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文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文学
电影文学

张霁虹

半月刊

0495-5692

dywxjb@163.com

0431-85939208

130021

长春市红旗街1118号

电影文学/Journal Film Literatur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以电影文学剧本和电影理论为主的综合性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成长与责任的担当:动画电影中的人性成长与伦理选择——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李何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深受观众喜爱的中国动画电影,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文化内涵,重新诠释了传统神话人物哪吒的故事。影片讲述了哪吒的成长历程,以及他在面对身份认同、家庭期望和社会责任感时所做出的伦理选择。影片通过哪吒形象的内在成长,哪吒的伦理抉择以及他在关键时刻所做出的道德决策,表达了对当代社会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思考,以及影片在促进文化传承和价值引导方面的重要作用。

    《哪吒之魔童降世》成长历程伦理选择社会责任

    红色题材电影的基因谱系与时代新篇

    傅佐东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时代的红色题材电影不断寻求外延和新的生长点,调适扩大它的生长空间。红色题材电影的基因谱系植根于革命理想信念基因、社会主义建设基因、文化自信创新基因,这些是红色题材电影的建构基础,也是红色题材电影一路奋进的核心支撑力量。新时代,红色题材电影要突破单一僵化、宏大疏离、输出受阻等局限,力求为人民发声、盘活新的文化传播生命力。因此,既要坚守红色电影的本真本义,又要扎根于时代,对影片的制作方式、叙事结构及美学观念鼎故革新。

    红色题材电影基因谱系局限新时代价值定位

    叙事、情感、氛围:主旋律电影中音乐景观的三重空间

    董唯一李建林
    68-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景观作为声音景观理论中的核心元素,在电影叙事中的关键作用不容忽视。文中深入探讨了音乐景观如何在电影中构建叙事空间、渲染情感空间和增强氛围空间,通过对其多层次功能的分析,揭示了其在丰富电影叙事结构和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理论框架和具体实例,旨在为电影制作与研究提供新的视角,进一步思考音乐景观在电影艺术中的潜在价值与应用。

    音乐景观叙事情感氛围

    数字时代纪录片真实性与伦理冲突探究

    赖煜昕张发松
    73-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的演进为纪录片创作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亦对作品的真实性与伦理性提出新的挑战。通过亚洲及中国的纪录片案例剖析,探讨了数字时代视角下纪录片制作中真实性与伦理的界限,以及纪录片创作者如何平衡技术应用与伦理责任,确保纪录片作品既能展现深刻的社会现实,又能维护客观性与公信力。

    数字技术真实性伦理冲突影像正义

    再读与重构:追光动画"新神榜"神话电影的改编研究

    董子健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内涌现出许多由传统神话文本改编的动画电影,实现"旧神话"的"新解读"。其中,追光动画出品的"新神榜"系列动画电影在神话电影的改编中可圈可点。该系列影片通过架构出一个虚构时空,并配以独特大胆的想象,从主题、人物、时空等角度解码,运用背景重构、元素重构、剪辑与科技重构等方式提升改编艺术。但目前从宏观来看,神话改编动画电影的行业发展依然存在内涵不足、人物扁平、体系化不完善等问题,国产神话电影想要讲好中国故事、实现国际突围,还应继续秉持批判的继承、守正创新的创作理念来提升叙事层面的核心竞争力。

    新神榜追光动画神话改编动画电影

    中国式科幻电影的本土化视觉构建研究

    奉涛张裕卓
    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与电影工业的发展,国产科幻电影的崛起是必然结果。如何能在构建一个不存在的世界时既能展现其幻想的奇观性又能让人产生共鸣,提高真实可信度,创作高质量的科幻电影视觉设计是关键要素。《流浪地球》基于视觉的外在呈现、视觉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视觉与民族精神文化的关系三个层面对影片进行本土化视觉构建,采用了以传统文化元素与重工业元素软硬结合为外貌呈现基础,利用对现实生活的提取、再造与折射,以民族性的情感精神为根本内核的创作方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硬科幻视觉表达,是硬科幻电影在视觉上做到本土化的最好例证。

    《流浪地球》视觉构建本土化科幻电影

    时空美学视域下陈凯歌导演的生命书写

    李瑞金洪申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20 世纪80 年代至今,陈凯歌导演了二十多部优秀电影作品,成为一位极具个人艺术与时代特色的生命书写者。陈凯歌导演运用闪回和闪前等时间美学展现生存欲望的崩溃和生命的伟大意义,运用启蒙空间、剧院异托邦、爱情乌托邦等展现了截然不同的生命姿态,以及命运和主人公主观能动之间的关联。陈凯歌导演不仅丰富了电影艺术创作内容的表现形式,也为传统电影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时空美学陈凯歌乌托邦

    AIGC视域下的水墨风格动画电影影像表达与探索

    刘小帆余晴航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AIGC作为辅助电影创作的工具,有其自为的创作方式。现阶段,引起热议的水墨风格动画电影受AIGC影响,试图借助视像歧义的画面,重构"去人类中心主义"的审美新倾向。在AIGC水墨风格动画电影中,视像歧义虽来自AI工具目前无法克服的技术缺陷,但正是这种缺陷,赋予电影更大的表达空间。AIGC时代的电影艺术,注定由创作者和观众共构而成。其中,创作者是AI工具参数的调试者,而观众则是视像歧义的解读者,负责给模糊的画面更多意义诠释。

    AIGC水墨风格动画电影视像歧义

    钟惦棐电影美学与中国西部电影的影像表达

    张钰
    96-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钟惦棐作为中国电影美学的奠基人和中国"西部片"的提出者,其电影美学具有独树一帜的原创性、本土性、思辨性和实践性,对当下中国电影的本土理论建构和电影美学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回顾钟惦棐电影美学关于中国西部片的民族化实践与美学理念,聚焦其美学主张中指涉的"地缘性"影像表达,进而观照全球化语境下西部电影的革新路径,无疑是构建中国特色电影理论体系、强化中国电影民族性创新实践的必由之路。

    钟惦棐中国西部电影电影美学民族化

    "碎片化观影"时代电影叙事、节奏、剪辑的重塑与创新

    王茂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碎片化观影"时代,观众的观影习惯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电影创作者采取了多种策略,如广泛应用多线索叙事和非线性叙事手法、增加转折点和悬念、个性化叙事风格以及互动叙事等,旨在重塑叙事结构。同时,他们通过采用快速场景转换与频繁的情节推进、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控制电影节奏,以及选择精确的剪辑点和匹配视听元素等方法,来调控电影节奏。此外,电影剪辑方式也迎来了创新,快速剪辑和跳跃式剪辑的运用以及差异化的剪辑策略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视觉语言,也进一步提升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碎片化观影电影叙事电影节奏电影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