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大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大医生
大医生
大医生/Journal Doctor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儿童1型糖尿病早期识别与诊断研究进展

    欧英旭贾黎静
    126-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而儿童作为特殊糖尿病群体,其血糖的控制与成年人有较大差异,导致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水平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同时,1型糖尿病可诱发多种慢性并发症,对患儿的健康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加强对儿童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和规律的认识,尽早识别诊断,对患儿的干预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现对儿童1型糖尿病早期识别与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儿童1型糖尿病早期识别诊断研究进展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余鸣涛詹璐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是指儿童的上气道在睡眠时出现部分或完全阻塞,导致正常呼吸和睡眠模式紊乱,进而引发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反应,不仅影响患儿的睡眠质量,还可引起心血管疾病、代谢异常、生长发育迟缓及学习和行为问题等并发症,危及患儿身心健康。现对儿童OSAHS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诊断治疗

    痔科生肌散药线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黄恒昌王艳辉赵伟亮朱欢欢...
    13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痔科生肌散药线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风险、生长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4年1月至8月无锡医博中医肛肠医院收治的8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对照组患者以正常丝线结扎,观察组患者以痔科生肌散药线结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创面症状评分、血清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肛门功能指标水平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均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肉芽形态、创面疼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降低,TGF-β、VEGF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均更优(均P<0。05)。术后2周,两组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均降低,肛管最大收缩压均升高,肛管最长收缩时间均延长,观察组均更优(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痔科生肌散药线对混合痔合疗效较好,可改善创面症状,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肛门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痔科生肌散混合痔并发症生长因子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何继龙
    136-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不同分为早期死亡组(28例,入院2周内死亡)和早期生存组(72例,入院2周内未死亡)。比较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价值。结果 早期死亡组患者肌酐(Cr)、血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高于早期生存组,昏迷、休克占比均高于早期生存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Cr升高、BUN升高、AST升高、昏迷、休克均是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r、BUN、AST水平预测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2、0。831、0。851(P<0。05)。结论 Cr、BUN、AST、昏迷、休克均是影响SA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密切监测上述指标。

    重症急性胰腺炎死亡影响因素

    罗沙司他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对肾衰竭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韦祝祺
    139-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肾衰竭患者接受罗沙司他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的效果,并分析钙磷代谢变化。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桂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肾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口服罗沙司他。比较两组患者疗效、钙磷代谢指标、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钙、血磷水平均改善,且观察组均更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均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衰竭患者采用罗沙司他联合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较好,该联合疗法不仅能有效优化患者的钙磷代谢状况,还能改善其肾功能指标,同时保持良好的治疗安全性。

    罗沙司他高通量血液透析肾衰竭钙磷代谢肾功能

    丁苯酞结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

    李世桥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丁苯酞结合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联合rt-PA溶栓治疗)和观察组(35例,加用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指数(BI)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整体疗效更优,总有效率更高(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更优(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与rt-PA静脉溶栓的联合应用,在治疗AIS中展现出较好的效果,该联合疗法不仅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还能有效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其安全性理想。

    丁苯酞阿替普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

    帕金森病的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综合管理方法

    毕宗勤
    145-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病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对患者机体运动功能产生影响,进而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目前在科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帕金森病的治疗方法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其中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管理方法正日益受到重视。因此,现从帕金森病的多种治疗手段展开深入探讨,以期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且丰富的治疗方案。

    帕金森病药物非药物综合管理

    骨科疾病常见症状与自我诊断方法

    刘海滨
    147-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骨科疾病涉及骨骼、关节、肌肉及周围组织,可能导致长期疼痛不适,进而影响日常活动,降低生活质量。了解骨科疾病常见症状与自我诊断方法可早期识别问题、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从而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现从症状、病因、自我检查、防护及改善等多方面系统介绍骨科疾病知识,为疑似症状读者提供参考,助力保护骨骼健康。

    骨科症状自我诊断

    投稿指南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