现微观视角下"个体"与"国家"的叙事策略;以"小中见大"书写时代主题,形成微观视角下的国家认同;以"家国意识"的空间美学,实现家乡、家园、家国之间的时代对话;塑造了"立体化的时代群像"角色,诠释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新时代主旋律动画江苏省叙事特征角色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