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电影新作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电影新作
电影新作

杨金福

双月刊

1005-6777

200031

上海市永福路52号

电影新作/Journal New Film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电影文学刊物。旨在繁荣和发展电影文学创作,推动电影理论和研究。刊载国内外新创作的剧本及对当前影视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的文章。辟有剧本库、新技术与影视传播方法、新世纪论坛、七色广场、八面来风、城外星空等栏目。读者为电影创作人员和电影文学爱好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主流价值观电影的发展得失与经验

    周星赖缨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电影发展的不同时期,主流价值观深刻影响着电影创作且始终引导着电影与现实社会密切联结.自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电影首次迎来高潮,价值观念就以迂回介入的方式潜在影响着同时期电影的现实主义创作转向.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主流价值观则融入电影的规范化模式并指导电影创作.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电影相继出现以主流价值观为基础的阶段转型,并逐渐呈现出开放包容的多元化创作环境,促使中国电影萌生出新的发展高潮.

    中国电影主流价值观主旋律电影新主流电影

    中国神仙题材"同人动画"之演进——兼论新国潮语境下超级奇幻动画电影改编策略

    杨晓林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产超级奇幻动画电影是神话片(魔幻片)、科幻片、热血动漫、暗黑动画的"合体",其本体是"同人神话".超级奇幻动画电影迥异于合家欢全龄向动画电影,强调形而上的思想深度,强调反思与批判,与中国成人动画甚至暗黑动画的崛起有关.无论如何,新国潮时代的中国超级奇幻动画电影以中国文化的精髓——神话故事为基础,有美国超级巨片的好莱坞戏剧叙事美学,及华美震撼的视听语言和特效,有日本热血动漫元素和深刻地批判反思意识,也有欧洲动画的装饰风格等,可谓博采众长而又另辟蹊径,融会贯通而又独树一帜,真正地体现了全球化和融媒时代的"共同体美学".

    神仙题材同人动画新国潮超级奇幻动画电影

    时代性、人民性和主流化:现实题材电影的价值建构与类型探索

    李国聪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实题材电影作为记录时代更迭与社会变迁的重要载体,贯穿中国电影的发展脉系.对现实题材电影的历史回望与当代审视,不仅是现实主义精神内涵的动态呈现,亦是对中国社会变迁史的别样洞察.尤其是媒介融合语境下,面对新机制、新技术与新观众,现实题材电影如何凝聚优势挖掘类型潜力,弘扬现实主义精神,达成与观众的共情共鸣;又如何在认同传播中实现价值建构和精神引领,助力新主流电影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新命题.

    人民美学现实题材人民性现实主义类型

    21世纪以来新主流电影的艺术表达与精神特质

    崔伟康田志龙
    2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00年以来,国产电影借力政策利好与技术革新,秉持创新意识,积极找寻协调艺术理念、市场需求和政治要求的创作策略.其中,新主流电影借由鲜活的影像语言和新颖的艺术手法,把握传统伦理内核,生动演绎与具象阐释"中国精神"内涵;将时代英雄与平民身份同构,践行个体叙事策略发扬"人民史观";以技术实力彰显文化自信,以现实关怀观照社会变革,助力"中国梦"的国际表达与认同传播.此间艺术表达与精神特质之间所达成的相辅相成、互融互洽和谐态势,既指向观众对新世纪新主流电影的积极接受和广泛认同,亦指向新主流电影自身创作水准的优化与提升.

    新主流电影影像叙事艺术表达中国精神

    地缘文化景观的影像建构——以新世纪以来重庆电影中的石梯为例

    王海洲孟畅
    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电影研究空间转向的语境下,继"海派电影""西部电影"研究之后,更多特色区域的地缘文化与电影创作的共生互动关系也越来越被学界所重视.新世纪以来,重庆以天然的感官视觉性闻名遐迩,其独特的巴渝文化特质引人注目.在导演将个体经验和地缘文化相交融后,《生活秀》、"重庆三部曲"、《火锅英雄》及《受益人》等佳作相继问世.影片中经典的重庆地缘文化景观便是兼具动感、立体感和层次感,同时也暧昧、诱惑和混乱的石梯.正是对石梯的想象和建构,形成了中国电影对重庆的多重言说.

    张重庆电影地缘文化景观石梯

    "过界"与"破界"之喻:粤港澳大湾区电影的建构与突围

    程波邱倩
    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粤港澳大湾区电影的建构与突围,以"界"的隐喻呈现出来.聚焦跨境现象的《过界男女》《过春天》和《金都》,诉说着内地与香港地区在"一国两制"政策下的别样故事.《带你去见我妈》与《迷妹罗曼史》则展现了大湾区与其辐射区域更广阔的文化交融景观.至此,大湾区电影也就初步形成了"向内"的主体性建构.而《拆弹专家2》《雄狮少年》及《奇迹·笨小孩》则以更为成熟的市场化姿态,进一步挖掘和书写"大湾区特色".无疑,在中国电影的地理版图上和地缘电影学的视域下,大湾区电影正在积极"向外"突围.

    粤港澳大湾区电影"过界"建构突围

    悬疑电影视角下的重庆城市形象构形

    齐青王彦麟
    45-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庆是一座新旧文化并立的城市,浓重的市井气息使得导演们纷纷将摄影机对准了重庆.重庆高低错落的建筑在视觉上极具张力,给人以魔幻感.在悬疑电影中,钢筋水泥的现代丛林和低矮破旧的老房子组成的大型迷宫更是承载了小人物们心酸打拼的血与泪.本文基于都市文化和都市电影,结合近年来的悬疑电影,从人物塑造、文化符号、视听呈现等角度探讨重庆城市的构形.力图为城市形象的构建开掘新的创作角度和创作方法.

    都市电影重庆城市构形悬疑电影

    影像广州:广州的城市叙事与文化想象

    姚睿孔文栋
    5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广府文化的发源地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是当代中国电影反复言说的地理/文化空间,在银幕上生成了复杂多元的城市形象与文化想象.在广东本土电影的"自叙"中,广州常常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进显影"与"主流价值的容器";而在"他者"视野下,广州又充当了香港地区想象中的"母体"、改革开放后期的"失序之城"与光怪陆离的魔幻都市,又或仅仅作为叙事的载体,而游离在故事之外.

    广州城市叙事空间文化

    流动于传统、现代与革命之间:上海城市银幕空间呈现的色彩谱系与未来面向

    郑炀邓然
    58-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百余年来,中国电影中的上海城市银幕形象一直处于变幻和流动的状态之中,呈现出可被概括为"灰色""红色之外"以及"荧光色"的上海城市银幕空间色彩谱系.在这些形象系统的内部,异质的修辞体系之间产生出兼容、冲突与相互吸纳等多种特质,显示出上海城市及其银幕形象的复杂性和多义性景观.本文试图通过对电影史上的典型上海银幕形象进行考察,意在阐明各种形象内外的文化意涵及其生成的文化机制,并指向一种兼蓄包容、总体文化革新意义的"红色"上海银幕形象建构的未来可能.

    上海现代性银幕形象"红色文化"

    "现代性"的双向书写——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文化互渗

    李淼周泽民
    66-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世纪以来现代化进程对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呈现一种文化互相渗透、融合的趋势.此种背景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以现代文化为代表的外民族地区文化对传统民族村寨文化的碰撞冲击成为民族地区反思自我文化的契合点,"现代游牧"的生活方式加速了文化脱离地域限制且互相影响的作用;"向城而生"的焦虑情绪在双向文化中割裂"类我"与"异我"的排斥性,书写着"文化现代性"的包容与理解现象;"边陲乡土"的浪漫民族风情为现代文化融入诗意想象与表达,传统村寨与外民族地区文化屏障的逐渐消解,为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可能.

    文化现代性边陲美学游牧生活文化互渗